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旖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兴隆台工程技术处,辽宁 盘锦 124010)
小洼油田是1991年投入开发的稠油油田,开发层系为沙三段,东三段,东二段油层。随着稠油油藏进入高轮次吞吐和蒸汽驱开采,地层亏空严重,侧钻井及套损井日益增多,出砂情况越来越严重。2005年以来为挖掘油田剩余油潜力,利用水平井技术实施东三段边部薄层扩边,洼79井区难动用油层开采,东二段油层薄层动用,沙三段蒸汽驱完善注汽井网,提高油田采收率。截止2011年10月,共部署水平井33口,开井30口,日产油92.3t,占小洼油田产量的20%。
小洼油田常规油井井筒清砂以冲砂、捞砂方式为主。受井筒技术状况、地层漏失严重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清砂技术不再适用于侧钻井、套损井、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
小洼油田出砂严重的油井,集中在东二段和东三段。主要是因为地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东三段油层,岩性较细,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细砂岩占47.6%,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占17.8%。东二段油层主要发育在断块的主体部位,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占39.3%,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占60.8%,胶结疏松。出砂严重的7口水平井,平均单井周期出砂量4 m3。水平井均采用筛管完井。砂样粒度中值大于水平井筛管挡砂粒径(0.25mm)的水平井有3口:洼38-东H2、洼38-东H303、洼38-东H3。
判断出砂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注入蒸汽后,地层砂溶蚀变细;在生产过程产液量大,筛管缝隙冲蚀逐渐加大,或者筛管损坏,筛管挡砂失效。
随着开发年限的延长,小洼油田地层压力低,地下亏空较大,冲砂时冲砂液不返,回推地层,地层伤害严重,对于温度非常敏感的稠油油田地层伤害严重,导致检泵周期短。从1999年开始,小洼油田引进并且逐步完善了捞砂技术,解决常规油水冲砂难的问题。但对于侧钻井、套损井、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受井筒技术状况影响,捞砂技术无法实施,、地层漏失严重又造成冲砂易卡阻,在水平井表现尤为突出。
小洼油田水平井套管组合采用φ224mm×9.19mm+φ 177.8mm×9.19mm。采用正冲砂,因套管环空体积大在,返砂时间长,同时换单根时,砂子回落易卡管柱。采用反冲砂,油层漏失严重,冲击力不够,冲砂速度慢,平均单井冲砂工期47.5h。
2.1 改进水平井冲砂管柱
管柱提放过程中刮碰产生的遇阻,从完善管柱结构方面来改进,主要解决冲砂管柱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管柱可以在造斜段随井眼轨迹发生弯曲;二是减少管柱提放过程中的卡、阻情况的发生,改进措施是:
(1)油管,将造斜段和水平段的油管接箍加工成较大的双向圆倒角(3mm45),降低接箍台肩与套管刮卡的机率。
(2)笔尖,要有足够的返液井口通道,以减少对井底造成回压,同时不能带有尖锐角度,防止管柱遇阻,笔尖损坏。将常规冲砂笔尖,改成三孔专用冲砂笔尖。确定水平井冲砂管柱结构为:专用笔尖+造斜段和水平段的双倒角油管+垂直段的普通油管。
2.2 应用连续正反冲砂技术
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冲砂全过程不停泵,连续冲砂、连续携砂上返;在遇到复杂情况时,可以随时转换正反冲砂方式,确保了冲砂过程中的井下安全。
工作原理是利用井口特殊密封装置、冲砂换向阀组及地面三通和控制装置,实现在下放及接单根时,不停泵作业,利用反冲砂携砂能力强的特点,实现安全、高效的冲砂作业。由于使用了冲砂换向阀组和地面三通,不但可以做到接单根不需停泵,还可以随时倒换阀门,变换正、反冲砂方式[2]。
3.1 油井检泵周期延长,周期产量增加
2011年应用连续正反冲砂技术32井次,其中水平井20井次,侧钻井4井次,套管缩径变形的油井8井次。统计可对比6口井,平均单井检泵周期延长102d,周期增油482t,累增油2892t。
3.2 冲砂时间缩短,提高作业时率
应用连续正反冲砂技术使单井冲砂用时下降,统计可对比的6口井,平均单井冲砂工期由48.5h下降至31h。同时,冲砂过程中卡阻事故大幅度减少。
4.1 复杂结构井应用连续正反冲砂技术及水平冲砂管柱的完善,大幅度缩短冲砂工期,避免了砂卡管柱事故发生,
4.2 漏失严重的复杂结构井,加快捞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3 复杂结构井的钻、铣等工序也可应用连续正反冲砂技术,提作业安全性,防止卡钻事故的发生。
[1]杨庆明.裸眼水平井冲砂工艺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130.
[2]于启海.套管内换向连续冲砂装置研究与应用[J]石油机械.200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