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DSW 咨询公司 董双伟
9月15 日~10 月15 日,国 内新棉收购开启并逐渐转旺,在季节性压力与需求低速主导因素共同作用下,国内郑棉期货破位走低,远月合约跌幅进一步扩大。1月、5 月、9 月三个合约呈现全贴水排列,主力1 月最高12580 元/吨,最低12095 元/吨,远月期间跌破12000元/吨,最低11950 元/吨。
依笔者分析,近期郑棉呈现破位走低、远月跌幅扩大走势,主要受到三层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棉花收购渐入高峰,季节性供应压力出现。本月,国内新棉收购陆续展开,棉农惜售、轧花厂后市看跌预期、购销倒挂,以及资金不畅等因素制约,导致内地新棉收购工作的展开迟迟没有形成规模,新棉收购价维持在5.8~6 元/公斤。新疆地区,由于种子品质差异,加之后期高温天气影响,今年南疆手摘棉指标偏差,北疆机采棉品质较好。然而,今年新棉整体存在马值高、纤维长度短等问题,使得新花公检指标不佳。质量风险显然制约了初期收购阶段的企业放量,拒收低于26mm 纤维长度新棉的企业增多,纺织企业普遍采购陈棉以规避新棉的质量风险。从目前情况看,本年度新棉长度差无疑将呈现扩大趋势,而后期随着轧花厂收购量不断累积,销售迟缓所带来的资金压力预计将不断增大,季节性供应压力有增无减。
二是下游消费形势低于预期,不容乐观。江浙和广东一些纺织服装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从定点企业调研情况看,目前国内下游纺织消费形势可能低于预期,而且还在继续恶化。10月14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棉花协会形势分析会上,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均对目前的纺织行业形势信心不足。一方面,近年来国内纺织企业被迫转移走精品高支纱的路线,今年又很可能遭遇高等级棉花资源短缺的困境,而棉花行业调控政策接下来更多集中在消化储备棉为主阶段,明年89.4 万吨的棉花年进口配额能否保证国内大量纺高支纱需求,目前尚没有答案,通过价格引导需求有可能成为最终的选择;另一方面,低支纱大量转移出去,回流国内不是简单的事情,从低等级原棉、用工等综合成本,越南加入TPP 等方面考虑,中国将无法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展开竞争。整个进口纱市场在2015 年有望突破240 万吨,明年进口纱市场继续放大的趋势比较明显,这将进一步挤压国内棉花使用量,挤压国内纺织企业的生存空间。
三是中国宏观经济制造业困难重重,IMF 一年来连续四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整个需求端均显疲弱态势。本年度全球棉花供需仍相对过剩,印度国内供需矛盾同样突出,美棉出口签约进度至目前为2010/11 年度以来最慢的一年,中国国储1100 万吨棉花的去库存成为接下来政策制定核心,这些都对国内国际棉花市场形成压制。
综上所述,国内新棉减产将逐渐让位于棉花质量下降带来的影响,延续下滑态势,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北半球国家,大量新棉上市带来的季节性供应压力将在未来1~2 个月内进一步凸显。加之宏观经济疲弱,政策引领的市场化进程加速,都将促使郑棉市场继续探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