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蔷,岳 鹏,*,陶建军,刘柿良,任 波
(1.四川省富顺县林业局,四川富顺 643200;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 611130;3.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枝叶茂密,繁花洁白,硕果累累,具有较高的观赏与经济价值。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树种,与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油橄榄(Olea europaea)和椰子(Cocos nucifera)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籽(Brassica campestris)油和花生(Arachishypogaea)油,比橄榄油高出近2%,油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比橄榄油高出7%和1倍,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1-3]。油茶又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 a以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1,4]。据专家测算,与油料农作物相比,每 0.067 hm2油茶的产值相比,每0.067 hm2油茶的产值约为0.28 hm2油菜和0.089 hm2花生的产值[5-7]。国家林业局2006年12月颁布《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2007年9月,国务院着眼于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生产[3,6]。因此,充分发挥油茶资源优势,加快油茶粮油原料林建设步伐,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林农增收。
发展油茶产业,土壤条件是基础,只有选择适宜栽植油茶立地条件地土壤,才能保障油茶的高产稳产[4,8]。种苗和种植技术是关键,只有良好的油茶种苗加上先进的种植技术,才能提高油茶的产油率[9]。科学管理是油茶产业发展的保障,只有科学规范化管理手段,才能保障油茶产业良好发展。油茶为深根性树种,耐干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红壤,黄壤,pH值在4.5~6.5间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适宜丘陵和山区发展[10]。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富有“才子之乡”、“千年古县”之美誉,地处低山丘陵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主要是山地黄壤和紫色土,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油茶在富顺县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栽培历史悠久,种植的大红袍和青果(Chinese olive)小茶等优良品种单株年产量达50 kg,干仁出油率41.1%~44.2%。
回顾富顺县油茶发展历程,油茶在富顺的栽培历史悠久。解放初期,生产力落后,农村农民零星种植,土法熬油,油茶生产没有生产规模,管理粗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面积的油茶林遭到破坏和荒芜,产生大量的低产林分,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油茶引种驯化试验,20世纪70年代开展油茶品种对比,扦插等试验。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与粮食部门配合,利用国家政策投入,大力推行低产林改造和高标准新造茶林,油茶面积达到0.27万余hm2,使富顺油茶产量呈现辉煌,粮食部门收购油茶曾达到40余吨。后因疏于管理,加工落后,炼油成本高和大量营造用材林,导致富顺县油茶现存面积0.14万hm2左右,全县16个乡(镇)林区均有分布,分布较为分散,绝大多数是低产低效林和混交林,疏于管理,产量低。现存油茶相对集中成片的有四个乡镇,总面积约327 hm2。其中,李桥镇53 hm2,安溪镇15 hm2,童寺镇 33 hm2,万寿镇 140 hm2。
一是自然条件好。自贡市富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90%以上,丘陵多呈馒头状,地势较为平缓,自然坡度5°~20°间,坡向以阴坡为主。气候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热量高,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境内土壤主要是紫色土,其次是山地黄壤土,一般厚度在20 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土壤坡面以阴面为主,pH值4.5~6.5间,多数土壤属微酸性土壤,少数为碱性土。水系分布发达。沱江由北向南综贯县境,境内河段长87.9 km,年平均流速为410 m3·s-1。境内有虎溪河、正溪河两个流域。以上所有条件均能满足油茶在全县的广泛种植与良好生长。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好。全县总人口107.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25万人,农村劳动力充足;耕地面积4.4万hm2,其中旱地达1.1万hm2,油茶推广有地可种;境内拥有可通航水路209 km,公路里程1 960 km,内宜,成自泸高速贯穿全县,对外运输方便快捷。
2006年12月,国家林业局颁布《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274号)。2007年9月,国务院着眼于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生产。2007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为1 035万吨,自给率为46%,我国食用植物油缺口为1 200万吨,远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每年需要花大量外汇进口食用油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因此我县应充分发挥油茶资源优势,加快油茶粮油原料林建设步伐,推进油茶产业发展。以充足的油茶资源,带动木本粮油产业的兴起,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林农增收。
由于县域人多地少、人均持有土地分散,一是直接导致全县部分地区油茶林地资源分布零散,二是由于部分油茶林分相对零散,三是林农意见不统一导致油茶土地流转困难,影响全县油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管理。
自贡市富顺县地处川南,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县,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百万人口大县,县级财政收入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油茶基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一是油茶生产区公路建设落后,除个别油茶基地区域有少数配套的林区公路外,基地其它区域道路多为泥土路,一到雨季,油茶区道路通行困难,严重制约油茶产品运输,同时,也加大油茶生产区的森林防火和油茶有害生物防治的难度。2008年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数据显示,全县油茶区内标准硬化公路仅为277 km,远未达到林业产业强县建设目标的2 m·hm-2~3 m·hm-2。二是油茶区衔接农家的便民道缺乏,全县油茶区域仅156.5 km,74%以上没有实现硬化,造成农户对油茶丰产经营管理成本过高,挑肥或浇水等丰产措施需要极大地劳动力成本支撑,加之全县绝大部分的轻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只有老弱病残,油茶区生产便民道缺少成为制约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又一原因。三是油茶区集雨灌溉系统缺乏,全县油茶生产区的集雨灌溉池每16.7 hm2不到1口(100 m3蓄水量),油茶健康生长对油茶区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油茶区基地抵御天旱的能力较差。
长期以来,自贡市富顺县油茶生产大都采用实生种子繁殖,生长慢、挂果迟、周期长、效益低,这部分面积占我省油茶面积的绝大部分,这也是富顺县油茶一直产量低、效益差的根本原因,严重削弱了发展油茶的积极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富顺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十分注重新品种的选育,但由于油茶产业周期长,这些良种在生产中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油茶良种圃建设方兴未艾,客观上阻碍了油茶良种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富顺县现有加工能力的油茶小作坊约25个,能满足全县油茶粗加工,但规模不大,在油茶的开发利用上,产品开发还不够精深,产品过于单一,有待开发更多的品牌系列,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经过多年科技攻关,茶油精深加工技术已经大大提高,但茶果规模化脱壳取仁技术已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茶果由果壳、种壳、种仁组成,一般分别占65%、15%、20%左右。茶果需要经过采摘、阴藏、曝晒、脱壳、筛选、取仁等多道工序才能真正获得种仁,由于茶果果壳厚重、含水量较高,种壳紧包种仁,很难通过工业手段规模化取得无破碎的种仁,使用人工脱壳取仁,成本过高,急需加大茶果脱壳技术研究。不能解决茶果脱壳取仁技术,很难真正推动油茶企业大规模兴建高产优质茶果生产基地,油茶生产势必回归千家万户种植、油茶企业直接收购农户种仁进行加工,原料品质无法保证,油茶产业化也就是空话。
富顺县茶油加工处于低水平粗加工阶段,偏远产区甚至还沿用土法压榨提取茶油,茶油产品色重易沉淀,杂质多、品相不好,只有用于农民自用不用上市。近年来,虽然油茶加工企业蓬勃发展,但总体而言规模尚不大,未形成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形成一批资金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力大、自有原料基地的企业,培育特色产业链。
一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布局,基地化带动,示范性引导,适度规模发展。二要坚持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11]。三要坚持以科技为依托,积极推广油茶良种,新技术,强化管理,努力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四要建设因地制宜,新造和低效林改造相结合,分布实施,稳步推进。五要坚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新机制。六要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和宣传车、标语条幅、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一是积极宣传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281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274号)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精神,在农户心中树立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特殊地位及发展林业产业的大好前景;二是召开多层次会议,组织各级人员到核心区、示范户参观,增强农户的信心;三是请专家做报告,宣传近期国内油茶产业发展新动向等。通过层层宣传发动,使农户对油茶发展的意义、前景、收益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激发林农投身油茶产业建设的热情。
一是结合工程项目资金推进产业基地建设。要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其配套工程、金土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推进油茶产业基地建设。二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推进油茶产业基地建设。要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三级财政资金、使预算内基建资金更多地投向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三是通过其它方式筹措资金推进产业基地建设。要采取造(营)林直补、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企业捐资等方式,筹集和建立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基金。着力引导民间资金、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参与到油茶产业基地建设中来。全面落实产业发展的各项税费减免及其它优惠政策,加大融资扶持。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改革政策措施,规范林权流转行为,充分调动投资主体和林农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推进油茶产业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一要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及中间商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连结机制,推广“专业队承包”、“大户承包”、“专合组织”、“企业和农户联营”等新型经营模式[12]。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利益共同体。油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产业,确定最低收购价,并对农户肥料补贴,以提高农户种植管理油茶的积极性。坚持产业化开发模式,注重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出口创汇能力[3,13,14]。同时,积极推进政策性油茶保险试点,降低林业产业基地培育的风险,提高林农、金融机构、社会人士投资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搭建信贷融资平台,完善合作机制,加快推进林权抵押或信用贷款,缓解资金瓶颈。二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经营管理。鼓励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守诚信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承包经营、租赁、购买、作价入股等形式,流转分散农户的油茶,实行规模经营、集约化管理。三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四要扩大油茶资源规模。鼓励业主和农户实施成片栽植油茶,促使现有部分零星分散的油茶地逐步连接集中成片,便于管理和采收。五要提高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展茶油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油茶原料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一是结合油茶产业市场,加大信息服务投入力度。积极搭建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产品营销、融资担保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和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以强化基层林业工作站为主要抓手,加大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种苗和茶油产品质量监管、森林火灾和油茶有害生物监测、科技推广和政府服务等公共服务机构,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通过项目打捆、整合资金、企业贷款、招商引资、农户投劳、社会助资等多种方式,抓好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15]。四是加大对农户直补、专合组织及协会扶持力度。采取对农户销售油茶产品现金补贴;采取以奖代补、专项扶持等方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协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提高竹农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加快培育、加大油茶产品流通企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林产品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直销配送,拓展全县油茶产品市场。
富顺县油茶产业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同时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其发展质量,才能够促进该地区产业水平的提升。虽然,富顺县的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相应改进,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加强田间的科学管理,以市场为依托,发展相关产业,就能够改善当前油茶生产的产量,提升油茶的市场竞争地位,最终带动富顺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1]殷国兰,杨金亮.四川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四川林业科技,2013,22(06):123~127.
[2]王斌,王开良,童杰洁,等.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2):11~15.
[3]郑洁玮,郑镜明,郭彦青,等.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30(2):22~24.
[4]徐林初,左继林,查小华,等.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1,29(1):177~180.
[5]李远发,胡灵,王凌挥.油茶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09,40(4):450~454.
[6]徐建敏,姚建林.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综述[J].安徽林业科技,2013,39(4):39~42.
[7]陈永忠,王德斌,彭邵锋,等.油茶“XL系列”优良家系与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5):17~20.
[8]唐忠武,韦健康.桂林市把油茶种植列为科技扶贫重点项目[J].广西林业,2010,20(1):36~37.
[9]王东.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以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23(10):92~94.
[10]陈永忠,王徳斌,王波.油茶综合利用浅析[J].湖南林业科技,1997,24(4):15~19.
[11]王朝晖.巢湖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前景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6~7.
[12]周席华,徐永杰.湖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湖北林业科技,2008,23(6):50~51.
[13]黎丽.遂川县油茶种植气候区划及生产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4):281~284.
[14]徐建敏,姚建林,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综述[J].安徽林业科技,2013,39(4):39~42.
[15]揭筱纹.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四川省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6,12(7):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