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海 刘建军
2006年,建设部在借鉴和采用一些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形式颁布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有效促进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方,只有掌握了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工程目标控制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明确指出:质量、进度、成本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三大控制目标,它们是工程建设项目在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工程建设各主体方的中心任务。无论是项目业主、承包商还是监理单位都是围绕着三大目标而开展工作的。其工作的得失成败,均由三大控制目标是否实现来衡量。作为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系统的三大要素,三者分别有着各自的内涵和控制方法,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引青济秦东西线对接工程是2006年为缓解秦皇岛市供水危机而兴建的大(I)型水利工程。由于秦皇岛市洋河水库受上游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染日趋严重,频繁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直接影响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为此,秦皇岛市实施引青济秦东西线对接工程,自引青济秦西线工程末端开始,通过建设压力管道及隧洞,避开洋河水库,与洋河水库下游的引青济秦东线工程前端连接,直接引桃林口水库优质水进入市区,实现全线封闭输水,避免水体污染并减少输水损失。工程包含隧洞工程、管道工程及取水头部土建工程。建设输水管线总长16176m,设计日输水能力为46万t,工程自 2006年7月开工建设,2008年1月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行。
在引青济秦东西线对接工程的建设中,建设单位会同参建各方围绕着三大目标控制积极开展工作,使工程从谋划、组织、实施到竣工均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下面就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三大目标控制的运用情况予以阐述。
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包含着成本控制的内容: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招标阶段的中标预算、竣工阶段的工程结算都与工程成本控制紧密相连。
3.1.1 决策阶段
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合理控制工程成本的前提。在引青工程项目的建议书阶段就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环境的科学论证,并与前20a已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了比较,参照全国各地同行业同类项目,对工程的规模及远景进行了仔细的规划,最后选定了初步方案。该方案经国家发改委评审论证后予以通过,确定了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的投资估算,从总体和宏观上控制了工程总投资。
3.1.2 设计阶段
合理的工程设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对该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加强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意识,将工程的功能与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做到功能与造价的统一,统筹考虑技术的合理性、施工的可行性、造价的经济性,从而保证工程成本的合理控制。在项目设计阶段,通过计算复核降云顶隧洞的过流能力,在保证通水能力的前提下,将隧洞断面直径由2.8m减少到2.4m,因此减少工程投资400余万元;通过合理选择输水管线路线,最大限度的避开村庄及建筑物密集地段,从而确保征占地拆迁费用的减少,保障了施工进度。
3.1.3 施工阶段
一是施工前,工程招投标要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该项目的两个标段由铁路部门的队伍经评审后中标,施工单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洽商和变更管理。设计变更和工程内容的变化都会直接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影响成本控制,因此在施工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约束、共同监督、严格控制工程内容的变化,杜绝不合理的洽商产生。对每份洽商文件要3方共同确认并签署,从而对过程投资实时监控。三是严格控制进度款的审核及材料价格的审批。适逢材料调价等因素及工程施工进度约束等问题,要严格审核,对材料价格实施监控和管理,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工程款控制有序。
施工过程中,隧洞与管道工程同时开工,在隧洞工程施工中,由于岩石复杂多变和地下水丰富,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机械设备与人工投入巨大,火工器材消耗量增加,因此施工费用明显增加。同时在管道工程和主材招标中,使用了合理低价中标,中标价比概算阶段节省了2000余万元。面对工程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经建设单位会商设计单位,对原设计概算“子项目”之间进行调整,编制了《对接工程项目管理预算》,其总造价与设计概算相同,其中工程部分将管道工程概算调减1500万元,隧洞工程调增1500万元。经过施工后期实践,基本符合工程建设实际。
3.1.4 竣工结算审核阶段
工程造价的结算审核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建设单位委托秦皇岛市资质等级较高的评审单位至博工程咨询公司和天翔工程咨询公司分别对隧洞和管道的工程结算进行审核。由于委托的中介评审机构对政策、法规了解透彻,工作细致认真,业务水平较高,基础性工作比较完备,因此,保障了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科学规范、并顺利通过了财政评审和审计评审。
3.2 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控制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满足工程总体质量所进行的监督管理活动。在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业主方引青管理局配合监理单位天津冀水工程监理中心,全面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由河北省水利厅驻该工程的质量监督站予以全面实施。在施工全过程中做到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质量目标的控制,为工程的良好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1 事前控制
在工程正式动工前,全面掌握工程的工艺质量要求,根据《河北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条例》、《给排水工程实施规范》、《隧洞工程实施规范》、《监理工作规划大纲》、《监理实行细则》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和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建设前的工程材料、设备考察与询价,详细划分了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制定了质量验收细则。
3.2.2 事中控制
加强建设单位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业主方引青管理局抽调了有现场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分标段派驻施工现场,作为业主代表对工程进行全过程检查,同时聘请监理公司监理对现场施工进行旁站监督,无缝隙地进行跟踪检查。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技术难题,邀请专家现场会诊,现场整改和纠正。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分析会,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规范规程进行施工,杜绝质量隐患。
在隧洞施工中,及时调整隧洞进出口段的开挖。进、出口段实施开挖后,现场出露情况和风化程度均与设计阶段的地质勘查情况有较大出入,业主方与监理方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补充地勘情况。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将进出口桩号分别调整,同时对边坡开挖坡比和开挖梯段进行调整,并在设计确定的锚杆和挂网喷混凝土组合临时支护外,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进出口的实际地质条件采取格栅钢架或搭管棚等临时支护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质量。
在管道施工中,管道3标段处于洋河河道两侧,地层分布为上层黏土,层厚1m,下层为粉细砂层,地下水埋深为2.5m左右,挖槽施工中采用明排,粉细砂层产生流砂,导致边坡失稳塌滑,并且明排后仍有滞留水使槽底基础强度降低,降低了地基的承载力,影响管道安装的施工进度与质量。在方案比对和论证后,决定采用沟槽两侧井点降水的方案,降低开挖沟槽的地下水水位,使沟槽在保持干燥的状态下施工,并且保证基础地基强度不受损失。
3.2.3 事后控制
及时要求监理单位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在现场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施工单位汇报的形式进行验收,达到事后验收的目的。在实际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层层把关,人人负责,对各工序明确检验内容,执行每个工序的自检、互检、终检三控制,再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站检查验收。
进度控制是为使工程建设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要求相一致,按计划要求的时间施工而开展的控制活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效协调参建各方的关系,处理各方工作存在的问题,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搞好联络、调和工作,做好进度控制。
降云顶隧洞工程是整体工程的制约控制点。在施工中,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在掘进中,由于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地勘报告中没有详细的说明,而实际施工中出现了大面积的塌方、涌水及围岩类别的降低,阻碍了施工进度,掘进由计划的8m/d降至3m/d。面对这个制约点,业主方与监理单位积极配合,重新调整工程实际内容的总进度计划并制定对策,及时调整施工队伍,并与设计单位及时会商,增加支洞,由2个增至4个,按原招标价并按约定工期提前奖励的办法请专业的施工队伍进场,使隧洞主洞的掘进由4个工作面调整为10个,并且合理安排掘进与混凝土衬砌的工序,调整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方法,由模板支护改为滑模台车。通过上述措施,减少了工期延误。
管道工程施工中,及时优化设计方案,在穿越洋河河道处及抚青公路中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穿越洋河河道原设计管顶高程为26m,在实际施工中,河道水量丰富,管沟开挖排水困难,管道安装困难,工作一周未有效果,通过及时调整施工设计,使管顶高程由26m调高至28m,并且在顶面设置铅丝笼石块压顶,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进度,调整施工设计后一周就完成了该处穿越。在穿越抚青公路的施工中,原设计采用顶管法施工,由于基础地质为砂卵石,且地下水丰富,难于施工,根据现场实际进行方案变更,由原顶管法施工改为大开挖施工,原钢筋混凝土顶管改为套管使用,提高了施工进度。
引青济秦东西线对接工程通过实施工程成本、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控制,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圆满完成了项目目标控制的根本任务,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该工程自2008年正式运行以来,整体运行状况良好,目前,日输水27万m3,暑期用水高峰时,承担了秦皇岛市区75%以上的输水任务,尤其是保障了北戴河暑期用水安全。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向秦皇岛市输水3.94亿m3,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平稳发展和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