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艳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01)
上一轮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还有很多计划经济的痕迹存在,因此,更多体现出的是水利工程建设计划,主要以供水工程规划、水资源供需平衡等为主要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不断凸显,为适应建设和谐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管理观念的不断更新,原有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于水资源管理及规划的需求。同时,为了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与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精神,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利部拟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新一轮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我省根据相关规划和省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制《陕西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因素。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省的基本省情水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编制陕西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以保证我省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也是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的精神、适应水资源供求新形势,利用5年~1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的目标,提出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善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对水资源“红线”控制指标分阶段加以落实,全面提高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程度,满足新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总体要求,结合新的水资源变化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对水资源保障的需求,以全国、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以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提高用水效率为前提,以供求关系调节为核心,以供水保障安全为目标,科学制定我省水资源中长期供给方案和保障措施,提高重点区域、重要城市及重点领域的供水保障能力,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
(1)坚持总量控制。对经济社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调控,分区域分行业确定供水关系调控目标,实行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用水需求的前提下,优化用水结构,抑制用水的过快增长,保证用水总量不突破“红线”控制指标。
(2)坚持供需协调。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强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开源节流并重,常规水源和非常规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地水和外调水优化组合,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在合理调控需求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3)坚持高效利用。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加快用水方式转变,把厉行节约、高效节水放在突出位置,运用工程、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农业、工业、生活节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坚持保护生态。有效保障生态基本用水,退减被挤占的河湖生态用水和超采的地下水,维护河湖健康,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恢复河湖水和地下水系统的生态功能。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优质优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5)坚持重点保障。合理供水布局,优化水源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增加水的有效供给,重点保障城乡居民、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重点区域和重要城市的供水安全,提高应对干旱和突发事件应急供水保障能力。
(6)坚持严格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控制“红线”,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体系,严格控制水资源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和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
本次水中长期规划不同于以往水供需平衡分析式的规划,重点体现用水红线控制下的供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建设,对区域用水需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区域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调整,力求合理。尤其对重点区域、重要领域的供水安全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方案、对策及工程安排意见。
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属于供水安全保障的顶层设计,紧密结合我省相关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以陕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方案和全省用水总量控制方案为基础,以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调节供求关系为重点,坚持总量控制、供需协调、高效利用、保护生态、重点保障和严格管理,对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资源配置能力进行空间布局,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保证率,科学制定水中长期供求方案和保障措施。规划致力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要求,明确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规划安排供水保障工程体系以及调控水供求的对策措施,满足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的合理要求,重点提出保障饮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的供水方案和对策措施。
以往的先统计社会经济指标,进行需水预测,再根据省内相关水源规划分析可供水量,进而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本次水供求规划不再以上述工作为重点,对于面上的水资源供求分析直接采用《陕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成果》,着重要进行的是用水总量控制和节约用水方案、减退挤占生态用水方案、供水水源配置方案、特殊情况下的水供求对策、水供求规划总体布局为主要内容的水供求调控,以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建制市供水保障、经济区供水保障、能源基地供水保障、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区域供水保障规划,同时对生态安全供水保障、重点供水保障工程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建设和保障措施。使本次规划形成一个实实在在保障国计民生、可操作性强,可以真正起到指导我省十年甚至二十年水利工作的发展,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行业规划。
由于该项目规划范围广、规划单元细,不仅要求收集地市各行业社经、供用水及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还要求各水资源分区相应的基础资料。由于大多资料没有直接的原始统计资料,致使收集到的资料仅有现状情况,且正确程度很低,整理、校核工作量及难度极大,而规划部分基础资料基本缺失。为此项目组人员一方面积极与地市联系、向省厅汇报,一方面不顾酷暑严寒多次到地县协调,开动集体智慧,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克服困难,力求完成工作要求。
水中长期项目水利部在布置时明确指出是对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落实。而我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迄今没有正式批准,且工作过程中多次修改,致使目前拿出来的成果矛盾重重,且没有较详细的分析过程,使本次工作很难衔接、协调,不仅要对已完成过进行重新细化,还要对其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正,工作难度及工作量都比预想扩大若干倍。
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工作内容繁杂,而且成果审核程序多,不仅要向省厅提供成果,还需向黄委、长委及规划总院提供相关成果。又由于我们所依据的陕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与黄委编制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规总院编制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我省水量指标不一致,致使在本次基础表格填报过程中,与各级协调难度极大。
充分收集第一手的基础资料,不仅对全省、各地市及相关区域已整编资料进行收集,还根据大纲要求制作了一套既满足水中长期规划深度和范围要求,又符合我省实际的调查表格,调查单元细化到县级行政区。由于基础资料扎实、可靠,保障了水中长期规划成果的可信、可行。
对新一轮水中长期规划的基础性支撑文件,如水资源综合规划、用水指标控制、区域发展规划及供水工程规划等,进行认真解读,充分吸收,以保障水中长期规划成果能够符合大纲要求的性质、定位和深度。切实达到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具有实施操作性的规划,切实做到对水资源综合规划具体落实,能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供水基础设施的基本依据。
作为全国性统一部署的水战略规划,必须做到层层把关,自下而上逐级汇总,自上而下控制指标分解。为了满足编制成果满足相关审核机关、部门的要求,报告编制之前先对主要指标数据列表汇总,积极与审核单位沟通协调,数据满足各级审核、汇总要求之后,再行编制相对独立的重要区域、重点领域报告章节,再次进行沟通,直至报告各核心部分都满足要求,再着手编制整个报告。这一工作程序既能使成果顺利通过审核,又减少了工作中反复修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