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大港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厂,天津 大港 300280)
基于伺服控制的供配电集控一体化技术在油田丛式井上的应用
刘会(大港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厂,天津 大港 300280)
本文针对油田偏远地区丛式井地面建设周边无可靠电源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伺服控制的供配电一体化技术,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降低地面投资、减少设备能耗、提高数字化程度等多项成果,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伺服系统;自控系统;集控一体化
在油田,抽油机仍是目前耗电量最大的用电设备,用电量约占油田总用电量的40%以上,但运行效率非常低,平均运行效率只有25%,功率因数低,电能浪费大。
造成抽油机运行效率低的因素很多,如传动装置的损耗、油杆提升过程中的损耗、泵的损耗等,但从电机而言,主要是由于考虑到电机启动时会产生2-3倍的冲击电流,需要电机配置预留部分容量,也就造成电机负载率过低,电机不在最佳运行效率区间运行,效率过低。
HSS井区为2012年新建油井产能,该井场周边方圆两公里内虽然有地方10KV电源,但该电源供电可靠性较低,不能满足井区地供电需求,为此需要配置其它电源。该井场内井数共计13口,井深均在1100m左右,采抽设备选用5型抽油机。若采用常规配置,需配备11KW电动机和15KW变频器各13台,动力设备则需采用1台200KW燃油发电机。
按照以上配置,前期投资在100万元左右,参照其它井区单井日柴油20L核算,该井区年耗油量可达到94900L,为此,需要寻求一项技术,不仅能节约投资成本,而且能极大降低运行成本。
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包括:动力控制系统、参数采集系统;软件系统包括:数据解析处理系统、诊断报警系统、参数调控系统、WEB服务系统、移动终端。系统可根据生产需求,对井场内套压、采液量、产气量、倾角传感器、伺服电机和发电机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并通过倾角传感器对井下参数进行推算。
伺服系统一般由伺服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构成。伺服控制器控制的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根据伺服器系统在韩城地区实验效果分析得出,伺服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较宽,适于变负载状况下的调速,尤其是低速下的可控调速。
伺服电机的启动转矩较大,使得设备选型时的范围较宽,同时可以实现集中控制,能降低装机容量和总体投资。
数据采集解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接收各油井上传的测试数据,对其进行解析处理,然后储存,未诊断与监测、WEB服务、PC终端及手持终端提供原始数据。及服务器作为主机,接收油井监控模块的数据的上传,完成一个基于WEB服务器的数据接收解析程序。
诊断报警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解析系统接收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结合油井的排采阶段,利用采集数据与理想情况进行对比。对异常数据进行诊断报警,并为参数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WEB用户及手持机用户提供数据层。
油井参数调控系统为油井的参数调整部分,根据诊断报警的结果,人为或自动调整油井的生产制度,使油井能够有效的运行,减少因为生产制度因素减少油井采收率的影响。
WEB服务系统根据可油井业务需要,提供包括油井的基础数据,实时生产情况,历史生产情况,排采曲线、动液面曲线等图形展示。
2.1 .1 原设计方案
按照通常配置,HSS井区选用11KW伺服电机,控制柜采用1拖4设计,13口井配套4台,发电机需用200KW燃油发电机。
2.1 .2 基于伺服控制的供配电集控一体化技术方案
根据优化设计,HSS井区选用7.5KW伺服电机,控制柜采用1拖4设计,13口井配套4台,发电机需用80KW燃油发电机。主要配套设备见表3。
HSS井组自2012年11月4日投产至今,除期间出现故障两次因气温过高导致风扇烧毁故障外,运行一直很稳定,且经更换电扇后问题解决。
为保证比较结果的准确性,现选取YX-06(4井式)、YX-07(5井式)和YX-24(4井式)3座井场13口井的一个月的燃油消耗情况与合试4井场进行对比分析。3座井场均采用五型机作为采抽设备,发电机功率为80Kw,采用11Kw电动机和15Kw变频器进行调控。
从目前试验的情况分析,伺服器系统可以实现排采设备节能50%的目标,适合油井排采节能要求;故障率较低,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生产适应性,对油井稳定连续排采具有积极作用;其自动与人工干预的优化调控技术,可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开发效益,并有效降低用工需求和单井管理成本。
刘会(1971-),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电力管理及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