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占军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西与北京密云、平谷毗邻,南与天津蓟县接壤,全县总面积3123km2,是距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海子水库等京津供水枢纽最近的水源地及水源涵养区。兴隆县属燕山石质山区,植被茂密,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5.76%,是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因此,加强兴隆县水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水资源的要求量也越来越高。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规划、管理,致使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2001年以来,兴隆县相继实施了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十一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两项国家级生态建设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1.86km2,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涵养功能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但是,兴隆县地处燕山山脉,是典型的石质山区,沟谷纵横,山体切割严重,历来是水土流失易发区,水土流失治理仍然是制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据统计,2011年底兴隆县水利侵蚀面积为996.29km2,主要体现在潵河、州河流域板栗发展较快的主要产区,受群众耕作特点的影响,树下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十分严重。同时,受矿业发展影响,大部分开采区水土流失遗留问题普遍存在,植被破坏,恢复能力较差,水旱灾害也呈频发趋势,生态环境破坏已成为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大瓶颈。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部分河流水质受到污染;农业生产使用的大量化肥、农药残留渗透土壤,使河流水体富营养化;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粪便处理程度低,乱排乱弃等面源污染现象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水资源品质的破坏,点源与面源污染并存直接危及水生态安全。
县域内河流属山区性河流,源短流长,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治理速度缓慢,致使堤防工程缺乏,大部分城镇、村庄防洪设施普遍存在标准低或无防洪工程,建筑物侵占河道,压缩河道断面等问题日益突出。污水、垃圾等污染物乱排乱放,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大量下泄等问题致使河流淤积、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正常行洪能力及水生态环境安全,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水资源监管制度,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形成节水型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促进水生态建设。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以水生态保护为核心,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把流域治理同新农村建设、水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创新建设模式。加强植被恢复,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在常规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将农村种植措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纳入重点规划治理内容,通过项目建设逐渐将农村生活污水做到集中收集,通过过滤、沉淀等措施达到净化排放。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真正把小流域建设做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经济发展、改善水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的多重举措。
加强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携手编制系统性、综合性的流域控制治理规划。按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争取国家支持,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做到上下游统筹互补,共同推进水生态环境恢复和水资源保护,形成水资源空间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体系,促进不同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一河清水永续利用。
河流治理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注重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让河道护岸成为生态化、景观化。在河道治理中,合理确定工程措施及生态保护措施,采取多种设计理念相结合,让河道断面做到多样化、自然化。加强植被治理恢复,涵养水源,通过对河流系统治理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水生态安全。
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激励群众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从行政执法上不断加强对河道的监管力度,大力提倡保护水资源,保障水生态安全,把“关心水、珍稀水、保护水”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