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鹭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彝族是我国历史发展比较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云南以及广西、贵州一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彝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和语言文化。总共有人口将近700万,其中云南和四川分布的人口最多,在云南有超过400万彝族居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在四川有将近200万彝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也有70多万人口。除此之外,就是与汉族杂居在一起的彝族散居人民。凉山地区是四川彝族人民居住的集聚区,在改革开放之前,彝族的历史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但是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凉山地区的彝族语言保护和传承受到了汉语的冲击,因此研究凉山地区彝族语言的传承发展对保护彝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彝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简称为彝语是藏缅语的一个分支,而且彝语也分为东部、东南部、南部、西部、中部和北部六大方言,这六大方言本身也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地区的彝族语言也很难进行交流沟通。造成这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音方面,但是在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异比较少。不同的社会居住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彝族语言方言。比如四川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与云南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就有很大的差异性,按照彝族人民居住的环境可以分为全彝族语言使用家庭、半彝族语言使用家庭和非彝族语言使用家庭。全彝族语言家庭主要分布在彝族居住区内部,这类居住区与外界交流比较少,主要使用的彝族语言,受到汉语影响的范围比较小,根据抽样调查集聚区的彝族人民使用的彝族语言高达99%,只有个别人不使用彝族语言进行交流;半彝族语言主要分布在彝族人民的杂聚集区,这类区域的彝族家庭既能够用彝族语言进行交流,而且能够运用汉语交流,汉语对该区域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是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非彝族家庭主要是指身份是彝族人,但是已经完全运用汉语进行交流沟通,这主要是指我国各地的一些彝族居民。
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定带来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加快,经济之间的交流必然带动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加快,因为交流离不开语言的功能,语言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最大功能就是用来沟通交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民族政策上也是实施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的政策,不仅给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党的思想和政策也在彝族地区开始广泛传播。但是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就是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和自然生态平衡正在逐步的消失,逐渐的被汉化。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使彝族人民认识到党和政府是值得彝族人民信赖的,所以为了沟通方便,彝族人民学习汉语的愿望不断加强,人民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的需求不断增加。彝族人民更加希望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不断走向新的生活,特别是在彝族人民年轻人的身上学习汉语的动机更加明显,他们要走出大山,走进城市,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使彝族语言的传承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因此,如何在保护彝族语言的前提下促进彝族地区经济发展,做到语言传承与经济发展共同进步是彝族当地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语言普及和传承,在彝族地区也是如此,由于我国汉族都讲的是汉语,所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运行只有通过汉语来进行。特别在少数民族人民居住比较多的地方党和政府的工作难度就不断增加,因为不懂汉语,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和进展。由于彝族人民不懂汉语,出台的诸多彝族语言发展的优惠政策,彝族人民要是不学汉语就无法阅读和了解国家对彝族地区的优惠政策。要加强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就必须要让彝族人民学习汉语,那么汉语教学在彝族地区就初步建立而且得到了不断发展,汉语教育的发展必定对彝族语言的传承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自己的政绩观,忽视了彝族语言的传承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彝族地区的语言专门机构比较少,几乎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其研究是不能够促进彝族语言传承与发展的。其次,专心从事彝族语言研究的专家越来越少,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事彝族语言研究的学者就更少,这样导致彝族语言传承发展面临巨大困境。再次,地方政府参与彝族民间语言收集的工作比较少,彝族语言的专业工作人员比较少,这样在收集的过程中就会影响到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
彝族人民自己对彝族语言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彝族语言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汉语在彝族地区的广泛传播,给当地彝族人民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开始意识到汉语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识到母语在自己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导致对母语重要性意识的淡薄。不仅在彝族语言传承方面,在我国其他民族语言传承也是淡出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视线,比如我国以前的女真、契丹等民族语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消亡了,而且我国东北地区的赫哲族语言现在使用的人数也是不断减少,在湖北、湖南、贵州一带的土家族语言使用的人数也在不断减少。这些调查显示少数民族语言发展都将面临新的发展困境,在彝族地区彝族语言发展也面临同样的困境,特别是家长对彝族语言意识的淡薄,导致彝族语言发展面临濒危状态。家庭环境在彝族语言传承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家庭是语言传承发展最为有利的场所。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发展,积极鼓励孩子学习汉语和英语,反而不主张孩子学习母语,这样不仅导致家长对母语的不重视,而且在孩子心中也形成了学习本民族语言没有价值的概念。在这样环境的影响下,在整个彝族地区的人民都形成了民族语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对民族母语的淡漠。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努力发展经济,在积极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就是金钱主义观与消费主义观的盛行,这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彝族语言发展也是如此,在巨大经济的诱惑下,许多文字语言工作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工作过程中极其不负责,不仅影响到彝族语言的传承发展,而且对自身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经济对彝族语言的冲击体现为,民族间的社会文化交流不断增加,那么民族性的特征就会不断地减少,也深刻影响到彝族语言的发展,也就是说彝族的语言性特征会逐渐的消退,这对彝族语言的传承发展会产生消极地影响。因此,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民族语言特征共存是当前彝族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不管是外来文化还是我国内部文化都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然对语言文化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势必对彝族自身的语言文化产生严重的冲击,如果不接受外来的思想文化就会影响彝族地区的发展,语言发展产生断裂的现象。“因为少数民族处于边远地带,文化比较保守,语言文化也是如此,所以外来文化最容易对彝族语言造成冲击。”彝族语言产生的这种现象,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就会对彝族语言发展产生断裂。因此,如何加强彝族地区语言保护与发展,促进彝族地区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发掘其内在价值是彝族人民考虑的重要问题。
加快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加强彝族语言的教育力度,加大教育力度就必须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这是加强彝族地区语言教育的保证。但是由于彝族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政府的资金规划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在教育方面资金投入有限,严重影响到彝族地区语言的发展与传承。教育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彝族语言课程设置的范围比较狭窄,目前,彝族语言课程的开设范围仅仅局限在少数彝族人居住的地区,但是还有大量彝族人居住的其他地方没有开设彝族语言课程。而且彝族语言开设的课时比较少,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要和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课时较短,教师无法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进行教育,由于学生不了解自己民族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激发不起对本民族的热情和民族情怀,这样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动机和兴趣。目前,彝族语言教学还仅仅停留在听,读的阶段,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教学。这样,很多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记得,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容易忘记,教学没有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严重影响到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彝族语言的教学开发力度,不管是在课程教育的范围,还是在课程教育的课时上面,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彝族语言的开发力度和教学效果。
彝族的语言传承离不开语言的传播,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语言,彝族语言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彝族语言的传播教育,整合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双重效应,发挥不同媒体在彝族语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传统媒体主要是指报纸和电视广播等,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的中老年人,现代媒体主要是指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主要是针对年轻人。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彝族人民来讲,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会更好些,但是对于年轻的彝族人来讲,以网络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更加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就认为要在彝族居住比较多的地方建立彝族语言广播频道,开办彝族语言节目,这样能够促进彝族语言的发展。要加强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因为加强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寄希望于年轻人的身上,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首先,要教会彝族学生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彝族地区还有很多学生不懂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影响到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要不断加强民族语言之间的交流学习,比如维吾尔族以及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所以在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播过程中要采取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加快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播。
加强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彝族语言的教育,从教育抓起,能够有效地促进彝族语言的传承发展。首先,要加强彝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我国彝族地区的教师比较缺乏,而且素质比较低,能够懂彝族语言和汉语的教师就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彝族语言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提高他们对彝族语言的认识,这对彝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有积极的作用。其次,在学校课程开设方面,要增加彝族语言课程的课时,只有增加课时才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增加学习语言的兴趣。第三,要不断加强彝族语言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只有充足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提高彝族语言的教学效果,根据目前的实际调查来看,我国高校培养的彝族语言教师远远不能够满足彝族地区的需要。随着彝族对外交往的不断加深,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也在不断加深,教师队伍不断减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彝族语言传承的重要路径。所以开设彝族语言的高校,要加强彝族语言学生的招生力度,扩大招生人数,比如西南民族大学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等,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学生的招生力度,加强地区彝族语言教师培养,能够有效地传承彝族语言。而且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才能够为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一定的教师队伍基础。高校培养出来的教学人才,不仅有专业的语言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为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作出积极的贡献。
毕摩在彝族语言传承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彝族语言传承的第一人,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广彝族语言和文化,而且有自己的经书,懂地理和天文知识,在彝族地区毕摩是知识文化比较丰富的人,而且毕摩的后人要继承自己上一代的职业,不断加强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保护彝族语言文化就显得更加重要,不仅要尊重毕摩文化,而且要不断加强彝族文献的整理与收集,由于民族观念的淡化,很多彝族的语言文字流传到彝族的农村和民间,加强彝族语言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对加强彝族语言文化传承和保护具有实质性的作用,而且在进行整理收集之后,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保存,比如以电子方式保存和以笔录的方式保存起来,这对彝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汉语作为我国主要使用的语言,由于汉族人口在我国占据决定性的优势,所以汉语广泛使用对凉山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客观实际存在的,无法改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之间的交流会进一步加强,汉语对彝族语言的影响也会不断加大。因此,如何加强凉山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彝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在当今时代就显得非常重要。凉山地区作为彝族人民的集聚区,凉山彝族语言是人民在长期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彝族文化特征,加强对彝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是彝族人民的需要,也是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要求。所以,加强彝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促进凉山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巴莫曲布嫫.“以诗论诗——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整体表征[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35.
[2]曲木铁西.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8.
[3]李亮.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分析[J].民族教育,2010:35.
[4]张华强.彝族语言文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5.
[5]肖清.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发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11,(7):45.
[6]黄丽华.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特点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201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