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文化内涵

2015-08-15 00:51贵州省贵阳市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江西建材 2015年20期
关键词:台基太和殿宫殿

■贺 方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史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多种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坛庙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等。每一种类型都从不同的层次上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当时社会的哲学观念。可以说中国古代建筑是一部凝固的中国古代历史。其中宫殿建筑可以说是所有建筑类型里面建设技艺最精湛、装饰艺术最细腻,色彩运用最得体的一种建筑类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拟就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作一些探讨。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发展一直保持一种连续性和完整性。不同于西方建筑历史,中国古代建筑史从未中断过。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的构筑方式,发展到奴隶社会的茅茨土阶的阶段,再经历了早期封建社会的发展之后,古代宫殿建筑拥有了雄伟的前殿。在封建社会中期,宫殿建筑的体量与形制不再是早期那种单单只是追求宏大与奢华,而是与使之与周边地形有了完美的结合。直到封建晚期,尤其是明清两代,宫殿建筑体现出了严谨的礼制化,将当时社会的封建制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统治机构文化始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线。不同于西方的神权思想,中国古代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君权之上的情况。所以中国的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宫殿建筑一直是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中心与重心。而西方的建筑史实际上是一部神庙或者是教堂的发展史。这就涉及到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国家对待建筑的观点。这也体现在了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人,是君王,所以选择木材为主,一是适应了造型的多变性,二是可以加快工程的进度。而西方建筑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神,石材是他们建筑的主要材料。在西方社会,一座教堂的修筑时间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为作为献给神的建筑物。

任何一种类型的中国古代建筑,从立面上都可以看作由三个部分组成,也就是中部的屋顶,中部的屋身与下部的台基部分。这三个部分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首先屋顶是宫殿建筑或者说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出彩的部分,在外观形象上有着最显著最丰富的变化,被称作古典建筑的第五立面,它体现着古代宫殿建筑的等级。第一,以其自身的样式。屋顶可分为多种形式,中原地区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等。除此之外,又分为重檐、单檐、正脊、卷棚等形式。其中,重檐屋顶的等级高于单檐屋顶等级,正脊屋顶等级高于卷棚屋顶等级。宫殿建筑多采用庑殿、歇山。以等级来说,庑殿顶等级高于歇山顶等级。以明清紫禁城为例,依据前朝后寝之制,最重要的前三殿中,帝王上朝的太和殿就是庑殿顶形制。在后三宫里,皇帝居住的乾清宫与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也均为庑殿顶形制。从此也可以看出屋顶形式与等级对古代宫殿建筑的等级有严格的分界。其次,屋身部分是宫殿建筑中最为中心的部分。对于屋身的长度,在整个古代宫殿建筑体系里面也有着严谨的规定。古代建筑开间大多采用奇数,这是由于整个古代社会实行着阴阳的学说,在阴阳之中,奇数为阳而偶数为阴,所以古代建筑的开间都是三间、五间、七间等。而由于等级的规定,宫殿建筑会根据其尊贵程度,修到九间甚至是十一间。最后,台基部分是宫殿建筑立面的基础部分,也是又一个体现等级与古代社会秩序的建筑组成部分。台基简单来说分为普通台基与高级台基。高级台基也称作须弥座台基,须弥座台基以其丰富的雕饰与宗教的象征内涵深得各类坛庙建筑、陵墓建筑以及宫殿建筑的重用。最高级的台基是三层的须弥座台基,在整个古典建筑里面,只有四种建筑用到了须弥座台基:帝王生前使用的殿堂(太和殿)、帝王死后使用的殿堂(明长陵凌恩殿)、帝王祭天的殿堂(北京天坛寰丘)、帝王祭祀祖宗的殿堂(北京太庙)。

宫殿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否进入文明阶段的衡量标准之一,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否进入文明阶段有三项衡量标准,即文字、青铜器与宫殿。所以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古国。就宫殿建筑这一项标准来说,最早的宫殿建筑是商代初期的偃师二里头宫室遗址。那时宫殿已有完整广阔的庭院,形成了最早期的门、廊的建筑围合方式。早期的宫室周围多用城墙或壕沟环绕加以防护。宫城一般选择居中布置,符合《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匠人营国的记载。

宫殿作为一种建筑形式,除了最基本的居住、工作、游憩等功能之外,在古代社会,它还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功能,象征在天子至高无上的皇权以及最高的政治权威。例如秦汉时期的宫殿建筑就是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广阔的面积显示帝王的威严与势力。当时汉代长安城内未央宫一宫面积就相当于明清紫禁城中太和殿的十六倍,可见其体量之大。从此之后的历代宫殿都是要表现这种天下一统的王朝的宏伟气势。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富丽的宫殿建筑更是与都城的建设形成了一气统一的规划,创造出了贯穿整个北京城长达八公里的中轴线,这样一种雄壮的气魄,也衬托出了帝王宫殿的艺术效果。位于中央轴线上的宫殿,空间变化丰富,体量与外形有严谨的对称,建筑高度与间距也有主有次,有疏有密,轴线在宫城部分的开端以南端的午门开始。午门可以说是世俗与神圣的分界线,表示这通过这道门,就正式进入了皇家的领地。所以午门的造型与东、西、北三面的城门不同,呈“凹”字形。正中央开有三个门洞,两翼有各开一掖门,形成明三暗五的五座门洞。午门还有着颁布诏令与接收献俘的功能。午门之后是一个矩形的庭院,院中引入了一条蜿蜒的金水河,这是设计师为了符合风水中“背山面水”的条例而作。庭院的另一端就是太和门,太和门之后就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顺着轴线再往北,为乾清门,入了此门,进入了皇家的生活区,即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宫以北是帝后的御花园,中轴线最后延续到紫禁城北门神武门结束。

宫殿除了象征着皇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鲜明的等级观念。比如上文提到过的屋顶等级,屋身开间以及台基层数,在一些建筑细部上同样也能体现。在建筑的装饰上,这种等级制度也是十分明显的。古代建筑的屋脊上都有数量不等的琉璃饰物,称作脊兽。走兽的最高等级规定是九个,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獬豸、斗牛、狻猊、押鱼。而太和殿是一个特例,是唯一一个有十个走兽的古代建筑,在押鱼之后还加了行什。这更加体现了太和殿至高的政治地位。

此外,宫殿建筑的色彩、绘画、文字、雕刻等方面也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它们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宫殿建筑的文化。研究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对于当代建筑师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创新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李纯.中国宫殿建筑美学三维论.武汉大学,2011.

[3]杜娟.“阴阳五行”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赤峰学院学报,2015.

猜你喜欢
台基太和殿宫殿
预测HL-2A 托卡马克台基结构的MHD稳定性数值研究*
浅述古建筑建造艺术
神秘宫殿
紫禁城在1918
记忆宫殿
故宫中的数字与数学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北京故宫太和殿导游词
太和殿
阿掘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