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逻辑

2015-08-15 00:49:53石劲松
三晋基层治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井冈山中国共产党群众

王 婷 石劲松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尽管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在艰苦的岁月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却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

一、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为更好地厘清井冈山精神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必要弄清楚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搭建了历史平台。一九二七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作为前敌委员,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队伍面临两种选择:继续强行攻打长沙,或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暂时保存自己,另谋远图。毫无疑问,前者将是以卵击石,而后者无疑是明智的选择。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力挽狂澜,从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实际情况出发,说服部队的多数,最后一致同意向敌人力量弱小的边僻的农村转移,率领秋收起义剩余部队,取道萍乡,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向南进攻,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大转移,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到一九二八年二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就提到:“为红军计,欲求扩大,只有在有群众基础的井冈山四周即宁冈、永新、酃县、遂川四县,利用湘赣两敌利害不一致,四面防守,无法集中的情况,和敌人作长期的斗争。利用正确的战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必有俘获,如此可以逐渐扩大红军。以四月至七月那时边界群众的准备,红军大队若无湘南之行,则八月间红军的扩大是没有疑义的。”正是在井冈山这样的一个地方,才孕育了井冈山精神。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斗争,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创造了特定的历史条件。井冈山位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交界的地方,面积虽然不大,但由于大革命时期,这些地方基本都已经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地方武装,除酃县外,各县都有了少数。在宁冈、茶陵、遂川、永新,特别是遂川、永新二县,进行了很多次打倒豪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成绩都还好。”[1]在井冈山,工农革命军要想在这样一个地方扎根,没有当地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农民武装的配合和呼应是不可能做到的。毛泽东通过做袁文才的工作,并给他们送去一百支枪,在感动他的同时也得到了他的信任,通过他来做王佐的工作。最终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三湾改编后,各连的党支部都先后建立起来,各支部党员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并消解他们的顾虑。在军队内部建党的同时,毛泽东也十分重视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对袁文才、王佐的教育改造工作也随之进行。毛泽东派曾经留学法国的何长工到王佐部当党代表,做团结、改造王佐部队的工作。经过何长工的耐心工作,逐步消除了他的戒心,取得王佐的信任,使改造王佐部队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顺利编入了工农革命军。人们通常认为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提出军队的任务不仅是打仗,而且要做群众工作,这是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学说的巨大贡献,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局部执政,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在巩固和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存在、发展和壮大,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人民群众是真心的拥护和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局部执政的一种尝试。在那样的艰苦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从而形成了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井冈山斗争时期,工农革命军的官兵都践行群众路线,想群众所想,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一九三四年一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在总结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时,毛泽东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讲话,讲话中,他郑重地提出,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诸如:土地、劳动,乃至柴米油盐等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在毛泽东看来,要得到群众的拥护,“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对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而言,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如此:“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革命战争年代,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赢得了民心,也就赢得了战争,就势必造成陷敌人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对于“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这段话是针对国民党实行的堡垒(乌龟壳)政策,国民党以为那是他们的铜墙铁壁。毛泽东坚信民心的铜墙铁壁必然战胜物质的堡垒乌龟壳。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毛主席把民心,把人民群众的血肉之躯比喻作铜墙铁壁,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心。他在总结井冈山斗争时期,地方红色政权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并发展壮大,力量源泉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和地方政权始终、忠实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使得党和人民群众能融为一体,成为“真正的铜墙铁壁”。

第四,毛泽东思想在井冈山时期初步形成,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在井冈山时期,大家熟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等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党的建设等主要内容在这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也正是因为毛泽东对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对土地革命路线,对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与红军作战的战略战术原则,和对农村与战争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才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而贯穿其中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是“十月革命”道路的中国化,和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思想是井冈山精神的理论基础。

二、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

2001年,江泽民在井冈山视察时,把井冈山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这简短的二十六个字概括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首先,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所在。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敌人力量异常强大,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之所以能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浴血奋战,那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它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一切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在和平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许多共产党员所以能够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因为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邓小平曾经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3]“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回顾,江泽民充分肯定地说:“胜利和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4]

其次,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井冈山斗争是秋收起义失败后,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时期展开的。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敢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制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后来,毛泽东回忆在江西作调查研究时曾指出:“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5]因此,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根据中国不同于“十月革命”的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敢于闯出一条不同于俄国人所走过的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正是这条道路,使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井冈山一路走到北京。对此,邓小平评价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不然,我们开会就只能讲空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6]从这个角度而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当然,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

再次,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基石。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党顽强进取,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敢于胜利。可以说,我们党过去干革命,尤其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上的“围剿”和经济上的封锁,企图把制红军于死地。红军为了完全能自给自足,党组织和领导根据地的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正因为有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军民才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吓倒。建国后,毛泽东在写给延安的同志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的一封信中,还号召人民“要永远保持过去……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7]没有那时一种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今天的局面。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它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一九五七年三月,毛泽东在济南和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时提出,即使是和平时期,也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并劝戒人们:“不要摆官架子,把架子收起来,跟人民见面,跟下级见面。”[8]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有着艰苦奋斗的传统。”这是邓小平对井冈山精神基石——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夸赞。

最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体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创业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关心群众,相信并依靠群众,能始终同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事业的需要,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心甘情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血肉般、鱼水般的联系,所以,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得国民党反动派一进入根据地,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泽东就总结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在《论联合政府》著作中,在总结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二十四年时,毛泽东则提到“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9]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井冈山精神却却依然魅力十足,光芒四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反映,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在井冈山视察时,胡锦涛指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10]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让井冈山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价值永驻长青。

三、井冈山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的价值

通过对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和主要内容的梳理,基本阐述清楚了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井冈山精神”,阐明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这对研究和探讨红色文化之井冈山精神在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战略地位有特别的意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战士,有些甚至是农民,他们主要是怀着一种信仰和信念,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能够从失败走向胜利。这些做法和经验现在都不过时。因此,弘扬井冈山精神,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也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未来进行了很好的描绘:两个一百年,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目前,应该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毋庸质疑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受到西方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国内少数人,他们不信主义信鬼神;甚至也有少部分党的领导干部同志,不信马列信风水;更有甚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质疑,这种质疑实质上是关乎人民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问题都值得重视并予以回应。这是关乎人民的精神家园的问题,关涉到中华民族精神得以新生和传承的问题。我们今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讲,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是我们制胜的法宝。过去革命时期尚能如此,改革和建设时期更是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引领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当今社会思潮不但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在厘清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和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第一,坚定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信念是一种力量,人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井冈山精神具有正能量,充分利用多形式的革命遗存、遗迹等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内容。坚持用井冈山精神教育群众,引领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从而构筑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及其重要。以井冈山精神激励人民群众,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习近平总书记讲: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1],他形象地把“钙”对于人的重要来阐述坚定理想信念的意义。如果人民信仰迷茫、信念缺失,将危及国家的长久执政。对此,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东欧巨变、苏联瓦解,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长期精神懈怠,没有做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第二,坚持事实求是,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最早出现在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也就是说,河间献王刘德的“实事求是”是考证古书时求其真本,讲的是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了史学中的“实事求是”,进行了新的科学解释,赋予了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内涵,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就是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典案例。1937年的《实践论》,毛泽东在总结同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斗争时间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革命是如此,建设和改革时期更应该如此。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有着这样的传统,在回应对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特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部分人的质疑时,邓小平总结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更朴实,老百姓也觉得十分亲切。诸如“打铁还需自身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这些都是些通俗易懂,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民族化的语言。大家一听就明白,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但能否在实际行动中也坚持实事求是则更为重要。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全党要坚持,每个党员更应该坚持。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为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给人民群众谋利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为群众修桥、筑路、打井、办教育,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继续注重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论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时,毛泽东曾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们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间题”,“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2]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邓小平讲到第三个问题“切实关心群众生活”时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能得到群众的同情和谅解,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他还特意举例来说明,如果各单位能真正把国家的问题给群众讲清楚,甚至把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六二年的困难做个比较,都向群众讲清楚,群众的情绪和反映肯定就不同。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报告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与密切联系群众分不开的。党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即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二零一二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是一个庄严承诺,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纲领。

第四,提倡艰苦奋斗,自觉奉献。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对党执政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其中一个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后,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阐述了艰苦奋斗的思想,提出“勤俭建国”的重要建设原则,强调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多次强调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对新时期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出了一系列科学判断和重要论述。“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只有长期艰苦奋斗,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才能实现。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艰苦奋斗,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奉献精神。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10]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井冈山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井冈山诗五首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致敬井冈山
当代音乐(2018年11期)2018-06-30 14:43:1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