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梅(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孔店—军马站潜山带位于沧东凹陷东北部,发育多个局部高点组成的北东向展布的大型背斜带。为一完整背斜构造,其中潜山主体部位被Z26断层分割为东西两部分,K71断鼻位于Z26断层上升盘,构造完整;Z26断层下降盘为复杂断裂构造带,NE向断裂发育。在构造的西北斜坡区发育由印支期逆冲断层控制的复杂逆冲破碎带构造。
孔店—军马站潜山带是一个多期变形构造叠加后形成的正向二级构造单元,古生界地层经历了中生代逆冲走滑构造变形以及新生代多期伸展活动的改造。该潜山构造带构造发育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中生代三叠纪末期--侏罗纪早期,在北北东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背景下,孔西—沧东地区发育一些近北北东向逆冲断层。这时古地貌西高东低,孔西地区整体暴漏于地表,致使三叠系和部分二叠系遭受剥蚀。
自侏罗纪开始,地壳大规模隆升,并发生伸展作用。表现在孔西地区表现为沿逆冲断层的前缘发育正断层。断层的上盘侏罗-白垩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的相应地层厚度。
孔店组沉积阶段,孔西的正断层进一步向上发育,与此同时,又有新的正断层开始活动。孔店组末期,伸展作用减弱,经历了短暂的剥蚀。
沙河街组沉积阶段,孔西地区出现了“翘翘板式”的反转活动,早期的构造高部位逐渐转为半地堑的沉积中心。早期的构造低部位反转形成大型断鼻构造。此时,由于沙河街组地层被整体旋转,正断层对孔西逆冲构造的破坏较小,为潜山古圈闭的保存创造了条件。
孔西地区煤层较厚,有机质丰度高,氯仿沥青“A”为0.8315-4.81167%,总烃431l-23529ppm,按常规标准属于好烃源岩级别。同时煤层富含壳质组和腐泥组,含量为14.04-23.68%,对生油十分有利。Ro值在0.7-0.9%,演化程度适中,具备形成原生油气藏的条件。同时奥陶系地层亦具良好的生烃条件,奥陶系地层厚度800-1000米,有机碳平均0.18%,“A”>0.02%,总烃100-150ppm左右,按碳酸盐岩生油评价标准,该区属于较好烃源岩级别。
该地区发育多种类型圈闭。既有印支期形成的古构造,也有古近系形成的背斜圈闭。位于潜山斜坡部位的孔西潜山是燕山期以前的古构造,是个“削顶隐伏潜山”,晚期正断层对孔西逆冲构造的破坏较小,为潜山古圈闭的保存创造了条件。这是形成原生油气藏有利的构造类型。古近系形成的背斜构造,埋藏浅,圈闭完整,圈闭面积大。
该区发育多套储集层系。已钻探的K71、72井在奥陶系钻井过程中发生泥浆漏失,证实该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发育。同时石炭二叠系、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发育。纵向上石炭-二叠系发育三套储盖组合,上石盒子组砂岩与上覆石千峰组红色泥岩构成一套储盖组合;下石盒子组砂岩与上覆上石盒子组底部区域稳定分布的100余厚的泥岩构成一套储盖组合;太原组砂岩与山西组泥岩构成一套储盖组合。这三套砂层中石盒子组砂体储集物性较好。
中生界发育河流相砂体。J2井中生界砂体发育,储集物性好,钻井取芯最大孔隙度27%,平均孔隙度16.6%,最大渗透率80×103μm2,平均渗透率7.3×103μm2。西侧的KG4井中生界钻井取芯分析,孔隙度20.47%,渗透率28.24×10-3um2,属中高孔、中渗型储层。
该区经多年勘探,已于潜山的翼部发现孔西中生界碎屑岩、奥陶系碳酸盐岩含油气构造,潜山高部位的多口探井也在奥陶系、二叠系、中生界尽管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但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受当时的技术所限,并没有钻遇油气层。通过单井重新评价认为K71井二叠系、奥陶系、K72井奥陶系均为气层特征。
结合K71、72井老井重新评价,根据构造、成藏条件、和含油气的评价,认为K71井断鼻、军马站潜山含油气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在军马站潜山高部位、K71井断鼻高部位建议部署预探井。同时在KG6井南侧,发现与孔西潜山类似的逆冲构造,该圈闭具有与孔西含油气构造类似的成藏条件。石炭系煤系地层埋藏较深,具有二次生烃的条件。印支期挤压逆冲构造,不仅为油气的充注提供了圈闭,且改善了储层。第三系断层不发育,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建议在此圈闭部署探井,预探其含油气性。
[1]陈建平,黄第藩等,酒东盆地油气生成和运移,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张厚福,张万选主编,石油地质学,第二版,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3]蔡刚,杨子玉,李双文等.埕海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预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2):945-951.
[4]杨克绳编,中国含油气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地震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