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穿梭——中西文学对苏童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5-08-15 00:53
关键词:香椿树福克纳苏童

冯 倩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家善于塑造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张爱玲有她的“孤岛”,沈从文有他的湘西世界,莫言有他的高密东北乡,而苏童也有自己的诗意江南。他的作品大都是建立在江南这个地域而展开的,他的写作是一种典型的南方写作,是对南方文学中那种诗韵、性灵、优美、沉郁的风格的继承和发展。苏童又是一位受过学院教育影响的作家,当时西方文学、思想、哲学在大学盛行,这些对苏童来说是一种滋养。西方文学中的那种独特的技巧及文化思想让这个先锋作家新奇,他不断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尝试。如果说传统的江南文学的滋养是一种潜在的方式来完成的,那么他对西方文学则是一种有意的汲取。当然,这两种文学滋养在他的小说中是融合在一起的。从苏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穿行,也可以看到中西文学的审美建构。

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传承

作为一个地道的江南文人,苏童的小说是以江南为视角展开的,他笔下的故事多发生在烟雨江南。他所叙述的一个个故事都暗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可以说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传承也是促使其小说走向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他的小说当中,传统文学对苏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世情小说的抒写、历史神话故事的重塑以及晚唐颓靡哀伤格调的继承等三个方面。

1.传统世情小说的烙印

苏童小说大部分展现的是社会底层人民世俗化的生活,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香椿树街”系列与“红粉”系列,这些小说描绘出一幅幅纷繁杂乱的市井风情画。古典市井、世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的影子在这些小说里都一一有所体现,甚至还可以追溯到唐传奇、白话小说“三言二拍”等古典小说形态对他创作的影响。苏童曾经坦言:“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三言二拍’,它们虽然有些模式化,但人物描写上那种语言的简洁细致,当你把它拿过来作一些转换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一种乐趣,你知道了如何用最少最简洁的语言挑出人物性格中深藏的东西。”[1]乱伦与通奸以及不孝子故事情节通常在反映日常家庭题材的市井小说当中是常见的叙述题材。如古典市井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纳妾的途径要么先是诱惑有夫之妇然后通奸,要么是偷香窃玉,然后想方设法打压其丈夫,最后据为己有。苏童小说当中也较多乱伦情节,《城北地带》中父亲和儿子居然喜欢上同一个女人并为此互相吃醋,还有小说《妻妾成群》中颂莲失去陈左迁的宠爱后与陈家大少爷飞浦暧昧不清的纠葛等等。除此之外,偷情也是其小说以家庭为日常生活描写对象的世情小说中多见的情节,如《舒家兄弟》中父亲半夜翻窗与有妇之夫苟合却被儿子偷窥到,再如《南方的堕落》中茶馆老板娘姚碧珍与伙计李昌打情骂俏,让身染重病的丈夫自生自灭。不孝子形象在古典世情小说当中比比皆是,如《红楼梦》中到处惹是生非强抢民女的霸王薛蟠,还有风流成性的贾琏。苏童的小说当中也有这样一群人物,小说《菩萨蛮》中的独龙幼时被家人捧在手心,长大后与李方厮混最后惹祸上身进了看守所。

传统世情小说在苏童的小说当中还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上。苏童站在一个知识分子立场上多取材于市井民间,对特定年代市井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给予关注与呈现,反映了社会底层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在反映男女的两性题材当中,苏童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善于挖掘女性心理。对于“泼妇”与“荡妇”的形象塑造,苏童将之塑造得光彩照人,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既以一个欣赏者的姿态赏其“情”与“色”,又毫不掩饰她们性格中的缺陷。小说中较多地写到“性”,然而苏童主要是在渲染性之“丑”,种种畸形的恋爱充满小市民的色戒意识,让人不得不联想到道德训诫。在主题内涵的表现上,传统小说着重在铺陈繁华热闹的生活场景,而苏童小说虽然受到西方作家的影响,但在气质上是较为接近古典的,小说中表面看似是普通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悲剧却成为一种常态,往往突如其来。

2.历史神话故事的重塑

在苏童的小说当中,不仅有传统世情小说的烙印,苏童还善于汲取民间历史神话故事进行改编。他的长篇小说《碧奴》是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一改过去笔下女性的那种颓废色彩,塑造了一个忠贞、善良的女主人公碧奴形象。在小说当中,苏童将我们带到遥远的时代,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塑造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不管情节多么复杂,碧奴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终建立在“孟姜女哭长城”这一民间传说基础上,都是围绕丈夫被拉去做壮丁,自己不远千里去看望丈夫,最后发现自己的丈夫死了,而后自己哭倒在长城然后引发了自己忠贞、不屈不挠的、敢于反抗的一面。苏童敢于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民间故事进行重塑,展现了他对远古世界的一次深情回望。此外,他的小说还不乏历史故事题材,这在他的小说当中主要表现为帝王系列小说,例如《我的帝王生涯》还有《武则天》,都是对帝王传奇人生的一种书写,只不过他们都是在一种新历史主义下的创作,新历史主义下的小说大都是基于历史事实的描写但是又不完全遵照事实,含有一定的虚构。总归来说,都是对古典文学的一种借鉴。

3.晚唐颓靡哀伤的继承

著名学者张学昕曾经就苏童的小说语言做过细致的分析。他提出,苏童的语言既有“抒情性”的一面,又有“古典性”的一面,其在追求先锋叙事的同时还坚守着古典情怀。那么他的“古典性”出自哪里,又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笔者认为,苏童小说的古典性与晚唐时期颓靡哀伤的文风相一致。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而诗歌成就在唐朝时期就达到顶峰。曾有这样的说法:“初唐的诗风是靡丽华美的,盛唐的诗风是雄放飘逸的,中唐的诗风是萧瑟孤寂的,而晚唐的诗风是感伤沉寂的。”[2]到晚唐时期,矛盾重重,社会状况每况愈下。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那些文人士大夫即使有满清抱负也无处施展。身处风雨飘摇的社会,诗人们感叹的是身世浮沉,满腹牢骚。因此在诗歌当中与那残破衰败的人事融合在一起的便是诸如夕阳、秋色等凄凉的自然景象。苏童的小说具有浓厚的颓靡哀伤格调,表现在他用如水的语言讲述家族的破败、人类无法满足的欲望以及死亡。在他的小说当中,无论是书写生命的无奈与凄婉,还是着意于消极、伤感、颓废的人生形态,都与晚唐诗歌的那种世纪末情调颇为相似。在小说《妻妾成群》中,苏童选取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意蕴的词语和意象:海棠、紫藤、雪、菊等等,颇有些唐诗宋词的意境。选取这些具有传统意蕴的词语为他的小说增添了一种颓靡基调。

二、对西方文学的借鉴

苏童是一个接受学院派教育的作家,在他开始写作的时代,正是西方文学和文学思潮涌入的时候,学院派的教育使他比较系统地接触到西方现代文学的滋养。相对于其他作家对影响问题的追问程度,苏童从不隐晦表达他对西方文学的喜欢。苏童曾经说过:“以我个人的兴趣,我认为当今世界最好的文学在美国。我无法摆脱那一荏荏美国作家对我投射的阴影,对我的刺激和震撼,还有对我的无形的桎梏。”[3](P32)他还说过:“我读到一些优秀的作品,它们就有那种我向往的‘光’,譬如卡佛的一些短篇《马辔头》、《简单之极》,譬如塞林格《献给艾丝美》,譬如巴思的《迷失在开心馆中》等。我真正喜欢的往往是这样优秀的短篇。它们对于我是一种永远的诱惑和动力。”[3](P34)这些描述无不一一体现苏童对西方文学的热爱,西方文学成为苏童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他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上都鲜明地折射出西方文学的阴影。西方文学对苏童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塞林格式少年视角、香椿树街与约克纳帕塔法县以及马尔克斯式的叙述语言。

1.塞林格式的少年视角

苏童在《寻找灯神》中曾经说过:“对于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一度迷恋使我写下了近十个短篇小说,包括《滑轮车远去》、《伤心的舞蹈》、《午后故事》等。这组小说以一个少年视角观望和参与生活,背景是我从小长大的苏州城北的一条老街。”[3](P46)的确是这样,塞林格对苏童的影响是深远的。从苏童的作品《桑园留念》到他的作品《城北地带》,苏童用10年时间经营着自己的“香椿树”系列小说,塑造了一批活跃在香椿树街躁动不安的街头少年形象。为了书写具有独立的、本真状态的少年形象,苏童全面吸收了塞林格式的少年视角来展开叙述。苏童小说塑造了许多少年人物形象,以少年的视角出发来评判和审视世界,抒发少年在成长过程当中的迷惘、彷徨、躁动、孤独、悲哀等各种矛盾心理及心理情绪,这与塞林格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的霍林顿这个人物是如出一辙的。例如,《城北地带》里的那一群少年,整日游走在喧嚣、湿热的南方大街中,内心寂寞、孤独。这样一群少年既桀骜不驯,又懵懂无知,渴望被理解又得不到理解,渴望被尊重又得不到尊重。于是他们将内心的孤独外化为一种暴力和血腥,成天游刃于打打杀杀组建帮派,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正如他在《少年血》自序中所写的:“一条狭窄的南方老街(后来我定名为香椿树街),一群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南方少年,不安定的情感因素,突然降临于黑暗街头的血腥气味,一些在潮湿的的空气中发芽溃烂的年轻生命一些徘徊在轻石板路上扭曲的灵魂。”[3](P37)这是苏童对他少年视角的青春系列小说最好的总结,对青春期少年情感及心理的最贴切描述。

2.香椿树街与约克纳帕塔法县

许多中国当代文学作家都曾经表明福克纳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对他们的创作有一定的启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称福克纳是他文学创作的导师。他指出正是由于受到福克纳在文学创作中造就一方天地的启发和影响,从而自己也将“自小熟悉的高密东北乡变成一个自己的‘文学共和国’”。至于苏童,他在多次的访谈中都提及福克纳对他的影响。他曾经提到:如果将美国文学开一份书单,他会从福克纳开始,一直到约瑟夫·海勒。他一直期待着福克纳作品的译者李文俊将其作品一部部翻译出来,并且将福克纳置于书单的第一位,由此足以看出苏童对福克纳的推崇程度。

福克纳对苏童创作的影响源自他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系列小说与苏童笔下的香椿树街有着某种精神关联。苏童自己也承认他所创作的“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是受到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系列小说的启发。福克纳文学作品中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其实是与当地的南方世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系列小说,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加工。而苏童笔下的“香椿树街”系列题材的创作也是如此。在苏童所创作的那个世界当中,依稀能见作者自己的影子。当香椿树街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时,他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觉得自己似乎也可以有一个邮票大的一块地方”。

3.马尔克斯式的叙述语言

在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有一句经典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着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在马尔克斯式的这个开头中,他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这种倒叙手法,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等三个不同的时段打通融合,形成一个无始无终、封闭的圆,使读者以一种更开阔、更具普遍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苏童将这种预叙时间方式借用到他的小说当中,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故事进程,让读者常常在解开谜团与遇到谜团中困惑、徘徊,常常在道破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后,在使读者惊奇化为乌有的同时,也使读者关心在此间发生了什么导致这样的结局。例如,《外乡人父子》:“许多年以后我还记得那个高大的的身影在暮色中散发的孤独气息。”《妇女生活》:“娴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总说她有一种眩晕的感觉,她似乎预知孟老板的出现会改变她以后一生的命运。”[4](P118)又如:“昔日的美貌和荣华富贵随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它们如此短暂脆弱,她甚至无法回忆一九三八年命运沉浮的具体过程。多少年来她已习惯于把悲剧的起因归结为那次意外地怀孕。”[4](P120)又如《罂粟之家》写道:“后来沉草回忆起那天的归途充满了命运的暗示。”“而我知道那次昏厥是一个悲剧萌芽,它奠定了刘家历史的走向。”[5]苏童善于将这种逆向因果关系借用到小说中,一方面不断阻碍叙事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这种向后预言的时间修辞也展现出作家的宿命观与人世无常。

通过对苏童小说文本的分析,可以丰富现代小说理论,对小说写作可提供借鉴的资源。作为一个汉语写作者,在如何突破“影响的焦虑”寻找到表达自我经验的方式,如何融合传统叙事资源和现代叙事资源,苏童无疑找到了很好的出路。他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穿梭,可以看到他对中西文学的合理把握。

[1]林舟.永远的寻找——苏童探访录[J].花城,1996(1).

[2]傅道彬.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3]汪政,何平.苏童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苏童.妇女乐园[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5]苏童.罂粟之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香椿树福克纳苏童
浅谈苏童小说《刺青时代》中的创伤书写
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会开花结果的香椿树
家乡的香椿树
结果的树长不高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香椿树上长鸡蛋啦
没见到他
被冤枉
从《碧奴》看苏童的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