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互促共进研究

2015-08-15 00:49:15李君安王政武
关键词:学术研究学者学术期刊

李君安,王政武

(1.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创新》编辑部;2.《改革与战略》杂志社,南宁530022)

学术期刊作为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与媒介,是一种以学术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公共产品,其不但具有学术成果展示,学术科研引领,学术规范示范[1],构建学术信用制度、学术评价机制,学术科研成果传播,激励创新,推动科学进步等社会功能,而且还是社会认识和选择学术人才的重要场域[2]。 学术期刊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但其又不同于公共财政、公共交通、公共网络或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3],它主要是通过传播学术思想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推动科学进步。 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则是通过学术期刊的功能和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需求以及对其学术研究成果的认可、推动来发生作用。 从这个前提出发,学术期刊功能已经不仅局限于学术思想传播、文明成果承载等,而应延伸至对学术人才特别是青年学者的发现、挖掘和扶持等层面。 在学术生态恶化、青年学者学术生存境遇尴尬的当今时代,强化学术期刊发现、培养和扶持青年学者的功能,是关系学术期刊社会责任履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学术生态环境以及青年学者培养与发展的综合性时代课题,应深刻反思并通过多元路径来解决。

一、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

(一)学术期刊激励并引导青年学者成长

从人的成长历程与学术研究规律来看, 青年学者发展的标志主要通过其知识沉淀的广度、厚度,理论创新水平以及建立在该基础上的学术界甚至社会对其学术研究成果的认可度、接受度和由此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来体现。 在此过程中,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论的深化与突破、成果的推出与提升、理论权威的建立与拓展是必经阶段。 这些目标的达成,青年学者自身的努力、天赋等因素固然是真正内因,但前人的指导、良好的学术生态和社会环境也不可或缺。 特别是在多元因素影响导致学术生态恶化的境遇下,青年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专业人士的指导在其发展中的作用将不断趋强。 而传播学术研究成果本来就是学术期刊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通过学术期刊来传播前沿性、热点性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学术争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巨大作用。 青年学者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学术研究热情、积极性的保持、增强,学术修养的形成以及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应有的传播和社会认可。 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学术研究的指导及其成果的传播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也就是说,学术期刊对于青年学者发展来说具有极强的激励功能和引导功能。 反之,若学术期刊以“学历、资历、职称、课题”等有失公允的态度来对待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作为决定是否刊发的主要标准,对青年学者发展极为不利。 而且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知识积累和理论与实践对接的过程,不考虑学术研究过程,忽视学术研究规律,只关注学术成果最终的整体质量和权威性,缺乏对其中创新点与亮点的挖掘,学术期刊也必然会走向不可持续的困境。

(二)学术期刊影响青年学者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态度

学术期刊作为引领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所刊发文章的选题、质量等会直接或间接对青年学者研究方向、研究态度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为在学术浮躁、功利元素增加的当今时代,学术期刊已经成为青年学者获取学术信息、了解学术前沿与热点、培养学术素养等的重要渠道。 很多青年学者特别是初步入门的青年学者,他们对学术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思维、研究态度、文章框架建立等往往都会从学术期刊已刊发的文章中来找寻并参考借鉴。 如果学术期刊选题不够科学、对所刊发文章把关不严,甚至是走纯粹的市场化路线,把社会效益置于经济效益的下位,视学术期刊为盈利之工具,这种办刊模式不仅会损害期刊声誉、降低期刊品质、丧失期刊前途,而且还会形成对青年学者治学态度、学术道德的冲击,误导他们走入学术“歧途”,甚至还可能会造成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扭曲。

(三)学术期刊关系到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

对于青年学者的发展而言,发表研究成果的作用已经超出通过刊发研究成果来达成职称评定、获取教学学分等条件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希望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期刊编辑对其现有研究成果客观、公平的对待,学术研究方法、知识补缺、研究方向修正等方面的指导,以此形成更加科学的研究范式、完善知识结构、修正理论偏差、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除此之外,由于现行的职称评价机制、科研人员薪酬制度、职务晋升体系已经与学术成果进行“捆绑”评价和管理,而且还因学术期刊级别的不同而呈现出“价值含量”的巨大差别。 学术期刊对待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态度和结果对青年学者带来的影响呈现扩大化、连带化趋势,学术研究积极性的挫伤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可能会演变成为影响他们实际收入、职业发展等系列问题的重要诱因。 由此足见,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的关系不再是纯粹的成果肯定与发表问题,也是一个关系青年学者发展空间的问题。

二、 现实存在的学术期刊不利于青年学者发展的问题

(一)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成果的歧视性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学术期刊对待青年学者学术成果问题主要聚焦于学术期刊没有足够公平、 客观地对待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导致部分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被隐没,甚至误导青年学者的学术认知。 如部分学术期刊把作者的职称、学历、资历、所在单位的档次和是否有课题基金项目以及基金项目的级别作为决定是否录用刊发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虽然这并不是学术期刊的共性行为,但这种现象也确实非个例,所谓的核心期刊或者接近核心期刊水准并且致力于向冲刺核心期刊的学术期刊尤甚。诚然,上述问题与学术期刊自身生存发展、职称评价机制和学术生态恶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术期刊也着实具有“难言之隐”,但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由此对青年学者造成的阻塞也是显而易见的。 部分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由于难以得到公正传播,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与高职称作者一起挂名、竭力找关系攻关、寻求中介“帮助”或者花费高额成本进行寻租。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部分青年学者因受困于学术期刊这种“排资论辈”的办刊模式的阻隔而又“羞于”或害怕高资历、高职称学者的不认可,在不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就与高资历、高学者一起署名,甚至是虚构现有职称以提高审稿通过率。 这种问题的延续和深化,很可能会造成青年学者对学术研究产生反感,甚至是对社会认知的偏离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

(二)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学术研究指导性作用发挥不显著

从学术期刊现实运行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术期刊在稿件编辑、校对、政治把关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但对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稿件的写作指导、帮助等方面却实显不足。 即对于大部分学术期刊来说,其功能主要定位于稿件采、编、校的环节上,对于发现、挖掘、扶持学人严重缺位。 主要原因在于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理念偏差、人员经费不足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缺失。在此类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学术期刊对包括青年学者在内的来稿往往以投稿后一定时间后是否收到录用通知或者期刊编辑人员是否告知作为应对来稿是否录用的统一性、 标准化答复,而对于评审意见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如何改进、能否予以指导等情况没有予以及时告知,作者询问时也主要是告知是否录用的结果,对于上述问题却尽量避而不谈。 对于青年学者来说,审稿结果固然重要,但寻找问题症结,改进方法,提高理论把握与运用能力等对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其他方面的发展而言价值更为巨大。

(三)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缺乏足够的良性互动

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的互动主要是指双方因稿件刊发之外的较为稳定的交流和沟通。 青年学者出于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需求,与学术期刊建立联系和交流的愿望较为强烈,而部分学术期刊由于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经费有限等制约和担心作者的过度干扰往往采取趋而避之的态度①。 正是双方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相互之间的“无形隔裂”,青年学者难以全面获知学术期刊的要求和获得论文写作等方面指导也就在所难免。 特别是学术研究能力不强、缺乏问题意识、选题把握不准的青年学者,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科研水平较低的院校或者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他们对学术研究指导和发表文章渠道、技巧等的需求更为强烈,但这些都因为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稳定沟通机制的缺乏而只能自己艰难探索。

三、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互促共进的现实路径

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与青年学者健康成长是联动一体的。 学术期刊加强对青年学者的培养体现了其品质提升、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之内生诉求与青年学者健康成长的多向度统一。忽视青年学者培养、缺乏青年学者支持,学术期刊既不能彰显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担当,同时也必定会陷入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局。 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立足于内部管理规范、高水平稿件征集、编辑人员素养提升,还应从对青年学者的培养进而构建期刊与学者互动共同体,并作出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适。

(一)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增强对青年学者培养的意识自觉与行为自觉

学术期刊培养青年学者功能的弱化和行为的偏离,学术期刊自有条件的约束,职称评价机制和期刊评价机制的缺陷,学术生态恶化的影响不可忽视,但从内在因素而言应归结于期刊发展理念的非科学性。 从更长远的角度和社会整体效应来看,学术期刊培养青年学者并不是外在的负担和成本的增加,而是由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和发展需求内生决定的。 充足的高水平的稿件供给是学术期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本,但高水平的稿件不可能完全依赖于现有的高职称或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权威学者,必须通过一代代的青年学者来承接。 而且面对所谓“名家”、“大家”、高水平稿件有限性与学术期刊规模巨大且稿件需求量大的矛盾,征集“名家”、“大家”稿件并非每一家学术期刊在任何时候都能如愿,往往只有“名刊”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原因在于“名家”、“大家”也会对学术期刊的档次、级别以及综合影响力有诸多“考量”,而且成本极高,不是每个期刊都具有这种条件。 从学术研究规律和学术创新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名家”、“大家”的文章都有创新。

青年学者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他们的一些观点也不乏真知灼见,具有很强的思想和见解,在相关领域也获得了新进展。 虽然青年学者的稿件整体质量可能尚未达到期刊刊发标准, 但部分青年学者学术成果的创新点也是可圈可点的, 经过修改完善后也会成为新的“佳作”,这些都是学术期刊稿件来源的潜在渠道。 而且,学术创新并没有截然统一的标准,这与编辑人员的理论水平、学术倾向也有密切关系,一些当前看似“不合主流”的思想或者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也可能会成为某一领域的重要理论支撑。 这些青年学者经过知识的沉淀和研究的历练后, 也将会逐渐成长为社会的学术主体力量进而成为学术期刊稿件来源的供给力量。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学术领域的断层现象已经凸显而且由此产生的系列问题持续扩大,这既是学术研究的危机,也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潜在风险:长期以往,学术期刊将会陷入高水平稿件稿源不足的困境,其发展生命力也将会因此严重萎缩。 学术期刊管理部门和编辑人员应深刻认识到,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联动合一的共同体,培养青年学者既体现了学术期刊履行社会责任和学术担当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学术生态、培育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动力、增强学术期刊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在该理念指导下,学术期刊管理部门和编辑人员还应该制定出有利于青年学者培养的制度安排并保证其严格贯彻落实。

(二)加强期刊学者型编辑队伍建设,提高期刊发现、培养和扶持青年学者能力

学术期刊培养青年学者主要是通过论文写作、学术研究指导、双方互动交流后的学术认知增进以及由此系列行为产生的其他价值增加来实现。 而学术期刊编辑作为稿件的采集者、审稿者和编辑者,其对青年学者培养产生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作用,因为他们是青年学者学术研究成果价值与改进的直接评判者、决定者,这一环节的结果对于青年学者成果能否刊发以及后续行为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期刊编辑具有的稿件审定权在对青年学者的培养中只是基本的环节,更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应是体现在如何发现青年学者稿件创新点、亮点,如何科学评价稿件水平,如何指导青年学者学术研究改进等层面上,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期刊编辑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准确的学术前沿掌握能力、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长远的学术发展视野基础之上的。 换言之,期刊编辑的能力不能局限于采集能力、编辑能力和校对能力,而是要努力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学者型人才。 只有这样,才具备发现期刊稿件创新点和价值点进而更科学地评价期刊稿件质量的能力,才能与青年学者进行有效的学术思想交流,才能给予青年学者科学有力的指导和帮助,也才能更容易获得“名家”、“大家”的认可和青睐,继而形成向他们约稿的有利条件。 就学术期刊和编辑自身的长远发展来看,也确实需要期刊编辑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这就要求学术期刊必须加强编辑人员自身建设, 完善编辑参学术研究激励机制,优化学术科研活动环境,组织编辑参加课题调研等以提升编辑的科研能力[4]。

(三)完善学术期刊管理制度和栏目设置

学术研究成果发表对于青年学者的培养和成长具有显著作用,学术期刊在制度设计和具体实践工作中不能以“零容忍”的态度来对待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以包容、帮助的心态来指导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具体编辑工作中,即使部分青年学者稿件的整体质量还没有达到刊发的标准,但如果某个或者部分观点富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须予以充分肯定,不应进行简单的退稿处理。 可以就其创新观点与作者进行讨论,就某个或者几个观点指导其进行重新构思和写作,待形成价值更高的学术成果达到刊发标准后再刊发。 对于创新性较高但由于经验和力量不足,导致谋篇布局不够科学、表达不够规范、稿件规范与期刊要求不一致等青年学者的稿件也应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稿件审读、修改批注等工作,经过与作者交流并修改完成后视其结果再决定是否刊发,甚至经过反复修改直至符合刊发标准为止。 这才是编辑作为学术期刊“守门员”、科研成果“助产士”和学术记录“维护者”的应有定位与责任担当[5],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学者得到更好的学术训练,成长得更快。 当然,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学术不足的“容忍”和稿件修改机会的增加,并不是对青年学者不良学术态度、学术不端行为等的“纵容”。 对于学术态度不端正、学术道德失范的青年学者也应予以相关批评,甚至是对其在本学术期刊刊发文章实行限制性措施。 从学术期刊栏目设置上,出于对青年学者实际研究水平的考虑和培养青年学者的目的,可以设计特色鲜明的倾向于青年学者的专栏。 该栏目稿件的选题、质量等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予以重点写作指导,或是予以发表费用的优惠②,以此吸引更多青年学者参与该领域的研究。 这样,既可以推进学术期刊的栏目和学科建设,又可以培养更多的青年学者,实现期刊、学科和青年学者的多方共赢。

(四)构建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发展的互动共同体

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内在关联性,构建互动共同体应成为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同步发展的目标所向。 当前,通过举办或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座谈会、学术研讨会、青年学术论坛,借此介绍学术期刊投稿要求、编审流程,或者是开展写作指导培训和组稿工作,点评青年学者论文并从中择优刊发参会青年学者的论文[5]。 这对拓宽学术期刊组稿渠道、培养青年学者都是极为有利的,不少青年学者也因此受益。 但也存在着学术期刊参与范围不够广、积极性不高,会议论文与学术期刊栏目设计不符或质量偏低等问题。 对此,学术期刊应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团体等建立更为密切的交流合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学术论文讲座、培训,积极参与主办、协办或者承办相关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由参与合作的学术期刊择优刊发,形成以会组稿、以会育人的发展模式。 其作用体现在:拓宽学术期刊组稿渠道,扩大期刊编辑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加强与包括青年学者在内的学者交流,推动作者队伍建设,培育作者生态,促进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互动,强化对青年学者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现实中出现的会议论文选题与栏目要求不符、论文质量不高等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合作机制的办法来解决。其一,增强会议主题与学术期刊栏目的契合性。 会议组织筹备过程中,学术期刊与相关合作单位可以就会议主题、参考选题等进行共同商定,尽量选择既反映学术前沿、符合研究热点范畴和学术期刊栏目的主题或者选题, 甚至是可以根据学术期刊的具体栏目来确定会议的主题。这就意味着,学术期刊与其他合作单位应是平等协商基础上的合作,并掌握会议的一定话语权和裁量权。 其二,创建自由发言学术会议模式,扩大青年学者会议发言机会。 学术研讨会应按照学术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尽量淡化行政、学历、职称等因素,摒弃“报告式”学术会议模式,实行围绕主题自由限时发言会议模式,保证青年学者在会议中有充分的发言机会。 而且,每个人的发言内容必须切合会议中心议题和参考选题,否则主持人有权中断其发言。 在此过程中,会议还可以设置点评环节,由权威专家学者对包括青年学者在内的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其三,创新学术期刊会议组稿方式。在学术研讨会过程中,学术期刊所组稿件范围不应局限于参与人员已经提交的会议论文,可以通过把参会人员发言内容录音后整理成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者是挖掘发言中的某些高价值的观点由发言人进一步完善丰富后再刊发;抑或根据参会人员提交论文和发言情况做出判断后,由学术期刊拟定选题向他们就其专长领域进行限定主题约稿。其四,实行青年助新计划。对于符合学术期刊栏目的选题,兴趣较浓,理论基础扎实,论文水平交较高而且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的学者,由主办单位解决他们会议期间的食宿费用,给予论文写作指导和择优免费刊发论文,以增强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和提高其学术研究水平。

四、结 语

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若不能发挥好其对青年学者的正面作用,将会导致青年学者的优秀成果湮没、学术创新动机削弱,甚至使青年学者沦为“学术打工者”,加剧学术腐败。 学术期刊应勇于承担其对青年学者的学术责任,打破潜规则,还青年学者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 未来要实现这一点已不仅仅是期刊人的责任,还需要学术界、教育界包括科研机构、高校的相关支持,如逐步改革青年学者的成果考核标准,建立多元、开放的学术评价体系,成立公共组织对青年学者歧视行为进行公布等。 只有构建起良好的学术生态,才有可能化育、提升青年学者的学术素质,使更多的青年学者成长为成熟的学者。

注释:

①这里主要是指青年学者需求性强、文章质量要求高,但在审稿中又强调偏向高职称、知名院校等作者的学术期刊。

②虽然按照相关规定,学术期刊不得收取作者费用(一般称为“版面费”),但由于部分学术期刊缺乏财政的资金支持或者资金支持足以支撑期刊管理运行,部分学术期刊不得不以审稿费、资料费等方式收取一定费用。 当然,现实中也存在少数营利性学术期刊,此类期刊不在本文讨论的学术期刊之列。

[1] 翁贞林.高校学报多功能特征与出版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5):78-81.

[2] 霍艳霞.学术期刊与学术新人的培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41.

[3] 郑英隆.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辨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

[4] 张显龙.学者型编辑的构建与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塑造[J].出版发行研究,2013,(6):78-80.

[5] 陈秋红.学术期刊如何厚待青年学人[N].中国社会科学,2015-01-21.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学者学术期刊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