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丕全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四川阆中 637400)
随着数学课程的难度加大,学生数学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差距拉大,出现偏科生现象,特别在中学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缩小两极分化的教学对策呢?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在数学初级学习中,兴趣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想学,愿意学。如果没有兴趣的培养,学习就没有快乐,学生也就没有继续学习的意愿,更谈不上学习成绩的提高。随着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适应性、学习意志上升为主要因素,学生往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表现为学习毅力不够,学习信心不强,随意放弃学习,这样就导致成绩下降。
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知识点的掌握往往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熟练的解题技能和技巧是完成学业的关键。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不能融会贯通,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学习后劲不足,就会造成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
数学课程很抽象,逻辑很强,不能用简单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填鸭式”“题海战术”,没有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着手,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重视学生的生理发育的差异,备课不备学生,讲题不讲方法,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造成学生听不懂,做不好,逐渐产生厌学、畏难情绪,于是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不能进入数学高级学习阶段。
学生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就能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教具的使用、电化手段的运用、课堂教学的参与,都是培养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途径。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战场,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也是横重要的。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说过:“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质量最首要的一步。
让数学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学科,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思考并回答的问题,是要下真功夫才能做到的。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相联系的,情感无处不在。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跟科任老师的情感密不可分,学生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或因喜欢某老师而加倍努力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要对后进生予以热情辅导,关注他们的生理情况,留意他们的心理诉求,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打破其“破罐破摔”的陋习,树立其自信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学生喜爱的学科,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学高为范,身正为师。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以人格去感召、吸引学生,让学生愿意听你的,愿意跟随你。要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其次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用益智题或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新鲜、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教会学生积极动脑筋、在合作交流中得到答案,在欢歌笑语中喜欢上数学这门课。
想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完一堂数学课确实不易,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学习好的,要严格要求,使其戒骄戒傲。对于中等生,要想办法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上课经常提问,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要多打边鼓、多督促检查。对于后进生,则制定合适的目标,教会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好高骛远。表扬和鼓励是法宝,爱心才是他们成长的土壤。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爱护学生,以心换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实行分层次教学,不搞一刀切,不拔苗助长,让全体学生身心和学业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分化有其客观存在的原因,但只要我们把握学生发展的特点,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就能赢得学生的心,从而缩小数学成绩分化的差距,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