2015年蒙城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5-08-17 16:19孙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夏玉米喷雾田间

孙锋

摘要 从选用良种、秸秆还田、合理施肥、科学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2015年蒙城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当地夏玉米栽培。

关键词 夏玉米;栽培技术;安徽蒙城;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32-02

夏玉米是蒙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呈现面积不断增加、产量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加之其市场发展前景好,单产增加空间大,因此做好夏玉米生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秋粮丰产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显重要。

1 选用良种

蒙城县品种推广采取半紧凑、紧凑型品种,并兼顾利于机械化作业为原则。半紧凑型品种为隆平206、登海605、先玉335、美豫5号、苏玉29、伟科702等;紧凑型品种为郑单958、益丰29、中单909、中科11等。种子要求包衣,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指标。

2 秸秆还田

在小麦机械收获时,控茬20 cm以下,秸秆粉碎或切碎后的长度不大于10 cm,将秸秆覆盖还田后,再机械板茬播种玉米。还田的方式如下:一是小麦收获时,在收割机上安装切抛装置,一次完成收割、粉碎、抛撒等工序,然后进行板茬播种玉米。二是不加切抛装置的收割机收小麦后,在播种时人工将秸秆移到播种行间或用灭茬机粉碎秸秆,然后进行机械板茬播种玉米。

3 合理施肥

一般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需纯N、P2O5、K2O分别为 33.0~63.0、7.5~22.5、22.5~60.0 kg/hm2,三要素比例约为3∶1∶2。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平衡施肥。蒙城县夏播玉米可利用冬小麦磷肥、有机肥的后效作用。施纯N 270~330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90~105 kg/hm2,折合一般肥料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为600~675、600~750、150~180 kg/hm2或尿素、45%复合肥分别为375~450、600~750 kg/hm2,若土壤缺锌,施ZnSO4 15.0~22.5 kg/hm2。50%氮肥、全部磷钾肥底施,剩余50%氮肥作为追肥。施用尿素、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28-9-10)分别为75~120、600~750 kg/hm2时,可在播种时一次底施[1]。

4 科学播种

4.1 适时早播

为了增加玉米的生长期,有效利用有效积温、肥、水、光、等,夏玉米要适时早播。一般于6月上中旬播种,若玉米生产的农机具配套完善,尽量在前茬小麦收获当天播种玉米。

4.2 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

4.2.1 种子选择与处理。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出芽率90%以上的种子。为提高发芽率,降低病虫害,促进苗齐苗匀,应选用包衣的种子。若种子没有包衣,播前需用种衣剂包衣[2-3]。

4.2.2 板茬机械播种。平播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提高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在平播田块大力推广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铁茬免耕播种施肥技术。播种时可选用4行或2行多功能播种一体机,一次作业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工序,做到种、肥同播,基肥深施,施肥深度8~10 cm;播后覆土镇压严实,做到田间无漏播,地头无重播。播种时土壤含水量较低,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要先造墒后播种或播后浇灌“蒙头水”。播种时土壤含水量适宜,播深3~5 cm。

4.2.3 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密度。根据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原则,大力推广玉米等行距播种,一般行距要求60 cm,便于机械收获。紧凑型玉米品种,株距调整为22~25 cm,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实收株数6.75万株/hm2左右。半紧凑型品种株距25~28 cm,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实收株数6.00万株/hm2左右。

4.3 化学除草

玉米播种的当天下午,若气温不高,可用50%乙草胺2 2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除杂草[4]。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理

5.1.1 间定苗。播后对田间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及时用早熟品种补种,或在幼苗4~5片叶龄前,于下午或阴天带土移栽补苗。玉米3~4叶时,经常调查田间情况,发现疙瘩苗,及时间苗,5~6叶时,将田间的弱小苗、病苗剔除,选留生长一致的壮苗,使田间玉米分布均匀,密度合理。

5.1.2 化学除草。在玉米五叶期(杂草二至四叶期)以前,用4%烟嘧磺隆1 500 mL/hm2,或10%硝磺草酮1 500 mL/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上述2种除草剂任选一种,加入48%莠去津粉剂1 500 g/hm2,可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玉米拔节后,用20%克无踪2 250 mL/hm2对水450 kg/hm2进行玉米行间定向喷雾,注意药液不可触及玉米茎秆和叶片。

5.1.3 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田边、畦埂、地头杂草,消灭蚜虫、飞虱、玉米蓟马、地老虎、棉铃虫、粘虫、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等害虫。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3%甲维盐、50%吡蚜酮、48%毒死蜱、50%辛硫磷等对路药剂进行及时防治,避免病虫发生与危害。

5.1.4 追偏心肥。在夏玉米生长过程中,要经常巡视田间苗情,发现弱苗,单株管理,促弱转壮,一般采用施偏心肥,穴施碳酸氢铵75~150 kg/hm2,同时疏松土壤,改善田间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5.1.5 适时排灌。玉米苗期耐旱怕涝,不出现严重干旱,一般不需浇水,但遇涝应及时排水。

5.2 穗期管理

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去蘖。分蘖应及时除去,以利主茎生长。②追施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10~11片展开叶)追施尿素300~375 kg/hm2。③灌溉与排水。玉米穗期对水分需求量非常大,占总需水量的43.3%~51.2%。若干旱缺水,雌、雄穗不能正常发育,抽丝散粉延迟,授粉不良。但土壤水分过多,土壤缺氧,雌雄发育受阻,空秆率增加,或造成倒伏。因此,应做好灌溉排水工作。④病虫害防治。蒙城县7—8月降雨偏多,田间常出现积水,温湿度大,诱发茎腐病、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及玉米螟、蚜虫等各种病虫害,用农用链霉素、络氨铜、三唑酮、多菌灵等喷防,每7 d喷药1次,共施药2~3次。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用40%辛硫磷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5.7%甲维盐或Bt生物杀虫剂对上中部进行喷雾防治,以杀死低龄幼虫,或采用辛硫磷颗粒剂丢心,蚜虫可选吡虫啉、吡蚜酮等进行防治。

5.3 花粒期管理

具体采取以下措施:①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②叶面喷肥。玉米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隔7~10 d再喷雾1次,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脱肥早衰地块,加尿素7.5 kg/hm2混合喷施。③灌溉与排水。玉米花粒期连续降雨,或田间渍水,根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黄,及时排水;天气干旱,相对湿度低于30%,为防止玉米开花受精受影响,及时进行浇水。

6 适期收获

在玉米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乳线基本消失、籽粒基部黑层出现时(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采用复式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达到秸秆还田的目的。

7 参考文献

[1] 赵江,韫运川.花溪区夏玉米栽培试验结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0(2):37.

[2] 符榕.昭通市昭阳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6):57-58.

[3] 杨今胜,王永军,李登海,等.超高产夏玉米栽培研究初报[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7-100.

[4] 樊贵中,陈效庚.玉米市场形势及夏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30,23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夏玉米喷雾田间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还原喷雾
田间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田间学农忙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怎样正确使用喷雾式化妆水
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睡眠喷雾
旅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