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文强
(苍溪县林业和园林局,四川苍溪 628400)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的大巴山南麓,幅员面积233 102.2 hm2,林业用地93 490.5 hm2,森林覆盖率47.1%,是广元市重要的林、牧、土特产品主产区和嘉陵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区,先后荣获“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示范县”和“全国林权改革百强典型县”等称号。2013年农民人均林业收入885元,仅占农民人均收入的9.8%,林业助农增收贡献率偏低。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特色林业产业,提高林业助农增收实效,既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障生态安全的需要,更是应对土地撂荒、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2007年以来,苍溪县立足林业资源优势,坚持兴林富民、提质增效的思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珍稀树木、特色经果林等林业特色产业,取得可喜成绩。一是基地规模日益壮大。结合天保、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实施,大力种植以杨树、巨桉为主的工业原料林,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果林,以银杏、桂花为主的珍稀树木,配套发展林下经济。截止2013年底,全县已建成林产业基地2万hm2,其中:工业原料林4 700 hm2、核桃4 700 hm2、珍稀树木4 000 hm2、林下经济6 600 hm2。二是林产品种类日渐丰富。2013年全县木材产量4万m3;加工木质纤维板10万m3;加工板式家具1.1万套,实木家具0.6万套;出圃苗木3 000万株;核桃干果3 000 t;金银花、川明参等中药材4 500 t,以黑木耳、鲜香菇为主的森林蔬菜200 t;养殖林中鸡等禽类出售达400万只。丰富的林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森林旅游渐成气候。成功创建三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和四川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乡村生态家园旅游点21个,省级生态村17个,发展“林家乐”300余户,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生态旅游年收入1亿余元。四是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全县已建成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个,入社农户6 500多户;其中:种苗花卉10个、营林种植10个、特色林果业7个、林下养殖5个。有木材加工企业5家,种植大户13户,其中林安木业建成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生产中密度纤维板7万m3,产值0.9亿元。五是林业产值逐年增长。2013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5.5亿元,其中以种养殖为主的第一产业10.7亿元,以木材及林副产品加工为主第二产业收入3.3亿元,以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1.5亿元。
苍溪县在发展林业产业中探索了一些路子,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对自身资源特色和优势分析、认识不足,发展目标和思路不够清晰,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跟风而上抓产业的现象比较突出,目前还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缺乏市场和竞争力。
全县林业产业基地规模日益壮大,但集约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效益未能有效发挥。全县现有核桃种植基地4 700 hm2,总产量3 000 t,单产仅638 kg·hm-2,远低于预期产量,这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后期管理不善,导致核桃生长不良、病虫危害严重,产量不高。
全县仅有县林业科技推广站一家科技服务机构,对林产业技能培训和服务指导未跟上,科技推广范围小、服务能力弱,林农种植过程中普遍缺乏科学技术。林木良种繁育滞后,尤其是核桃良种选育和采穗圃认证一直未开展,良种苗木使用率不到30%。林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善经营、懂管理、勇于开拓市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种植户生产出的核桃、川明参等林产品主要依靠分户摆摊设点销售,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低廉,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种植效益得不到保障,阻碍了林业产业化建设。当前全县大型林业企业仅苍溪县林安木业一家,主要从事木材收购和中纤板生产,属资源消耗型企业,对林农的增收作用不明显,必须引进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为林产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由于林业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林产业积极性不够,也是困扰林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全县林业产业主要依赖林业项目支撑和农户投劳,社会资金投入较少,据统计2013年全县林产业投入3000余万元,其中民间资金仅800万元。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要顺应林产业化建设新常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紧紧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需求和苍溪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立足苍溪地方特色和优势,以助农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育产业基地为载体,以加工利用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下,到2020年末,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28亿元,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达到3 000元。核桃种植面积1万hm2,实现年产量1.5万t;珍稀树木种植面积6 700 hm2;林下种养基地1.33万hm2;建成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国家级示范林业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林业专业合作社3家;林产业重点乡镇10个,产业示范户100户。初步建成特色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生态经济效益明显的林业产业体系,使林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把苍溪县建成全省林业产业强县。
根据全县39个乡镇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区位特点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苍溪县林业产业应重点发展核桃、珍稀树木和林下经济3大产业。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区域,做好全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在以低山为主、群众有传统种植习惯的北部山区,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果林产业;在以丘陵为主、交通便利、市场活跃的南部区域和城周乡镇,要加快发展以桢楠、香樟、银杏、香椿、桂花等为主的珍稀树木产业;同时,为化解林粮争地矛盾,有效利用林产业基地和丰富的林地资源,适当发展林下种养业,提高林业产业基地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在巩固原有基地成果基础上,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林业项目实施,充分利用坡耕地、撂荒地、低效林地,加大核桃、珍稀树木和林下经济三类产业基地建设力度,打造一批规模大、规格高、示范性强的标准化基地,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抓好核桃基地建设。在北部山区乡镇重点发展核桃基地,打造东溪、桥溪等基地乡镇10个,每年新植核桃1 000 hm2,每年建设67 hm2高标准核桃示范基地5个,通过高接换优和小苗嫁接方法,抓好现有低质低产核桃林改造,核桃年产量达到1.5万t以上。二是抓好珍稀树木基地建设。在南部丘区和城郊乡镇大力发展珍稀树木,结合小康新村建设,打造龙山、陵江等基地乡镇12个,着力培育特色突出、品种稀有、市场紧缺的品种,重点发展园艺观赏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每年新发展667 hm2。三是抓好林下种养基地建设。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构建立体开发、复合经营格局。在五龙、白鹤等乡镇,加快发展以土鸡、肉羊(牛)为主的林下养殖业,建立林中鸡为主的养殖基地3 300 hm2,年养殖500万只。建立林下生态肉羊(牛)为主的养殖基地2 000 hm2,年放养牛羊两万头。在农户有种植习惯、市场活跃的龙山、河地等乡镇,巩固提升川明参和苗木产业,年种植川明参670 hm2,年产量4 000 t,林下育苗670 hm2,年产苗1亿株。在青冈等杂灌资源丰富的龙王、雍河等乡镇,大力发展香菇、黑木耳等森林蔬菜,年种植规模500万棒(袋),年产量500t。在运山、文昌等乡镇,继续抓好林芋复合经营,每年种魔芋330 hm2,年产量5 000 t。同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利用林下特殊的遮荫环境,采取引种试验、抓点示范的方法,稳步发展白芨、白芍、金银花等名贵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1 300 hm2,年产量 1 万 t。
要彻底扭转苍溪县产业发展中核桃良种使用率低、品种混杂、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不利现状,必须从源头把控品种质量,改变核桃苗木传统采购的形式。凡是国家投资的产业基地栽植苗木,全部实行县内定点定向培育。县林业和园林局根据年度林业产业发展规模,提前一年确定苗木品种、规格和数量,通过政府采购提前确定育苗业主,前移监管环节,加强中标业主的从采穗-嫁接-出圃全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种苗“一签三证”制度,保证苗木品种纯正、质量合格,保障每年优质核桃苗培育能力30万株以上,为全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良种壮苗。
依据“红、绿、蓝”3色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县内森林生态景观,加速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以红军渡·西武当山“AAAA”风景区武当山森林公园为载体,强化红色文化打造,发展红色旅游;以嘉陵江亭子口库区、苍溪航电、沙溪航电库区“一江三湖”为主线,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东河流域六级湖泊湿地公园申报和开发,以湿地文化、水文化推动蓝色旅游发展;以九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三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少屏山森林公园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以森林生态文化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林家乐”,引导游客观林家风貌、赏特色花卉、享休闲生活、吃生态食品,打造“星级林家乐”和度假村200家。到2020年,全县建成森林生态旅游基地面积1.33万hm2,年接待游客达到130万人次,年收入达到3亿元。
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壮大全县林产业发展实力。在切实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2~3家林板家具一体化、林油一体化林产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县木材加工企业,实现林板加工产值两亿元。引进1家管理理念新、经济实力强的核桃加工企业,深度开发独具特色的核桃仁、核桃油等食用性产品,促进加工转化,拓展增殖空间,争取年加工能力达1万t,产值1亿元。培育壮大苗木经纪人5 000人以上,全面提高珍稀花木产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到2015年底建成龙山苗木交易市场,2020年创建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建成省级核桃加工重点龙头企业1家。
把“科技兴林”落到实处,强化科学技术对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县林业科技推广站和9个片区中心林业站为依托,在林产业重点乡镇成立林业科技服务中心,建立县-片区-乡镇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切实抓好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技能培训,推广标准化栽培、科学采收(集)等实用技术,增加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林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展林木良种选育,力争2020年前选育乡土核桃良种2~3个,建成优质核桃采穗圃30 hm2。积极与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将现代林业发展的先进理念、科技成果应用到种植大户及林农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按照造林与营林结合的原则,大力培育林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核桃、珍稀树木和林下经济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积极引进业主大户投资造林,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林产业发展。发展家庭林场等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健全完善产业化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模式,探索“一体化经营”、“利润返还”等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参与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林产品加工。
县、乡两级政府把加快林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林产业发展机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力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调抓的产业发展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林业产业化建设纳入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明确建设总体目标,细化阶段任务,制定奖惩措施,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1]刘慧娟,董娴,殷忠.珲春市林权制度改革实施过程研究[J].森林工程,2014,30(6):189~193.
[2]文明,余小晏,胡尚贤,等.成都市林业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13,05:90~91+41.
[3]李泽,杨忠兴.云南省宁蒗县森林资源调查与林业发展建议[J].森林工程,2014,30(6):22~26.
[4]王海鹰.攀西地区米易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措施分析——以建设现代林业重点县米易县为例[J].四川林业科技,2014,06:120~122+90.
[5]苍溪县2013年林产业统计报表;
[6]衡理.理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计[J].四川林勘设计,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