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山洪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5-08-15 00:48
山西水利 2015年12期
关键词:盂县山洪降雨量

谷 辰

(阳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山西 阳泉 045000)

1 概况

1.1 自然地理情况

盂县地处山西省中部东侧,隶属阳泉市管辖,国土面积2514.38 km2,县境四周群山环绕,境内山脉纵横交错,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4%以上。白马山东西横亘,管头梁南北纵贯,将全县分为两个盆地。据阳泉市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县人口总数31.7万人,14个乡村镇,453个行政村,其中乡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3%。

盂县为典型的山间盆地,全县山区皆属太行、五台两大山系,地形总趋势为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程390~1800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寒冷干燥,降雨量少,多西北风;夏秋炎热多雨,降雨量大且集中,多东南风。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暴雨产生径流快,挟带泥沙多,极易形成严重的山洪灾害。盂县多年(1959—2010年)平均降水量558 mm,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500~550 mm之间,郑沟—王村—芝角一带中低山区降雨量大于600 mm。最多年降雨量为817.6 mm(1964年),最少年降雨量为302.6 mm(1972年),降雨量不仅年际变化大,而且年内分布极不均匀,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主汛期,属典型的“有雨洪灾,无雨旱灾”地区。

1.2 流域概况

盂县境内除西部22 km2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外,其他区域均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有6条。其中,最大河流为滹沱河,位于县境北部,发源于繁峙县,由定襄县的岭子底入境,横穿县境北部山区至梁家寨乡阎家庄村东出境流入河北省,为过境河流。境内干流长度34 km,流域面积347 km2。乌河为其最大支流,龙华河次之,流域面积分别为1174 km2和498.74 km2,皆为常流河。温河流域位于县区南部,是绵河的一级支流,西源发源于南娄镇方山东麓,北源发源于北下庄乡西麻河驿村,其支流秀水河、香河由西南方向穿越县城与阴山河、招山河在牛村镇温池村汇合后出县境流入郊区,境内流域长度36 km,流域面积668 km2,属季节性河流。

2 山洪灾害成因及特点

盂县山洪灾害具有连锁性和叠加性,并与人类活动相伴而生。地形地质条件是山洪灾害的内在条件,高强度降雨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程度。

2.1 山洪灾害成因

盂县由于受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决定了暴雨山洪灾害的频繁性。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其形成与发展主要受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地形地质及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2.1.1 降雨因素

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历时与山洪灾害的形成关系密切。盂县季风气候的特点决定了降雨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全年6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汛期,而汛期50%以上的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滹沱河流域和温河流域七八月份暴雨导致的山洪灾害共有30多次,累计受灾人数40余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33万hm2,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特别是1996年8月3日特大暴雨,使滹沱河流域遭受50年来最大洪水袭击,洪峰流量达1950m3/s,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亿元,从雨量到强度甚至降水历时均创下历史新高。

2.1.2 地形地质因素

地形地质因素是引发山洪灾害的潜在条件,影响山洪灾害的特性和规模。盂县为典型的山间盆地,盆地中心的温河及其支流沿岸到周围的中低山区分布有不同等级的阶地,沟谷发育,多呈“V”型和“U”型,切割深度由轻微至中等,从5~20m,100~200m不等,山脊呈锯齿状。汛期暖湿气流在运动中形成的地形雨往往会降落在比较固定的高点,大量软硬相间的岩石和黄土覆盖层极易受雨水侵蚀,这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山洪灾害的发生。地形的起伏变化为山洪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而沟坡坡度的陡缓直接影响泥石流的规模。

2.1.3 人类活动因素

通过对全县各乡镇和行政村进行山洪灾害普查,确定山洪灾害防治区为26个小流域,总面积为1473 km2,涉及14个乡镇330个行政村,17万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和总人口的58.5%和57.6%,其中危险区面积662.8 km2,包括7个行政村约1.76万人,大都分布在河道两岸、陡坡两边、填方之上、低洼地带、土岸之下、采空之上、窑洞之内及水库下游。随着人类活动逐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不合理的开采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危害程度。盂县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个以煤炭、铝矾土开采为支柱,冶金、耐火材料加工和石材开采等产业协调发展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由于采矿、伐木、垦地、开山取石、劈山修路等活动频繁,扰动和改变了原有地表环境的结构,增加了松散固体物质的积累过程,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地表水蓄水能力大大减小,一旦遭遇强降雨,大量泥沙流失到水库、河道和淤地坝内,使水库淤积、河道堵塞、农田淹没,防洪效益锐减,降低了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

2.2 山洪灾害特点

山洪灾害是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地形地貌条件下遭遇极端天气而导致的自然灾害,通过分析盂县历史上多次山洪暴发成灾的各种因素可知,该县山洪灾害具有覆盖面广、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强、历时短、防御难度大等特点。山洪灾害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隐患。

3 防治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增多,暴雨洪水灾害日趋严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人口、资源、环境等在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山洪灾害的防御已成为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减轻灾害带来的巨大危害和损失,依然是摆在盂县政府和防汛部门面前的重大问题。

3.1 工程措施

3.1.1 水利工程建设

根据《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和省市水利部门的安排,盂县组织编制了中小河流治理、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并先后在滹沱河、温河流域的重点河流实施了河道疏浚和修建堤防、护岸、排洪沟等沟渠治理工程,并对仅有的2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在降雨高值区、水资源条件较好的滹沱河流域规划建设小型水库,已建成的龙华口水库正积极推进下闸蓄水工作,乌河和檀山沟河上分别规划并准备建设小型水库各1座,目的就是利用水库拦洪滞洪、调洪蓄水,使洪水资源化的同时,给洪水以出路,以减轻山洪灾害给下游及周边地区的群众、农田、公路和设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1.2 水保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工程按照带、网、片结合,乔、灌、草混合的原则,重点在龙华河水库上游及乌河、温河流域,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有计划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育草,着力创建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分水岭防护林等,根据小流域的地形地质条件,建设以骨干坝、淤地坝、谷坊为重点的沟道坝系工程;在小泉小水的沟道上,修建“人字闸”或截潜流,建设山地微灌工程,推进鱼鳞坑、水平阶等蓄水保土措施来提高植被覆盖率。

3.2 非工程措施

盂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于2014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以来,在山洪灾害普查和防治区划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建设完成了雨水情监测、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系统和群测群防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大力宣传山洪灾害防治知识,同时结合各乡镇抢险队伍防洪演练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防汛应急预案,使其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和强化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提供强有力的措施保障。

猜你喜欢
盂县山洪降雨量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阳泉市盂县 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培训
优雅地表达
基于SPOT影像的盂县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洞庭湖区降雨特性分析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
罗甸县各乡镇实测降雨量分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