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欧盟普惠制对中国关闭,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出口欧盟企业的利益将受损
根据修订后的欧盟普惠制规例,自今年1月1日起,中国被排除出受惠国行列,中国出口至欧盟的所有产品不再享受普惠制优惠待遇。作为多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欧盟新规带来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普惠制是工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制度。据了解,此前约有40个国家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其中欧盟国家是主要成员。
欧盟普惠制对中国关闭,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出口欧盟企业的利益将受损。据悉,中国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和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的平均关税减免幅度在5%~6%。而自今年1月1日起,这部分关税优惠将不复存在。
而另一重影响,则来自不同规则导致的不平衡竞争环境。此次欧盟在取消中国普惠制的同时,却继续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秘鲁、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一些产品实施普惠制待遇。这种差别化对待,将客观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使订单“东南飞”趋势愈加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我国累计对欧盟出口纺织品服装4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说明出口形势有所恢复。不过,来自欧盟海关统计显示,2014年1~9月,欧盟自中国累计进口纺织品服装391.8亿美元,同比增长8.6%,低于10.6%这一欧盟自全球进口的平均增速。
正因为如此,在近几年不断下降的基础上,2014年1~10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市场所占份额同比继续下降0.6个百分点,降至37.6%;在美国、日本市场的份额也分别下降了0.9和3.8个百分点。同期,东盟纺织品服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的市场份额则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很多企业对于订单“东南飞”的状况都感触颇深,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从欧盟市场撤回,转做内销产品。
短期出口遭遇阻碍,利润再度被挤压,必然引起阵痛。但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告别普惠制等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必然。欧盟从1980年开始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然而,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世界银行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连续3年将中国、厄瓜多尔、马尔代夫和泰国归类为高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近几年中国自上而下都在热烈讨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同样也将面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产生的一系列好的和坏的连锁反应。
从产业调整升级角度来看,中低端纺织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是世界纺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也正在倒逼中国纺织产业加快升级。比如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将生产基地迁往东南亚,百隆东方公司在越南开设分公司,天虹集团在越南投资纱厂,在乌拉圭、土耳其建设生产基地,都是全球化产业布局的实践。虽然并非所有的实践都能成功,但积极调整适应变化总会不断获得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