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淑
摘要 在玉米垄膜条件下,开展不同灌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垄膜沟灌灌溉1 500 m3/hm2处理产量最高,为13 407.0 kg/hm2。较灌水1 200 m3/hm2增产733.5 kg/hm2,增产率为5.8%,水分生产效率为29.0 kg/(mm·hm2),水分生产效益为72.6元/(mm·hm2),且植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
关键词 玉米;垄膜;灌水量;节水
中图分类号 S513;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31-01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北部,属黄土高原与沙漠过渡地带,海拔1 276~3 321 m。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8.2 ℃,无霜期141 d左右,年降水量184 mm,蒸发量3 050 mm,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多风、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温差大。灌溉采取大水漫灌,水费成本高达1 800~2 400元/hm2,农民增产不增收。水资源紧缺,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灌区高效农业持续发展,2013年在灌区开展了主要作物玉米垄模条件下不同灌水量试验,以期为灌区农田节水提供参考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寺滩乡付庄村水浇地,地处东经104°02′50″,北纬37°16′12″。海拔1 686 m。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小麦。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地膜宽为1.2 m,厚度为0.008 mm(兰州石油化工宏达有限责任公司)。
1.3 试验方法
根据垄膜条件沟灌灌水量不同,试验设计3个处理,分别为灌水1 200 m3/hm2(A)、1 500 m3/hm2(B)、1 800 m3/hm2(C)。3次重复,共计9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面积为40 m2,种植模式统一为大小行,小行40 cm,大行60 cm,株距23 cm,保苗8.7万株/hm2,垄面宽60 cm,垄高18 cm。各处理施肥为同一水平,即施纯N 315 kg/hm2、P2O5 150 kg/hm2、K2O 60 kg/hm2、ZnSO4 22.5 kg/hm2[4]。1/3氮肥作基肥,2/3氮肥作追肥,其余磷、钾肥和微肥一次施入作基肥,其他管理同大田[5-6]。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分别于播前、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吐丝期、收获期用土钻取各小区0~20 cm土样1份,采用烘干测定土壤含水量,田间蒸发量、土壤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WUE)、水分生产效益(WUE)计算公式如下:
△T(mm)=10∑dVi×hi×△(W1i-W0i)×10%(1)
ETa(mm)=P+M+W-△T(2)
WUE[kg/(mm·hm2)]=Y/ETa(3)
WUE[元/(mm·hm2)]=R/ETa(4)
式中,h为土层深度(cm),dVi为某一层土壤容重(g/cm3),W1i收获后某一层土壤含水量(%),W0i为播种前某一层土壤含水量(%),△T为作物收获后土壤蓄水量与播种前蓄水量之差(mm)。R为经济效益,ETa为田间腾发量,P为生育期有效降水量(mm),M为生育期总灌水量(mm),W为作物利用地下水量(试验地地下水在50 m以下,故G为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
由表1可知,通过对每月浇水前采集的土样进行化验,不同时期的土壤含水量沟内的普遍高于膜面的,只有7月高温时,沟内比膜面的蒸发量大。而沟内、膜面均随灌水量多少变化:处理C土壤含水量均最高,处理B土壤含水量次之,处理A土壤含水量最低。由此可见,地膜的保水性、抑蒸性较好。
2.2 玉米物侯期
由表2可知,各处理物候期及生育期差别不大,其中处理B、C的生育期较短,均为153 d,较处理A早熟2 d。
2.3 玉米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各处理的玉米穗位以处理C最高,处理A最低;穗长以处理B最长,处理A最短;秃尖长以处理B最大,处理C最小;穗粒数以处理B最多,处理C最少;百粒重以处理C最大,处理A最小。
2.4 灌溉
2.4.1 节水量。由表4可知,生育期内灌水总量由7 200 (下转第40页)
m3/hm2减少到4 800 m3/hm2,节水1 200~2 400 m3/hm2;节约灌溉水16.7%~33.3%。
2.4.2 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由表5可知,通过垄膜沟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处理,玉米各处理的折合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表现不一。其中处理B的折合产量最高,为13 407.0 kg/hm2,较处理A增产5.8%;处理C的折合产量次之,为12 694.5 kg/hm2。较处理A增产0.2%;处理A的折合产量最低,为12 673.5 kg/hm2。田间蒸发量以处理C最大,为531.7 mm;处理A最小,为292.1 mm。处理A的水分生产效率表现最高,为43.4 kg/(mm·hm2);处理C的最低,为23.9 kg/(mm·hm2)。处理A的水分生产效益最大,为108.5元/(mm·hm2);处理C的水分生产效益最小,为59.7元/(mm·hm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垄膜沟灌1 500 m3/hm2水,经方差分析效果表现显著,作物综合农艺性状表现最优,且具有明显的保湿、节水及增产增收效果。折合产量13 407.0 kg/hm2,较垄膜沟灌1 200 m3/hm2增产5.8%;水分利用率为29.0 kg/(mm·hm2),水分生产效益为72.6元/(mm·hm2)。
4 参考文献
[1] 高飞,崔增团,刘健,等.起垄方式对垄膜沟灌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2(12):12-14.
[2] 陈翠贤.景电灌区小麦垄作沟灌节水增效新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0(4):27.
[3] 余有霞,李进蓉,姚学竹,等.景点灌区玉米不同种植模式与不同灌水量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6-17.
[4] 张义科,郭宝.玉米膜下滴灌不同补灌量效益研究[J].吉林农业,2012(11):56.
[5] 李彦斌,程相儒,李党轩,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239-240.
[6] 代晓华,韦沙.宁夏引黄灌区畦种膜上灌水下水肥耦合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22241-22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