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一个好老师

2015-08-16 00:16常红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师生情境实验

常红英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7-0082-02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当一个好老师”这个问题,也一直朝着“当一个好老师”这个目标奋斗。现谈谈我的几点感悟:

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老师是学习者。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老师要针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适时地修正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有效地促成自己专业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老师必须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校和社会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老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人以渔”,而不要“授人以鱼”。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以前在教育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社会是个信息发达的社会,这句话对于现在已经不适用了。现在的提倡的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长流水。这个长流水,就是指不断地学习。经常学习,能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对世界保持新鲜感,能够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你会从这个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阅读经典,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从而在教学中影响学生。

二、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一)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卜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

(三)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了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了,母了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善于设计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设计合理的小实验,教师从创设情境入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则将势必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如何区分,确实有一定难度,不妨演示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可以随于捍一个小粉笔头成粉末状,随于烧一张小纸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分析及讨论这个实验的现象和成分的变化,在教师的指点下,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这样一来,无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让你的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处在学生视野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之中,能否在学生中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能力形象是极其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了是‘电了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了计算机里并储存,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试想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师,怎能通过你的课堂让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呢?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学生钦佩,赢得学生的好评,教学的实施就能顺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师的素质也在不断丰富和充实,不断具有新的内涵。要当好老师,需要我们不断自觉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优良的素质,才能成长为一名好老师。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师生情境实验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做个怪怪长实验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