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辉
(曲靖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交通服务物流产业政策研究
赵光辉
(曲靖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分析了我国交通服务物流产业的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运输通道和网络有待完善、运输结构不尽合理、运输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及政策重点,以期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
交通服务;物流产业;公共管理;政策研究
(1)顶层设计。大部制改革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2013年,交通运输部开展了物流大调研活动,在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近期主要工作,提出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加快市场主体培育、信息化建设、市场环境改善和重点领域物流发展”等7大任务、26个方面的工作。《指导意见》的印发,对于统一全行业思想认识、把握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引导地方积极行动、给市场一个明确的发展导向等有着重大意义。
(2)物流大通道建设。交通运输部会同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结合我国物流运输格局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制定物流大通道建设的细化方案。近期将重点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经济支撑带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扎实推进物流大通道网络建设工作,补齐重要物流通道内铁路、水运等短板,完善通道功能,加强通道内相关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3)物流园区建设。结合《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十二五”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支持货运枢纽中功能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带动辐射力大的物流园区发展。该项政策有力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建设物流园区的积极性,加速了我国物流园区前期工作进度,提升了行业在推进物流园区发展中的话语权,对完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功能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2009年,交通运输部通过部省共建的方式,启动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示范工程。在中日韩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机制下,与日本、韩国建立起“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合作机制,努力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和跨国界的物流信息交换和共享。同时,通过对平台数据的挖掘分析,提升了行业管理部门动态信息服务、运输安全监管、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等能力。如依托区域节点网络,浙江省运管部门实现了对危险品运输的“联网联控”,通过对全省危险品运输企业电子路单数据监控分析与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危险品运输风险,有效提高了危险品运输的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
(5)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建设。2011年交通运输部与铁道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启动了首批6个集装箱铁水联运通道示范项目。截止2014年8月,6条示范通道共发送集装箱464万TEU,有效提升了铁路在港口货物集散中的比重。从2010年开始,交通运输部先后启动了四批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甩挂线路实载率明显提高,平均单位运输成本和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均下降了10%-2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6)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建设。针对城市配送、快递、农村物流等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商务部等6部委,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并联合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完善配送车辆相关技术标准及通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快递服务用非机动车辆技术要求”的标准规范。交通运输部开通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落实减免通行费等优惠政策,并提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六部门《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山东、江西、江苏等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农村邮政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7)政策法规建设。在物流产业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方面,交通运输部集中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推广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技术;积极与财政部沟通,反映“营改增”试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无船承运保证金替代制度,减缓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完善现代物流产业政策法规建设,从政策环境上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通知》等文件,加强与海关、质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努力提高货物通关便利程度和通关效率。
2.1 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铁路货运和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运输通道中运输方式的可选择性较差,重点地区或时段铁路运能不足,内河航运大运量、低成本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既导致大宗物资运输结构不合理,又制约了多式联运的发展;二是港站枢纽的功能不足,集疏运不畅,尤其是铁路与港口的衔接性较差,物流园区大多缺乏多式联运功能,导致大量重要物流节点的集疏运体系单一,货物集疏运中难以获得效益与效率的合理匹配。
2.2 运输组织化程度偏低
一是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缓慢,运输效率不高。铁海联运、滚装运输、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联运等发展缓慢,多式联运在整体货运量中占比较低。同时,由于网络化运输、甩挂运输、城市共同配送等发展缓慢,造成空驶现象严重,单车利用效率不高;二是货源和运力分散,缺乏有效组织,货运中介经营亟待规范。当前,我国大量分散的车货信息撮合业务由小型货代、货运经纪人、信息配载点等中介组织完成,普遍存在规模小、网络性差、组织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受到现有法规制度制约,无车承运人等新兴业态在我国发展举步维艰。
2.3 装备技术水平不高
一是运输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一方面车辆专业化、大型化、轻量化不足,汽车列车、厢式车辆、集装箱专用车辆、特种运输车辆及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发展滞后,所占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车型标准化程度不高,不仅车型分散,还有大量汽车出厂后进行非法改装,难以实现运输车辆的标准化;二是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一方面体现在电子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3G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程度不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运输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交换程度低,各种形式的公共信息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致使资源整合能力不强。
2.4 市场主体过散、过弱
一是我国市场结构不合理,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骨干企业,占货运市场90%以上的是以单车为主的个体运输户,市场主体庞杂,市场集中度低,运输集约化程度不高,由此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营不规范的情况仍较为普遍;二是企业普遍效益低,供应链整合能力不足,导致我国大部分运输企业仍然在低端、离散的初级服务领域过度竞争,企业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不足。
2.5 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跨区域、跨部门政策协调统一问题突出。交通运输是跨区域、规模经济性较强的行业,而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及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的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跨区域、跨部门的政策协调性、统一性较差,管理协调难度大,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依然突出;二是法规制度仍不健全。既有的一些法律法规适用性不强,或法律层次较低,执行效果差。大件运输、商品车运输、城市配送等领域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等问题,市场环境亟待完善。
3.1 加快完善物流大通道
(1)加快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我国物流需求的分布特点,适时调整相关规划,加强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完善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的空间布局,提高通道运输集约效应;重点建设中西部地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出海通道,西部地区连接西北地区的陆路通道,以及西部地区与中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和走廊建设,加快构建东北亚沿边物流带,打造面向俄罗斯、连接东北亚及欧洲的物流大通道。
(2)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运输服务能力。根据煤、油、矿、箱、粮等重点物资的产运销格局变化,结合已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优化通道结构和加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合理提升铁路、内河水运承担的货运量比重;重点推进滚装运输、甩挂运输、江海直达运输、铁水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在物流大通道上的应用和推广;提升物流大通道信息化水平,推进大通道沿线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3.2 全面提升物流节点服务水平
(1)继续支持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总结和评估已有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相关政策,联合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开展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项目,推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陆无水港”、“公路港”、陆路口岸物流园区、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及邮政快递作业枢纽建设;促进煤炭、钢铁、危险品等专业类物流园区网络化发展;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进一步理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机制。
(2)提升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服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现代化转运设施、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在物流园区中的应用;完善港站枢纽集疏运体系,强化港站枢纽对外通道与国家公路、铁路的衔接。开展集疏运通道示范工程,重点推进铁路“双进港一统筹”(即铁路专用线、铁路港前站进入港区,国铁和地方铁路统筹管理),以及港区集疏运专用公路直接连通高速公路或快速路。加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监测和绩效考评。建立物流园区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对货运枢纽(物流园区)进行动态数据更新和业态监测;推动建立由政府指导、协会参与、相关企业配合的物流园区市场准入标准及等级评估认定制度,实行社会化的物流园区考核评价机制及跟踪管理制度。
3.3 优化货运组织方式
(1)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重点推进大宗散货铁水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积极发展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运输,探索构建以半挂车为标准荷载单元的铁路驼背运输、水路滚装运输等多式联运体系。加强多式联运设施设备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加快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加强煤炭、矿石、粮食等重点战略物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2)加快发展甩挂运输。重点推动渤海湾、长江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滚装甩挂运输、公铁联运甩挂运输以及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运输和甩挂运输联盟发展,推进干线甩挂运输和城市配送衔接;制定出台挂车租赁、挂车互换的有关制度和规范,加快完善甩挂运输相关政策和标准。
3.4 支持农村物流发展
(1)完善农村物流组织网络。统筹交通、商务、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资源,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拓展完善既有农村客运站场的物流服务功能,推广“多站合一”的农村物流服务模式。
(2)加强农产品运输价格与成本监测。结合交通运输部正在开展的道路货运价格与成本监测试点工作,选择山东、海南等农产品产销大省,将其典型运输线路纳入监测范围,准确了解农产品运输市场运行动态并及时公布。
3.5 加快推进城市配送发展
(1)完善城市配送相关法规标准。推进建立城市配送需求总量、货类结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的调查分析机制;制定城市配送企业的运营服务标准,建立配送运输服务以及企业信誉的相关考核体系;推进先进配送组织模式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统一配送、共同配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配送企业开展“夜间配送”;推进干线甩挂运输与城市共同配送的一体化运作。
(2)加快城市配送车辆设备的更新改造。大力发展标准化载货汽车,积极推进厢式、冷藏等专用车型、轻量化车型的应用;引导货运配送企业积极购置全电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车辆;加快推进城市配送车辆标识化管理。
3.6 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1)加快形成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加快推动区域交换节点和国家交换节点建设,加快构建全国性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促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跨部门信息系统对接,探索推动交通运输部与海关、公安、工商、质检等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实现不同省市之间跨区域的物流信息交换,继续推进“公共平台”与日本、韩国、欧盟等其他国家地区的物流信息交换应用。
(2)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互联应用。提高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相关政务信息系统的开放程度,加强行业政务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拓展平台的服务功能,推动企业通过平台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积极引导物流园区、甩挂运输、海铁联运等示范项目依托平台开展系统对接和信息互联。
3.7 推进国际物流发展
(1)加快国际运输便利化进程。按照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国际经贸合作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签订双边、多边运输合作协定,加快国际运输便利化进程,畅通国际运输渠道。
(2)加强法规标准的衔接。促进亚欧大陆桥国际通道沿线各国运输法规、标准等的相互衔接和协调,开展欧亚大陆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优化通关环境,提高国际物流组织化、一体化水平。
3.8 引导市场主体集约化发展与模式创新
(1)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传统铁路、道路货运企业、港航企业、航空货运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链条,转型发展;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做大做强。
(2)培育中小企业联盟。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盟、联合、兼并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扭转市场主体过散、过弱的局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包括: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联盟在站场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运输装备更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企业联盟发展政策支持,鼓励联盟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拓展服务范围,构建跨区域联盟网络。
3.9 切实改善发展环境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调整市场准入条件,完善货运车辆相关技术标准,促进无车承运等新型组织方式及双挂汽车列车的发展;优化多式联运、大件运输、危险品运输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基本运载单元、快速接卸转运专用设施设备、信息化等的技术标准制订。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建立运政、路政、海事等部门的执法信息共享以及与公安、安监等部门间的执法联动机制;创新监督手段,加快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计重收费、治超等领域的应用。
(2)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省联网;完善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评价管理系统以及信息披露和查询系统,建立与公安、工商、保险等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4.1 制定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发展规划
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长江黄金水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国家重点经济区、经济带区域综合运输通道规划,进一步优化区域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布局,加快通道内重要铁路、内河水运建设,尽快打通关键节点和瓶颈路段。
4.2 开展多式联运示范通道建设
在典型地区开展多式联运通道建设示范工程,积极支持先进装备技术推广以及多式联运标准的“制修订”。一是大力建设长江经济带水陆滚装运输大通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沿线节点设施发展低碳、环保的载货汽车滚装运输,形成连接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中上游的物流大通道;二是推进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海铁联运大通道建设。大力发展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海铁联运,促进沿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三是沿京广线建设零担快运双挂汽车列车大通道。以运能的充分释放、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重点,在京广大通道若干区段内开展零担快运双挂汽车列车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并向全路推广,进而形成京广线零担快运双挂汽车列车大通道。
4.3 制定国家多式联运转运中心布局规划
结合港口体系和专业化运输系统,选取基础条件良好的城市为转运中心的载体,包含城市内的港口、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办理站、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物流枢纽以及多种方式的运输通道等资源,编制国家多式联运转运中心布局规划,指导和支持城市内支撑多式联运的项目和转运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4.4 完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投资补助政策
在总结评估“十二五”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投资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可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投资补助政策:一是聚焦重点。结合国家多式联运转运中心规划、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等,选择一批发展条件好、带动作用大、辐射范围广的物流园区,重点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推进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的建设;二是增量降补。借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相关支持政策,明确行业支持的类型与重点,拓展项目支持的覆盖面,降低单个项目资金支持额度。
4.5 出台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与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此项工作,通过指导意见,合理划分物流园区管理职责,明确物流园区在立项、建设、运营等阶段相关部门的职责,理顺物流园区规划机制。确定物流园区规划层次、规划主体、规划组织形式以及各层次物流园区规划解决的主要问题;保障物流园区用地,明确物流用地性质,适当降低对物流用地的投资强度要求,保障项目用地;支持港口企业与腹地物流园区合作,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创新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物流服务。
4.6 推进重要港站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
结合省公路网、铁路网规划和省内港口城市总体规划、港口规划,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由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的规划,由交通运输部制定针对港站枢纽专用集疏运线路(铁路、公路)的国家补助政策,统筹各种运输方式规划的衔接及功能匹配,指导地方政府处理好港站枢纽集疏运通道与城市交通的协同发展。
4.7 出台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
联合发改委、财政、商务、供销、工商等部门出台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指导意见,充分整合、共享资源,提升合力,明确各部门实现资源共享的切入点和机制,确定农村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着力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4.8 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行动
联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行动,重点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组织方式、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示范。
4.9 积极推动物流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政府间陆港协定》总体框架下,重点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东盟各国、日韩、俄罗斯间的道路运输的便利化、标准化进程,积极推进我国加入《TIR证国际货物运输海关公约》的进程;制定我国陆港总体布局规划,基于我国陆港建设的发展基础和现有条件,根据我国经济行政区划、沿海沿边口岸布局、综合交通条件等因素,完善我国陆港建设体系顶层设计,划分全国陆港节点城市层次,逐步推进我国国际陆港的规划建设。
4.10 进一步推进相关法规标准的制修订
加快修订《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法规。调整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无车承运等新型组织方式发展,探索建立小吨位普通货车豁免管理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加快推动《道路运输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的修订;健全多式联运相关标准,推进多式联运枢纽、基本运载单元、快速接卸转运专用设施设备、信息化等关键要素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研究制定零担货运企业及无车承运人的服务标准体系。
4.11 开展交通物流联动发展示范区及示范工程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联动推进”的原则,结合经济发展梯度差异、产业转移现实要求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在沿线省市设立交通物流联动发展示范区,开展交通运输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试点工程。
[1]赵光辉,田仪顺,李莲莲,等.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评述[J].综合运输, 2015,(6).
[2]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5,(2):1-5.
[3]赵光辉,田仪顺,李莲莲,等.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战略转型研究[J].综合运输,2015,(7).
[4]赵光辉.“十三五”期中国交通服务战略展望[J].改革与战略,2015,(5).
Study on Government Policy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 Service and Logistics Industries
Zhao Guanghui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Qujing Normal College,Qujing 655000,China)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ransportation service and logistics industries in China,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on such basis,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key points for the policy makers.
transportation service;logistics industry;public administration;policy study
F512.3;F252
A
1005-152X(2015)11-0047-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5.11.015
2015-07-20
赵光辉(1976-),男,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