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容
(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重庆 408400)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又名马褂木,属木兰科(Magnoliaceae)鹅掌楸属(Liriodendron),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落叶乔木,高达40 m、胸径1 m 以上。自然分布于北纬 22°37′~32°38′、东经103°15′~ 120°17′间,垂直分布于海拔 900 m~1 700 m,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四川、重庆等山区常与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阔叶树混生。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叶形奇特(形似马褂而得名马褂木)、树型美观、耐寒、病虫害少、易栽培,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等特点,是我国南方山地重要的生态树种、优良的用材树种、优美的庭园绿化和行道树种。
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自1994年就地(鱼泉乡庙坝村)采种育苗、造林成功发展到成片造林,已有20余年,面积200余hm2,主要用于与杉木、柳杉、日本落叶松、金佛山方竹等针叶树种混交造林和林区公路行道树及林场林界造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1 650 m的山坡地段。从其生长表现看:鹅掌楸在该地具有造林成活率高、耐寒、适生性强、生长迅速、树干通直、病虫害少等优良特点。目前鹅掌楸已成为乐村林场的一个优良速生阔叶乡土混交树种。
笔者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长期在乐村林场从事营林生产技术工作,结合林场的生产实际,总结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鹅掌楸的山地育苗造林技术提出如下看法,供参考:
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地处大娄山脉北侧东端余脉高寒山区,海拔1 000 m~1 864 m间,位于南川区东北部,东经 107°19′至 107°24′,北纬 29°8′至29°18′。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山地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3.5℃,最热月份平均气温约23.7℃,最冷月份平均气温约2.5℃,年降雨量1 238 mm~1 285 mm,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12月下旬开始降雪,冬季有霜冻,年均无霜期270 d~287 d。土壤为山地黄壤,多属矿子黄泥土和暗黄泥土两个土属。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植被主要为栎类、桢楠等常绿阔叶林及少量落叶阔叶林,现有植被以人工针叶林为主,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柳杉(引种栽培)、马尾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引种栽培)、桦木、漆树、枫香、鹅掌楸等。主要下木有山柳、盐肤木、羊食子、灰木、平竹等。主要地被物有蕨类、禾草、沙草等。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喜光树种,但幼树较耐荫蔽,在年均温12℃~18℃,最低温度-13℃,年降雨量1 000 mm~2 300 mm,无霜期180 d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喜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偏酸性土壤,不耐干旱和水湿,生长较快、耐寒、抗性中等,能抗污染。
果实10月份成熟,当果实呈褐色时应立即采收,母树宜选择生长健壮的15 a~30 a生树木。采收的聚合果放在室内摊开阴干,经7 d~10 d,然后放在日光下摊晒2 d~3 d,待具翅小坚果自然分离去杂后,装入布袋或麻袋集中放置在通风干燥处或放入种子柜里干藏。小坚果千粒重29.8 g~34 g,每kg 30 000粒,但发芽率很低,种子发芽率不足40%。
育苗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偏酸性沙质壤土为宜。为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不宜选择种过蔬菜、瓜类的土壤作育苗地,最好是开垦生荒地育苗。育苗地在播种前1个月必须深翻、细致整地,施腐熟厩肥7 500 kg·hm-2,并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2%的溶液进行土壤消毒,经“3梨3耙”后,按宽100 cm~120 cm,高25 cm,步道宽30 cm做好苗床,苗床以东西向为好。
为提高出苗率,播种前1天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35℃的温水浸泡24 h后即可播种。撒播、条播均可,但以条播为宜,条距20 cm~25 cm,播种量每667 m2播种10 kg~15 kg,3月上旬播种,播种前用细沙将种子拌匀,然后均匀地撒播在播种沟上,播后覆盖细土,覆土厚0.5 cm~0.8 cm左右,然后覆盖稻草。一般经20 d~30 d出土。
当幼苗开始出土时,应分批适量揭草,揭草应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草后注意及时中耕除草、间苗、补苗。因鹅掌楸出苗率低,为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应进行间苗和补苗,使苗木分布均匀,时间一般在4月底5月初阴天或小雨天进行。定植密度为50株·m-2,适度遮荫、适时灌溉排水、酌施追肥、秋后停施N肥,适当增施P、K肥。1 a生苗高可达50 cm,再留床培育1 a,即可出圃造林。
根据鹅掌楸的生长习性,应选择海拔1 000 m~1 650 m,坡度6°~25°之间的荒山荒地、迹地作鹅掌楸造林地。
为了便于今后的抚育管理,造林地在整地前要进行全面、细致、彻底的清林作业。在每年的8月砍除造林地上的杂草、灌丛,将采伐剩余物铺在造林地上晒干,然后堆烧,堆烧前要把距周边50 m范围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中间盖土控制火势,各个方位都要有人把守,严防引发山火。或采取全面割除的方式清林。
清林结束后,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细致整地,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效。为预防病虫害感病植株及森林山火的蔓延,鹅掌楸造林适宜营造混交林,与日本落叶松、柳杉、杉木等针叶树种按7∶3比例带状或块状混交造林,造林密度每122株·hm-2~187株·667m-2,种植点采取长方形配置方式,针叶树株行距2.0 m×2.0 m或1.5 m×2.0 m(即株距、行距2.0m或株距1.5 m、行距2.0 m),鹅掌楸株行距4.0 m×4.0 m或3.0 m×3.0 m,即每667 m2栽植针叶树98株、栽鹅掌楸24株或栽植针叶树154株、栽鹅掌楸33株。林区公路两侧行道树及林场林界造林整地则采取品字型配置,株行距4.0 m×4.0 m或3.5 m×3.5 m,每侧行道树或林界栽植2行鹅掌楸,每667 m2栽植42株或54株。穴状整地,大穴规格50 cm×50 cm×40 cm,即窝大50 cm,窝深40 cm,回窝时须将表土回入穴内底部,回土成泡粑型,整地工作应在年底下雪前结束。
第二年春季在鹅掌楸萌动前半月内采用2d生苗造林,选择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根系发达,根径粗壮的合格苗木上山造林。植苗时要把好质量关,做到苗正根舒,分层覆土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不栽悬空苗,培土呈泡粑型。造林后前2年春季应持续加强对造林地的补植工作,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促进郁闭成林。一般而言,造林当年的苗木处于定苗阶段,不宜实施锄抚,但秋季应对造林地全面刀抚一次,清除所有的杂草,灌丛。从造林后的第2年起必须加强对造林地的抚育管理,每年在春(5月)、秋(8月)两季各抚育一次,春季以窝抚为主(窝抚实行锄抚,窝宽直径1 m,窝内培土,拣尽石块、杂草);秋季实行全面刀抚(用刀将造林地内的所有杂草灌丛、砍伐,其伐根高度控制在5 cm以下),直至郁闭成林,郁闭后视幼林长势情况,按每间隔3 d~4 d的时间对幼林地实施透光伐及割灌除草(修枝只能剃打枯死枝条、不宜修砍活枝)的抚育间伐作业,将林内非目的树种及病枯木砍除,以利生长。此外,要加强对幼林地的人工管护力度,防止牛羊践踏危害和人为破坏,如挖鱼腥草、山草药等活动易造成幼苗根部伤害。
作好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促进林木健康生长。鹅掌楸对病虫害抗性极强,一般而言,鹅掌楸造林后病虫害较少,但受极端天气(持续阴雨或连晴高温气候)影响也易产生病虫害,主要病虫害有日灼病、卷叶蛾、大袋蛾。对此,当鹅掌楸造林后,应加强造林地的巡护检查力度,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防治方法:(1)日灼病。选择东南坡较阴的地方栽植,预防日灼病(2)卷叶蛾。人工剪除枯梢,消灭幼虫和蛹,成虫期喷50%敌敌畏乳剂1 000倍液;(3)大袋蛾。人工摘除虫袋,用90%敌百虫800倍~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 000倍~1 500倍液喷杀幼虫。
[1]鲍红勋.鹅掌楸栽培技术及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3,(14):56~56.
[2]谭琼,严登,谭德仁等.马褂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3,181(3):74~76.
[3]胡春辉,李亮.鹅掌楸的特性及营造[J].中国园艺文摘,2008,(6):94~94.
[4]张琰.鹅掌楸实生苗生长规律研究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2006,(12):8~9.
[5]刘盛芳,曹鹏云,柴艺秀等.鹅掌楸的栽培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04,151(2):48~48.
[6]马桂莲,戴云喜.马褂木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11):27~27.
[7]腾道明.鹅掌楸育苗技术[J].北方园艺,2001,138(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