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坚(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保安大队,甘肃 庆阳 7 450000)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的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在油田企业,因为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员工心理、人际关系等原因,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舆论。尤其是在今年新“两法”颁布实施以来,新闻舆情形式日益严峻。如何做好新闻舆情工作的应对和处置,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
就简单的说,石油行业舆情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新闻舆情、社会事件舆情、油田信息舆情,笔者就这三项一一阐述。
新闻舆情主要是指非企业内部记者对油区发生不良事件的不恰当报道,企业内部记者不恰当报道也在之列。其主要成因是新闻记者对于油区所发生的事故、灾难及基层员工工作生活的了解不确切、沟通不充分所造成的报道偏差。
社会事件舆情指的是因为社会热点话题、热点新闻以及假新闻对我们员工所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心理上,也可能是行为上,所造成的后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就好比某年的“反日”舆论,大量日系商品被人为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又好比是某年的“小龙虾”假新闻,造成全国各地小龙虾销售下降。
油田信息舆情指的是在油田行业内、单位内部传播的假消息、假新闻或不确切传言,这一部分舆论信息贴近员工生活,能够激起员工的兴趣,从而进行扩散传播,造成进一步信息失真和影响扩大。
石油行业基层舆情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可能是员工情绪上的,也可能是员工行为上的。通过员工的情绪和行为影响,从而对工作和单位造成影响。实际影响可分以下几类:
造成员工情绪波动的信息较多,工资调整、休假休息、奖金发放等都有可能造成员工情绪波动,这种波动可能很快消除,也可能转换成行动造成停工、上访、消极怠工等实际后果。
在“员工工作情绪波动”中提到员工在接收到信息后可能会造成实际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形成跟风的特征,这和我们普通民众接受信息后的反应是一致的。好比某年传言海盐受到核污染,造成市民抢购食用盐的风潮。在我们石油行业主要体现在集体上访、闹访、停工等几个方面,虽然目前还没有典型案例,但我们作为基层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因此忽视。
员工是企业最基础的单位,代表着企业形象,也体现着企业礼仪文化,员工因为各种不良舆论信息造成的工作效率低、情绪不稳、思想波动大等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和效益,尤其是当员工造成重大失误或安全事件时,企业还要承担相关责任。同时,因为不良信息的传播,随着信息受众的增多,对于企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巨大影响。
舆情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加强现场管理、严格人员管控、做好舆论引导。但如果发生舆情,我们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就笔者思考主要在于辟谣系统的开发、政策文件的解读、官方发言的权威以及员工言论的正确引导几个方面。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辟谣系统不是一个电脑程序,而是一套机制。在遇到可能要传播,并且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舆论信息时,要及时采用微信平台、新闻网页、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进行辟谣。当然,这个系统也包含有舆论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建立从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分析可能流传和引起不良后果的舆论加以控制。
很多引起员工情绪波动的舆论都是由单位政策文件引起的,因为这些关系着其切身利益,所以更需要让基层员工能够更加全面、充分、明确的理解政策文件中的实际精神,避免出现理解偏差和解读错误等问题。
在新闻舆情发生时,基层单位应该及时建立新闻发言机构,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正确的信息发布,避免因为员工的不正确叙述和猜测发言造成事实偏差,进而给石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每一位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都有自由言论的权利。我们对于员工言论的正确引导,就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以党群工、团、宣为核心,形成一个良性的思想氛围。
石油行业基层舆情的影响力日趋增加,舆情的正面影响和负面作用正在逐渐增大,也受到石油企业上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及时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舆情风险,正确认识石油行业基层舆情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公共信息全新的应对机制已成为摆在石油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作为基层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要把工作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主动关注网络舆论动态,对于易引发群体性问题的事件做到心中有数,把工作重心由被动应付转移到主动化解上来,并对点击率高、信息量大的网站进行监测,随时掌握舆情态势,第一时间掌握重要舆情,确保基层舆情不出风险、没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