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舜尧(中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本文主要介绍了G105薄互层的发展状况,并从油藏的地层层序和构造特征等多个方面对油藏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根据最新的油藏开发方法,对G105薄互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加快我国稠油的开采力度和效率,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为油藏的开发提高效率。
对于G105薄互层稠油油藏,其岩石为棕褐色的砂岩以及砂砾岩等,其厚度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在开采时较为困难。此外,该油藏由3个油层组组成,分为10个砂岩组和30个小层。对于杜家台油层来说,其顶部的埋藏深度在808米到1116米之间,深度较大,在进行开采时遭遇的地形较为复杂。其构造形态主要是斜坡背景下形成的端鼻,在形成区域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油藏,分别是NE组合EW组。辽沉积上处于第三纪辽河裂谷发育初陷期的后期,此外,由于其位于扇三角洲前缘地带,导致其在水下分支和分支流河口坝内形成了不同的骨架。该油藏所处的地区特征较为明显,呈现为三角洲地带的复合体特征,包括相带较窄和厚度较大等。在油层的分布上,总体上是一种西北方向较为厚,而东南方向较为薄的特征,骨架成南北方向排列,总体来看,像树枝的排列。储层的岩石主要是由不等粒的砂岩组成,这种岩石的颗粒较小,组成的岩层属于孔隙式的胶结岩层。这种结构的岩层均匀性较差,一般情况下为纵向上发育,因此,具有较弱的继承性,总体来说,孔隙结构的岩层微观均匀性较差,难以继承油田的发展。
在G105油藏中,目前为止已经开采了将近全部油藏的四分之一,占可采油藏储量的百分之八十八。截止到目前为止,油井的平均吞吐周期长达11.6个周期,而其内部的压力只有1.1MPa,相比于初期的开采情况可以发现,其开采条件严重不足。目前,由于一部分的油井开采效率较低,已停止使用,这就造成整个地区的开发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根据G105油藏的历年开采记录可以发现,其纵向的动用程度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二,这种开采程度已经非常高,其中,上层的动用情况要好于下层,通过资料对比,上层系的动用程度较下层系相比高出了将近15.4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导致油层的整体开发存在着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下层系油层的厚度较小,而其渗透率也不高,在进行开采时,需要进行较深的挖掘,因此,对下层油层的开采力度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油藏的整体开采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长期以来,G105的开采都是采用热采的方法来进行的,因此,在进行开采时,由于长时间的频繁作业导致大量的落物进入井中,因此,导致问题井逐年增多,停止开采的井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发现,目前的问题井占到了总井数的包分之四十,而停产的占开井数量的百分之三十七,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油藏的开采。
针对G105油藏内地层压力不足的现象,可以根据最初的压力记录,向油藏内充入氮气等气体,增大油藏内的压力,从而减少油井吞吐的周期,提高油井的开发效率。
G105油层内井段较长,隔层较多,这是分选注的前提条件,而在纵向动用程度上,其动用程度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匀现象,因此,可以将上层系和下层系的油层进行组合开采,这样既能够提高油藏的开采程度,同时,又大大提高了油井的出油量。
对于开采过程中出现套损严重的油井,可以采用大修复产等手段,对这些油井进行进一步的开采,特别是对于油量剩余较为富集的油井,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油井的出油量。而针对产能较低的井网不完善地区,可以采用间断式的开采方法进行开采,每隔一段时间对这些油井进行一次开采,这样既能保证油藏开采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恢复周边地层的能量,提高开采效率。
通过对G105油层的地质特征和油层的分布进行了解,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开采方法对油井进行开采,此外,不同的油井采用合适的开采方法既能够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油藏开采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目前,G105油井的开采呈现递减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实行新型的油藏开采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油井的开采效率和开采油量。
[1]门福信.薄互层稠油油藏火驱开发动态调控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4,(20):118-118.
[2]许国民.G103块火驱开发动态调控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4,21(1):81-83.
[3]杨胜利等.多井整体蒸汽吞吐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初步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4,9(6):16-17.
[4]冯瑞林,李仰民等.普通稠油油藏周期注水提高水驱效率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1,23(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