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二平,杨 倩
(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 主要是对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更加专业化、深入化的教学。一年级的研究生主要是在上课。而在本阶段的上课不同于以往的上课形式。以往我们上课只需要带着耳朵听,但在这个阶段老师都是只在前几周讲一讲课,上的课也大多没有固定教材,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看文献、然后作报告,而且每学期至少有4~6 门专业课需要作报告。不仅如此,当下各高校教师对采用“组会”或“研讨会”的形式也十分热衷。这是指一种课下学习的形式,它分为两种:由几个研究领域相关的老师和他们带的学们组成的每周固定召开的研讨会称为大组会,相对的小组会就是指单个师门内的研讨会,召开的频率是一周一次。每次研讨会由几位学生作关于本人研究进展或领域内所读文献的报告。把这些综合起来统计出一年级学生平均每学期要做将近10次报告!除去每学期刚开学的几周和期末的考试周,几乎每周都要做一次报告。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总会听到学生对报告的抱怨了。
研一的学生需要拿出大部分时间上课,那么准备报告的时间就很少了。如此仓促的读完文献往往让很多学生形成了读文献不求甚解的习惯,以至于把看文献、作报告当作老师交代的任务而非学习。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压力大还因为他们刚刚从大四比较松散的教学环境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些措手不及。甚至大部分人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没有清楚的认识,暂时还不能适应,等等。面对研一大量的课程和空前的报告量疲于应付,而收效甚微。综合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一年级的学生确实要求很高,这种高要求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高压力。据不完全统计,硕士研究生的辍学率高达五分之一。虽然这里的影响因素众多,但是学业压力以及其导致的适应困难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面对的问题不仅是研一的学生学不到知识,还有学业压力导致的高辍学率。
对这样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这两个问题本身是同源的。我们做个简要的分析:首先是因为研一学生需要上研究生阶段的大部分课程并且大多数的课程要求学生作报告。此外,课下的研讨会研一学生也要参与,导致每学期的任务很多,贪多以至于“嚼不烂”,就是没学到东西。还因为任务重产生较大的学业压力,导致一些学生做出退学的选择。
从分析中我们便清晰地理出解决办法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是“简而精”,即用精简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水平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我们要从“精”“简”两方面入手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
“精”是指在一年级的课程要“精挑细选”。当前研究生学位课程的设置存在本科化的倾向,而应该主要设置的那些与研究息息相关的课程较少,如研究方法、统计软件之类。研究生的研究方法训练是个薄弱环节。“精”一方面是指所学课程要与研究密切相关。毕竟研究生的课程应该以日后能更好地研究作为出发点。多为学生设置一些做研究必需的方法和思维习惯。
之前我们说的很多课程要求学生读文献、做报告,那么读哪些文献,怎么读?就成了“精”的另一方面。在刚开始课上阅读文献时,老师通常会拿一些国外学科内高水平的文献综述来研读(如Handbook 上面与本学科相关文章)。这种形式非常符合当今研究生的培养目的:研究生必须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文献中获取学科最新进展、开展研究是搞科研的必备前提!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这种方式也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但是采用这种上课方式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1.学生选读的文献应该是由任课教师指定的关于本课程领域内的,不能由学生自己选择要报告的文献。因为大家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你对自己所研究的内容可能比较熟悉,对一些专有名词的掌握也比较充分,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领域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即使你讲得再精彩,别人也听不懂。往往出现台上天花乱坠、台下昏昏欲睡的现象。
2.在研究生阶段的课上学习还普遍存在教师论文指导不深入,缺乏系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讲完之后,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所讲的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还应该对文献的结构、逻辑进行分析,教给学生掌握梳理文献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看文献,起码要让学生明白文献的各个部分是在说什么、有什么作用。
前面探讨的主要是研究生课上教育教学方式,而对于当代研究生来说,参与导师的项目或自行开展研究是必然的。不仅如此,以往的单学科研究已不能满足我们对知识深入认识的需求。所以研究生的教育不仅体现在课上,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课下的教育。而探讨研究生课下的教育,必须结合当今各学科领域研究者的成果。我们知道,现在国内外的大部分高校的各个学科领域都已基本形成或正在形成相关联研究方向共同合作的研究团队。这样一种研究潮流必然导致一种新形式的“课下教学模式”的诞生。所以,在抓好课上教育的同时重视课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导师在这样的课下教学模式中应该引导学生和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以及在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其实在现阶段国内的很多高校也已经形成这样的课下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研一的学生来说却造成了压力过大的问题。每学期多达十次组会报告,使大部分研一的学生叫苦不迭。
我们所说的“简”就是简化学生任务,从而减轻学生压力。那么我们不妨从这方面简化学习任务,不安排研一的学生在研讨会作报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刚进入研究生生活的学生有充分适应的时间,不至于一上来就被繁多的报告吓倒。研究生教育应当与研究生身心发展相适应。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信息传递式教学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研讨式教学。这样的转变是可喜的,但对于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变化是突然的、难以适应的。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来看,我国每年硕士研究生辍学的人数始终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5%左右。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教改对各阶段学生造成的影响并积极思考解决对策。
[1]姚利民.朱黎旻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56-59.
[2]曹淑江.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指导硕士学位论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0).
[3]邹波,郭冠妍.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7(21).
[4]王战军.加强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