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阿欣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前期勘测准备不足,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实地考察;二是对施工方案和措施审查不严,落实不力,施工现场管理松懈;三是对参建单位的资质审查和管理不严,分包现象严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重点是完善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现就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三个环节,谈如下几点。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重点在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和安全运行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条件关系密切,开展前期调查必须注重水利工程勘测的3点特性:一是实践性,即着重现场调查、勘探试验及长期观测、监测等一系列实践工作,以积累资料、掌握规律,为水利建设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区域性,即针对开发地区的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有效勘测方法,阐明不同地区的各自特征。如山区、丘陵与平原等地形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区,其水利勘测的任务要求与工作方法,往往大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三是综合性,即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关系,掌握开发地区的全貌及其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为采取较优的水利设施方案提供依据。
施工材料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要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施工材料的采购以及现场检验与管理,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一要加强施工材料的采购管理,严防施工企业或采购人员为了降低成本,谋取经济利益,采购质量不合格、价格低廉的材料。二要加强施工材料现场检验与管理,严格施工材料进场检验制度,避免检验人员走过场,导致不合格材料在施工中使用,同时规范施工材料现场管理,避免因堆放管理不善造成的材料使用寿命降低。三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明确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及材料检测程序,针对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材料检测规划、细则及保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重点是施工基础管理。主要包括7方面内容:一要加强质量思想教育,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二要加强质量规范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业务考核制度,正确执行有关规范、标准。 三要加强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等管理信息及有关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应用。四要严格落实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强化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对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作用。五要严格落实项目工程师岗位责任制,做好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检查落实。六要严格落实质检员岗位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招标文件,严格遵守国家和业主、企业和监理发布的各项技术规程、施工规范。七要严格施工操作,对于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工程,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实践技能,要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在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不论是建设方、监理方还是施工方都应该运用法律以及施工现场制定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对人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施工后的质量管理,重点在于建立健全运行管护制度,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此项工作应纳入到工程竣工验收中一并进行。
项目竣工后,对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要造册登记,及时移交所在乡、村,项目所在乡、村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管护机构,建立专职管护队伍,经常性地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制度落实,责任到位,工程设施完好无损,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经费是管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各乡、村要按照“谁受益、谁管理”,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合理筹集资金,制定管护费用的筹集和使用办法。要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筹集管护费用,对不同功能设施制定不同的筹集标准,使工程设施在完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鉴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实用性、广泛性、多样性等特点,工程管护运行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各乡村都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和管理标准,做到管护责任明确,制度规范,落实到位。能进行产权置换的工程要及时进行产权拍卖,按照“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护、维护,确保工程永久完好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