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57-01
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广泛的学科“课题”的研究和建立,是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标志。教育教学的改革赋予“课题”新的任务;素质教育赋予“课题”广阔的空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赋予“课题”发展的动力。加速教育科研发展,实现“科研兴校”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纵观农村小学的现状,师资力量薄弱,教研教改相对滞后,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实践不够,方法不多,科研意识不强,严重阻碍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势在必行。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得不到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认识存在以下误区。
一、“课题”研究高不可攀
多数农村教师认为,“课题”是神圣不可逾越的山峰,是智者和勇敢者的事,是教育专家和学者的专利,是小学教师不敢问津的禁区。因此,一说到“课题”就避而不谈,视而不见。
其实,“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与之接触并且在做,只是针对性不强.深入不够,没有生成理论,达成目标。呈现出零敲碎打,无序运作,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平时教研活动中上公开课、说课、评课、专题讨论,研究范围窄,缺乏系统性。因而只是“课题”研究的初级形式。我们要树立探究基础研究、管理研究和综合研究的大课题观,加强创新教育、目标教学、学法指导、作文评改等的课题实践。我们要在学习中解读现象,在实践中积累方法,在反思中总结理论。归根到底,农村小学的“课题“研究就是着眼于认识某种理论,实践某种理论,探索某种理论的过程。就是解决“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可见“课题”不是禁区,并不可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课题“研究是花架子
农村的教师认为农村小学搞“课题”研究是赶时髦,摆花架子。“课题”研究室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不但城市需要,农村更需要。加快农村小学课题研究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城市学校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课题“研究是学习、实践、创新的过程,是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首先,“课题“的不断建立,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各学科各领域更多“课题”的建立,可以从多方面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做到整体提高、全面推进。其次,“课题”的确立,是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课题”确立,就意味着要认识它、理解它、探索它,这是学习的过程,大家都参与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最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掌握它,应用它,在实践中不断突破,使它丰富起来,成熟起来,这就是“课题”的创新过程,可见,“课题”研究是丰富理论、丰富实践,不断发展的实在,是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可靠途径。
三、“课题”研究是“苦差事”
面对薄弱的师资力量,落后的基础设施;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各种指标、考核,教师们说“苦”一点也不奇怪。可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低下,教育观念落后,城乡差别大,这是事实,因此,我们教育教学低水平运作徘徊不前,导致“双差”的存在,并呈上升趋势,导致课后大量的作业、辅导,机械的重复,挤占了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学习时间、科研时间。所以教师从有限的时间、精力中在搞“课题”研究,不就是苫上苫、累上累。
造成教师的苫和累,就是因为教师观念的陈旧、保守、落后,理论不多,方法不新,水平不高的原因。而“课题”研究就是针对这种情况产生的,是丰富理论、丰富实践、提搞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理论武装自己、丰富自己的实践,让教师从机械、低效、繁重的教育教学中走向自由。
只有我们从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力投入“课题”研究,转变观念,克服困难,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农村小学的出路。
四、“课题”研究,“事不关己”
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的事,是实验小学的事。在农村小学“课题”是教导处的事,因而,对“课题”不热心,不积极,持观望态度。“课题”研究要经历确定“课题”——查阅资料——实验研究——得出理论——指导实践等一系列复杂劳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课题”需要人人参与,人人需要“课题”,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提高,随着“课题”研究的发展运动,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只有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才有意义,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实现共同提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科学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加速自我建设、自我发展。大胆实践,科学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 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