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才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培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 农村 兴趣 方法 课外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75-02
农村中学生阅读面过窄,除教材以外,他们很少或几乎不读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呢?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应从以卜几个方面卜功夫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宽。课外阅读正是符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了,凭这个例了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例如在上过《出师表》这篇课文后,学生对《三国演义》这本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找来阅读,并对于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能够说得头头是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2.巧用故事悬念激发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爷爷奶奶的童谣、爸爸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在于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积累更多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和技能。遇到难度较大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精读,努力运用课内学过的读、划、查等方法,熟读深思。对于一些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优美的文字,体会真情实感,也适合精读。略读在于让学生更多地涉猎一些阅读材料,在知识的广度上作积累。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报刊,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知识的目的。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书籍适合精读,什么样的书籍适合略读,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该精则精,该略则略。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古人日:“读书得问。”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见地,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在阅读时,往往过多地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而对一些神采之笔,精彩段落没有细细品味,甚至读过忘过,没有对所读作品留下一丝印象。这样效果太差,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随时把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优美的景物描写、精彩片断、名言佳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对此,我们还应该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好书、一部作品,就最令自己感动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写一写读后感。读后感应是学生经过心灵的体验、感悟和升华,从而有所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鼓励他们放开地想,大胆地议,可以是怀疑,是判断,一两句话也行。然后让学生交换读书笔记,进行交流,让他们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有标新立异的观点,质疑批判的胆量。
三、创造条件,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创建图书角。为了弥补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保证读书时间。教师根据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作业,为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校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学生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内容好、文字好、适合青少年为标准。
正所谓“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很多方法,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不断探索,就会找到更好更快捷的方法,使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