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前景

2015-08-15 00:47:48刚,王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钢纤维高强高性能

孙 刚,王 侠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河北省沧州市浮阳南大道6号 061001)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集料(也称为骨料),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密实、养护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以来,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了。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工程中最重要的工程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和施工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 or mance Concrete),至今对它没有统一的解释或定义。笔者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就是采用优质的原材料,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制成的,性能(如强度、密实性、抗渗性、耐久性等)优于常规混凝土的混凝土。我国把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大于等于C100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高强混凝土。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性能混凝土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1 高性能混凝土优点

(1)高性能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强度更高。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减小结构构件尺寸,减轻结构构件自重,减少材料用量。对于建筑工程而言,由于梁柱截面尺寸缩小,不仅在建筑上改善了梁柱的美观性,而且还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

(2)高性能混凝土弹性模量更大,因而使结构构件的刚度更大,变形更小,稳定性更好。

(3)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性好。

(4)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较好,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不分层、不离析,易浇筑。

(5)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6)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2.1 国外现状

国外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较早,发展较快,特别是德国、美国、日本、挪威等国家,这些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于实际工程。如:德国的法兰克福银行办公楼建成于1993年,混凝土强度达到了C85;德国Esch-bor n高层办公楼建成于1994年,混凝土强度达到了C105。美国的西雅图双联广场大楼建于1988年,混凝土强度达到了C130;美国西雅图太平洋第一中心大楼建于1989,混凝土强度达到了C120。日本千叶的预应力混凝土人行天桥建成于1993年,混凝土强度达到了C100。挪威的E-18和E-6欧洲高速公路建于1989年,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了C100。

德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已包含C11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规范规定的最大值。挪威和英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已包含C105混凝土,为目前世界上强度等级第二高两个国家。挪威已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C85~C90)广泛用于道路工程,明显提高了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日本应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建造住宅、制作预应力桥梁、桩、桁架等。目前150 MPa以及230 MPa的高性能混凝土都已在工程中运用。

2.2 国内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实例也相对较少。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相对比较落后。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工程中应用不多,仅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的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港口等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高强混凝土才陆续得到应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建于1995年,采用C60混凝土。深圳地王大厦建于1996年,采用C60混凝土。上海金茂大厦建于1998年,采用C60混凝土。由北京城建集团1995年施工的北京静安中心大厦部分采用了C80的商品混凝土。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于1995年在北京财税大楼首层柱子施工中,浇筑成功C110商品混凝土。1995年建造的上海国际大厦采用了C80高强混凝土。我国C6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及C100以上超高强混凝土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的应用较为普遍。

我国《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2012)中规定的最高强度等级为C100。我国在实验室中使用普通混凝土原材料可以配制出C12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可实现高层泵送。在一些试验性工程中,实际结构试用了一些C10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沈阳清华同方信息港8号楼钢管混凝土柱内使用了C100高强混凝土。沈阳市皇朝万鑫大厦的钢管混凝土柱内使用了C100高强混凝土。

3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3.1 超高强混凝土

随着混凝土原材料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会越来越高。超高强混凝土具有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并且具有长期的综合经济性。我国,已在重要工程中应用C100以上的超高强混凝土。国外抗压强度超过800 MPa的超高强混凝土已经在实验室中配制成功,强度1000 MPa的极高强混凝土正在研制中。超高强混凝土必将成为未来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之一。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缩写为RPC)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的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新型材料。它是DSP(Densified System containing ultra-fine Particles)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相复合的高技术混凝土。RPC是一种超高强的混凝土,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可达200-800 MPa,抗拉强度可达25~150 MPa,断裂能可达40kJ/m2,弹性模量为40GPa至60GPa。RPC的抗腐蚀性及耐高火性要优于钢材。采用RPC可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降低结构的后期维护费用。因此,RPC将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超高强纤维增强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而制成的的一种新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抗劈裂、抗折强度、弯曲韧性和抗冲击性能都有很大提高。俄国在20世纪初出现了钢纤维混凝土,是最早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国家。美、英、法、德、日本等国在继俄国之后开始进行了钢纤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普通钢纤维混凝土的纤维体积率在1%~2%之间,较之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40%~80%,抗弯强度提高60%~120%,抗剪强度提高50%~100%,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一般在0~25%之间,但抗压韧性却大幅度提高。”[1]除了钢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也是一种高强纤维增强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是一种强度高、密度小、不吸水、耐酸碱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研究表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能够使混凝土的抗弯折强度、弯曲韧性、抗冲击性能得到提高,还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改善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

3.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绿色混凝土是指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混凝土的制作过程符合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要求,混凝土的使用过程能够达到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共生,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再生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都为绿色混凝土。混凝土既符合绿色混凝土的要求,又具备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即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再生混凝土是由废弃的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并按一定比例组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实现了废旧的混凝土的合理利用,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日本在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做了大量研究。美国、德国等国家主要将再生混凝土用于公路工程。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再生混凝土规范,再生混凝土主要用于配置中低强度混凝土,近年来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配置、性能等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一些道路改造项目,已将再生混凝土用于实际工程,因此再生混凝土会成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自密实混凝土是不需要用机械振捣,而是依靠混凝土的自重使其达到密实。自密实混凝土在施工中能大大减少混凝土浇捣时间,提高效率,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成本,同时,避免了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漏振和过振等,混凝土结构更致密、表面光洁,还可以消除施工时振捣产生噪音。自密实混凝土在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应用已很普遍。自密实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已有一些工程实例,但占我国混凝土总用量的比例还很低。济西国家湿地公园南出入口道路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平干渠,新建桥梁,采用C50自密实混凝土。西安北站,主站房分三层,建筑面积约1.3万多平方米,采用C60自密实混凝土。东莞新区的台商大厦,主楼68层,地下4层,建筑总高度为289 m,该工程主楼地下4层至27层钢管柱使用C60自密实混凝土。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提高再生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水平,使其在更多的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4 结论

我国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强度较低,而混凝土的原材料用量较多。因此,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的任务还很艰巨。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备诸多优势,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是我国混凝土领域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施工技术的进步,高性能混凝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更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更值得推广应用。

[1] 李奇霏,徐梁晋.钢纤维砼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J].基建管理优化,2009(3):37-43.

[2] 肖红.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J].四川建筑,201,32(2):245-246.

[3] 阎培渝.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J].混凝土世界,2014(12):42-47.

[4] 赵筠.国外高强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J].混凝土,2000(5):52-57.

[5] 薛晓霞.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6):88.

[6] 李悦.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2007,28(1):16-18.

[7] 刘传忠.绿色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8,29(1):29-31.

[8] 蒋应军,刘海鹏,王琪.钢纤维混凝土性能与施工工艺研究[J].混凝土,2008(8):82-84.

[9] 肖建庄,王军龙,孙振平,等.再生粗集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9):52-55.

[10] 黄晓丽,杨群生.高抛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2(5):93-94.

猜你喜欢
钢纤维高强高性能
高强
文史月刊(2023年10期)2023-11-22 07:57:14
看谁法力更高强
童话世界(2018年8期)2018-05-19 01:59:17
早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在S20道路养护中的应用
上海公路(2017年2期)2017-03-12 06:23:31
一款高性能BGO探测器的研发
电子制作(2017年19期)2017-02-02 07:08:49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SATA推出全新高性能喷枪SATAjet 5000 B
锈蚀后钢纤维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单向分布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Ⅱ):制备及钢纤维增强作用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汽车零部件(2014年8期)2014-12-28 02:03:03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墙基于CONWEP的爆炸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