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身体玩穿越哪有那么简单

2015-08-16 11:24周峰
今日文摘 2015年2期
关键词:复活摄氏度结晶

周峰

把身体冷冻起来,用睡眠的方式“时间旅行”到未来?是的!有人真的将这一科幻作品中最常见的桥段变为了现实。这可比冰桶挑战、比特币什么酷炫得多。

就在一个多月前,冰桶挑战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世界上第一个接受了比特币转账的美国程序员Hal Finny因为渐冻人症去世。Hal选择死后冷冻保存尸体,以期借助未来的医学复活自己。

那么,人类目前的科技力量真的可以让Hal Finny的梦想成真吗?冷冻保存尸体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这一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呢?

冷冻关键词:身体里的水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想用冷冻方法来保存人体,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问题的症结跟占据我们身体很大部分的物质水有关。

我们都知道,水在结冰时会膨胀。比如我们在冰箱中冻冰格的时候,冰盒里的水最好不要装满,否则第二天打开冰箱,你会得到一坨溢出冰格的大冰块。不小心把冰格冻成了冰坨,最多会给我们带来一点不便,但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人体组织中,细胞就要倒霉了。水结晶成冰,体积膨胀,撑破细胞倒在其次,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这些维持人体体内氢、钾、纳、钙等多种离子的细胞器也要跟着倒霉。

最重要的是,即便解冻,人体细胞也不会再恢复到本来的样子。最终结果会是什么?请参考松软滑嫩的豆腐是怎样变成海绵一样的冻豆腐的。

水结冰后会膨胀,这和晶体的分子排布特点有关。在液体状态下,水分子自身含有的氢键,能以更紧密的状态聚在一起。结晶变成冰块之后,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开始拉大,依次排队连成环形了。这就好像在广播体操开始做之前,满操场还在整队的学生,忽然接到命令散开成了体操队列一样。

事实上,结晶膨胀在生活中相当常见,威力也相当惊人,钢筋铁骨的混凝土建筑也抗不住它的“致命腐蚀”。北京最早的西直门立交桥,仅使用了19年就不得不拆除重建,原因就是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北京冬季多用撒盐来除冰,渗入混凝土的盐水会结晶膨胀,在桥体当中造成缝隙,久而久之,“内伤”发作的桥体就不能使用了。

对抗结晶时的“热缩冷胀”,科学家并非没有办法,他们发现,只要温度低于零下138摄氏度,冰就不再以水的结晶形式存在,而会变成像玻璃一般的物质。换句话说,想要冷冻人体,而且还不损伤人体的细胞,就需要在极短的时间(0.01秒)内把温度降到零下137摄氏度以下。实际上,精子库中的精子,就是采用这种“速冻”方式,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当中的。

但是,人体实在太大了。就像要加热的食物越大,微波炉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否则容易造成“夹生”现象一样,就算只有金鱼这么大,液氮也只能很不均匀地从外向内地给金鱼降温,鱼的身体内部还是逃不过结晶这道坎。所以,金鱼的表面或许完好无损,但体内难免有器官损伤。虽然金鱼解冻后看上去能够“死而复生”,但往往很快就会死掉。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想要原封不动地冷冻,显然不太可能。现实中采用的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办法:Hal的尸体被送到美国的“阿尔科生命延长基金会”,他的血液和其他体液被一种名为M-22的化学物质逐渐替换掉。

M-22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乙二醇,也是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此外还有用于保存移植器官的防腐物质和冰晶抑制剂。遗体在经过处理后,就会以每分钟0.56摄氏度的速度被逐渐降温到零下195摄氏度而不受到损坏,然后被放入液氮保存。

冷冻费:“比披萨饼便宜”?

除了技术方面的制约,冷冻人体所需开销对普通人而言的确不菲。

Hal选择的全身冷冻,收费金额是20万美元。如果不冷冻全身,只是保存大脑,费用会便宜许多,8万美元。世界上做这种“生意”的不止一家,更便宜的在俄罗斯,保存大脑的费用为一万美元。

如此高昂的价格,自然光顾者不会太多。阿尔科生命延长基金会成立于1972年,1976年才进行了首例人体冷冻。到目前为止,该组织的“会员”只有不到1000人,三分之二选择了冷冻大脑及神经系统。

不过,这个“行业”也在设法降低门槛。据《扬子晚报》引述英国媒体称,美国的“人体冷冻机构”和保险公司合作,向英国用户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方式,用户每月只需交纳36英镑的费用,死后就可以“享受”该机构提供的冷冻服务。

这吸引了不少英国中产阶级的兴趣。比如英国科幻作者艾德莉·考斯格罗夫·布莱。为了能够死后“冬眠”,她每月需要向保险公司支付40英镑。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的时候,她感叹这“比披萨饼便宜”。

此外,还有英国莱斯特市的一对夫妻也用同样的方式和人体冷冻机构签约,他们还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签署协议,这样“若干年后一起‘复活时,仍然能够成为一家人。”

但即便如此,能否“复活”,什么时候“复活”,谁也没法保证。阿尔科生命延长基金会的总裁在接受美国《大西洋月刊》的采访时就表示过,他们没法承诺什么时候才能让冷冻者复活,“或许在50到100年后……人体冷冻技术同许多前沿科技一样,没有明确答案。”

人体冷冻技术:商业噱头还是前沿科技?

人体冷冻技术也因此被科学界质疑成商业噱头。先不论百年之后,今天的这些人体冷冻公司能否存在,它们是否具有严格的科学背景,都令人怀疑。《中国科学报》曾经采访过国际低温生物学会前主席、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低温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约翰·鲍斯特,他表示,这些组织的大多数成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也不具备职业医生资格。

事实上,通过长时间冷冻,让生物复活的案例微乎其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低温生物研究院的保罗·西格尔曾经冷冻过活着的仓鼠,并令其复活。他还用同样的方法冷冻并复活一只猎犬。但在这两个案例中,冷冻的时间都不算长,只有两个小时。

而冷冻人体技术的来源,最初也只是美国学者罗伯特·艾丁格的设想。1962年,他在著作《永生不死的前景》中预言说:“我猜,我们中大多数将被用无损的方式冷冻起来。”

如果仅仅是冷冻,艾丁格的设想自然已经得到了实现,但在复活方面,还没有成为现实。约翰·鲍斯特在质疑人体冷冻机构的商业目的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现状:目前关于人体冷冻复活的所有新闻报道,没有一篇出自严肃的科学期刊。

即便如此,向往永生的概念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据《财富》杂志报道,与阿尔科签约的客户,不仅仅交纳了冷冻遗体的必需费用,还向该机构捐赠了大量资金,资助其研究人体冷冻技术。

而在俄罗斯,梦想起死回生的人也不在少数。俄罗斯独立民间调查机构“列瓦达分析中心”2013年的一项调查暗示,41%的受访者惧怕死亡,20%的受访者希望得到永生。

如此看来,人体冷冻技术是否是一门科学,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大众接受这一设想的基本逻辑,是相信保存完整的人類躯体,能够通过某种科学的方法重新“激活”起来。这和古埃及人相信死者的灵魂能够借助保存完整的尸体复活而制作木乃伊有异曲同工之效。只不过数千年前的人类相信的是未知力量,而今天的人类更加相信技术的发展而已。

(叶千龙荐自《壹读》)

责编:小侧

猜你喜欢
复活摄氏度结晶
“长大”的结晶
守护1.5摄氏度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巨人复活转
黑足雪貂复活记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共聚甲醛的自成核结晶行为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