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丽
(广东省中山市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实验为基础向学生讲述某一物质的性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能从表象上来记忆物质间是否反应,但不能从根本上归纳得出规律,致使学习效果不理想,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作用的结果。共同元素迁移说要求学生能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索。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早期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 世纪初创立的,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桑代克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继承人,提出了共同要素说,他认为学习迁移不是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而是在两种情境中同时成立的反应,当两种机能有了相同的因素,一种机能才会影响另一种机能产生变化。
金属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金属的通性和特性,能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应该具有的性质,从而能够判断金属能否与一些物质反应,以及反应的条件;能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判断反应的产物,体会化学从实验到理论、从理论到实验的相互贯通,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以及正确推断的能力。
桑代克提出的共同要素说强调学习迁移的发生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因为在一种情境中所成立的反应不能迁移到其他一切的情境中。只有当两种机能有了相同的因素时,这一机能的变化才使另一机能也有变化。第二机能的变化在分量上才等于与它的第一种机能所共有的元素的变化。比如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可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因为化学方程式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从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出发,在金属性质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共同要素说的理论观点,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突出强化过程。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4Na+O2=2Na2O;2Na+O2
2.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3.与非氧化性酸反应:2Na+2HCl=2NaCl+H2↑
4.与盐溶液反应: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我们知道,金属钠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由于条件不同,产物也不一样,钠在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是初中化学中没有提到过的金属的一种性质,金属越活泼越容易与水反应。金属钠与盐溶液的反应也由于金属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盐反应而与其他一些较不活泼的金属不同,因此在后面学习金属镁、铝、铁的性质时,抓住共同要素进行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前面的知识,接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金属镁时,由于镁的活泼性比金属钠弱,因此有些性质有差异,但也有共同要素。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由于镁不及钠活泼,反应只能生成氧化物和对应的二价镁的化合物;镁与水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反应很缓慢,产物与钠和水反应相同,生成碱和氢气;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氢气,与金属锌和铁相同;镁与盐溶液反应就是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与钠的不同,但和金属锌和铁相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共同要素,注意强化已学知识,例如:
金属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2Mg+O2=2MgO
2.与水反应:Mg+2H2O
3.与非氧化性酸反应:Mg+2HCl=MgCl2+H2↑
4.与盐溶液反应:Mg+CuSO4=MgSO4+Cu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实际的物质入手,让学生理解金属之间的共性和特性,镁和钠一样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非氧化性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但是镁的活泼性不如金属钠强,因此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只能产生氧化物,与盐溶液反应就是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在学习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之后讲授金属镁的相关性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出发,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前面的知识,加深对旧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起到促进作用。
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启发式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强化刺激,反复练习,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体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能够做到共同要素的迁移与应用,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新授课中强化旧知识,形成健全的知识网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孔晓明.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战线,2008(03).
[3]黄朝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反比例函数的教与学[J].吉林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