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河南省沙颍河流域管理局 李洪涛
李洪涛,男,汉族,1976年10月出生,河南郾城人,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7月参加工作,至2014年一直在河南省沙颍河流域管理局工作。
2002年参加河南省水利厅组织的河道修防工技能大赛决赛获得二等奖,被授予河南省水利系统“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2006年连续被河南省沙颍河工程管理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11年、2012年连续被河南省沙颍河工程管理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13年参加河南省水利厅组织的河道修防工技能大赛决赛获得一等奖,再次被授予河南省水利系统“技术能手”称号。
参加工作14年来,李洪涛一直在河南省沙颍河工程管理局防汛机动抢险队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正直率真的人格魅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基层水利工作者美丽的青春。
李洪涛刻苦专研业务技能,两次获得省水利系统“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他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不断探索如何提高业务技能,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河道修防专业技术,攻克了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技术难关。参与的技术革新项目,多项成果获漯河市创新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在工作期间,他结合工作心得和经验体会,撰写了多篇专业论文,其中《岸坡防护工程基础淘刷防护技术探讨》发表在《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第16期; 《关于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的探析》发表在《河南科技》2013年第6期;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控制的措施》发表在《大科技》2013年第14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让他在各种技术比武中大显身手。
出色的专业技术,还使李洪涛得到了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充分信任,也让他在抗洪抢险中多次荣立新功。2000年7月15日,沙颍河主要支流澧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仅次于“75·8”的特大洪水,澧河两岸30余公里堤防普遍漫溢,大小决口7处。根据省防汛指挥部的命令,李洪涛作为抢险技术负责人,零晨4点带领抢险队员,携冲锋舟25艘,奔赴抗洪一线,抢救、转移受灾群众3200余人和价值约700万元的群众财产。他还身先士卒,组织20名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了泥河洼罗湾进洪闸漂浮堵塞物,确保了分洪效果;2003年秋天,兰考县区黄河主河道向右岸滚动了1000多米,造成约12万群众、近百个村庄被洪水围困,黄河大堤多处出现渗水、管涌、淋水等险情。接到省防总抢险命令后,李洪涛再次奔赴抗洪一线。抢险中,他同队员们一起冒着只有零上几摄氏度的寒冷天气,跳入冰凉的泥水中,打木桩、运土袋,满身泥水,面色青紫,却毫不懈怠;帐篷被大风刮跑了,衣服被雨水淋湿了,他与队员们毫不在乎,依然顶风冒雨解救被困群众。这次抢险中,他与队员们一起吃咸菜,滚地铺,硬是在冰冷的黄河中坚守20多天。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洪灾,根据国家防办指示命令,他受命押运铅丝笼等防汛物资运往舟曲救灾前线。当日零点,他带领车队出发,穿过狭窄陡峭的山路,冒着路途中随处可见的泥石流、塌方等危险,经过一天两夜到达目的地,出色完成了这次物资运送任务。
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无论干什么,都把事业放在心上,责任担在肩上。2011年,负责水利施工资质申办工作,这对他来说也是个全新的课题。他就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做咨询,找材料,每天从早转到晚,从不停歇。有时甚至周末也不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2012年,对外经营业务接踵而至,没关系,没市场,一切从零做起。他就带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想办法,找出路,绞尽脑汁开拓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负责的对外经营项目30多个,合同总额4000余万元,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李洪涛参加工作以来,参与或主持过漯河市党校后护岸工程、大宋西堵口工程、周口东干渠治理工程、沙河徐庄北泥结石路面工程、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漯河城区段2标、沙河后魏险工护岸水毁修复工程等10多处护岸、涵闸、堤防的施工。在施工中他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严把质量安全关,他认准一个“死理儿”,那就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凡他参与的工程都能做到全程控制、跟班作业,他始终把质量安全标准贯穿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所做工程无一起质量及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