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河南日报记者)
2014年5月17日,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潮河四标的干渠上远望,两侧绿色的防护网向远方延伸,护卫着崭新的渠道。
“我们标段的渠道防护网建设已基本结束。”潮河四标项目经理符运友高兴地对记者说。目前,我省南水北调各标段正在全力冲刺防护网等尾工建设,潮河四标再次实现快人一步。
在几年的工程建设中,处处快人一步,已成为潮河四标的重要标签。2013年9月,在黄河以南各标段中,潮河四标率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比国家规定的工期提前了85天。
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工程建设,秘诀何在?为确保一渠清水早日北送,符运友带领潮河四标的工友在工程建设中不仅默默奉献埋头苦干,而且不等不靠、超前谋划、精心管理,成为我省南水北调建设队伍中的优秀代表。
在符运友眼里,南水北调是“千秋伟业、超级工程”,他对这样的机会十分珍视,“我们‘省队’能参与就很幸运,一定要全力以赴干好。”
符运友在省水利二局工作20多年,一直在水利工地摸爬滚打,从一名一线施工人员成长为项目经理。
随着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建,一心想在大工程上施展拳脚的符运友实现了心愿,2009年他满腔激情投身焦作段工程建设。因为表现优异,2010年他被派往潮河四标,出任项目经理。
“与众多国字号水利队伍同台竞技,咱们要更用心,才能打出‘省队’的风采。”符运友不仅常常对大家这样说,自己更是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设之中。
“符经理每天雷打不动至少要在工地巡视两次。”项目副经理王宏志告诉记者,从进驻工地开始,符运友就形成了固定的作息模式。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一直忙到深夜,夜里还常常因突发情况被从床上拽起来。甚至早餐时间也被充分利用,项目部一帮人集体就餐,总结此前工作,安排当天任务。
“24小时都是在岗状态,从来没有下班的概念。”符运友说。
符运友的家在郑州,虽然工地离家不远,但工期紧任务重,经常是一两个月回家一次。2013年暑假,家人在武汉走亲戚时不小心受了伤,要做手术。当时正值施工关键期,符运友头天下午赶到武汉,第二天一大早又出现在工地上。
“参加国家大工程,工期紧压力大,但收获也很大。”喜欢辩证看待问题的符运友说,经过此次锤炼,整个队伍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提升了一大截。
潮河四标长约6公里,开挖后,地质情况复杂,原先的施工方案不得不变更,按时完工的压力很大。而且,潮河四标渠段地下水水位偏高,必须不断抽水才能保证正常施工,也给施工增加了难度。
“但国家确定的完工时间已定,这根红线谁都不能触碰,无论如何也要确保如期通水。”符运友说。
随着工程的进展,在保证工程顺利进展与控制成本这对矛盾上,符运友的观念逐步转变,“干工程要算大账,算整体账,斤斤计较于小账,只会得不偿失。”
符运友和项目部一班人商量后,决定加大投入,力保工期。他们购买了新的机器设备,增加施工人员,工地上不断掀起施工热潮。
结果,潮河四标不但提前完工,成本也大大节省,算“大账”让项目部实现了双赢。
工程完工后,潮河四标的机器设备陆续转到其他标段去发挥余热,设备费用就变成了多个标段共同分摊。而最后完工的标段,衬砌机基本是当废铁处理。因为处处快人一步,施工高峰期砂石料、水泥、人工等价格高涨,但潮河四标全都避开了,成本大为节省。
“我们工地每个房间都有空调,在其他工程工作的同学很羡慕。”2010年刚毕业的刘亚男告诉记者。
“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符运友说,为员工的生活增加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凝聚力,算算“大账”很值得。
在潮河四标项目部,一些关于质量的名言被制成标牌,悬挂在走廊上,时时刻刻提醒员工要以质量为先。
“现在大家提起古代的大工程,谁会想到当年的工期,但一定会想到质量。”符运友说,质量就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不能打半点折扣。
在潮河四标,虽然工期很紧,但当质量与进度发生冲突,一定是进度让位于质量,没有质量的进度在这里被视作零进度。
“质量就是进度,质量就是成本。”对于质量,符运友还有着独到理解。
因为严格质量管理,潮河四标的工程从未出现因不合格返工的情况,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同时,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返工也避免了损失。“想省钱,就规规矩矩把工程干好,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符运友说。
“抓质量,归根结底是要思想上重视,否则所有的制度措施都成了摆设。”潮河四标没有让质量问题浮在面上,而是让质量意识贯彻到施工一线,还通过奖励措施,让施工人员提高抓质量的积极性。
因为工作出色,潮河四标多次获得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和省南水北调办组织的劳动竞赛奖,去年该项目部获得“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符运友2014年也被授予省劳模称号。
潮河四标处于郑州航空港区中心,未来一渠清水荡漾,两岸是大面积的绿化带,将成为港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建南水北调工程是我人生的骄傲,只有全力以赴交上满意答卷才不会留下遗憾。”站在岸边,凝视着自己的“作品”,符运友动情地说。
(摘自2014年5月21日《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