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新态势

2015-08-15 00:53车勇成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终端

车勇成

(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广东 深圳 518000)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已达6.52亿之多,庞大的数字背后隐现出海量的信息沟通及惊人的传播速度。随着4G 和“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移动通信产业与传播媒介的融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引起了包括新闻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最新版《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将移动媒体分为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手机小说等多种形式。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整合了移动媒体的新形态,使移动媒体给新型新闻发布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传播环境,逐步发展为集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生活娱乐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于一身的新型媒介,对传媒生态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体行业在传播终端、传播渠道、传播形态上已经形成了新的力量对比,有专家预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媒体将更富实力、活力与竞争力,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势必对社会发展和新闻环境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一、移动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

基于移动网络的新闻客户端、社交网络、即时通讯类等,是媒体在移动网络上的拓展。移动新闻媒体作为一类相对独立的媒体形态,以视听内容为核心,借助互联网等各种新型技术手段传播,借力于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将新闻的力量扩展到移动终端方面,对现有媒介格局产生持续而重大影响的效应已经显现。我国移动新媒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以遥遥领先的用户规模、丰富多样的业务形态、多元竞争的产业环节,实现了与世界移动新媒体的接轨。近年来,视听新媒体在与传统的媒体、通信、影视、网络等的广泛融合与发展中,以网络广播影视、IP 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新业态已然是风生水起,而今又日新月异,未来将蓬勃发展。

在内容提供方面,移动新媒体已经形成自制、沉积、版权购买、用户上传、合作集成等多渠道的内容来源。其中,传统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内容以其品质和公信力在视听新媒体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而民营机构在内容的制作和发布方面灵活多样、成长迅速,成为视听新媒体市场上的一股活跃力量。

在网络服务方面,移动新媒体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了传统媒体各自的优势。广播电视网是广播类视听业务的基础网络,并逐步成为互动类业务的重要力量;电信网由于其在用户数量和传输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传输互动类视听新业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各有所长,其所承载的视听新媒体业务也各有特点。

在终端产品方面,接收视听内容的终端,突破了传统电视机、收音机等功能单一的局限,扩展到可上网且功能多样的电视机、电脑、手持终端等多种电子设备。电视机向平板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电脑显示终端向大屏幕、移动化方向发展;手持终端向融合化、智能化、平台化方向发展。手持终端产品包括手机、MP4、小型平板电脑等,类型最为丰富。

在用户消费格局方面,网络、手机等播放视频与音乐以及公共视听载体等各类视听新媒体的用户群体及规模迅速扩大,给传统广播影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与传统广播电视单一的接收和消费方式不同,视听新媒体形成了直播、点播、回看、搜索、网络社区等多种行为方式。其盈利模式除了传统的广告外,还拓展出包月收费、按次收费、版权营销、寄生模式、服务托管、线下活动等多种营销模式,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二、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

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在组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上并没有很大差异,然而移动互联网在使用的便捷性、传输的即时性、定位的精准性和数据的移动性等其他层面的独特性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却是传统互联网所无法企及的。同时,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互促进,移动智能产品的日益丰富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使移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信息传播的便利性。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方便与快捷尤其体现在其无线信息数据传输的便利上。移动网络及智能产品的涌现,带来了传统互联网络和PC 机所无法比拟的便利性。尤其是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手机,以其触摸屏引领科技与时尚,其快捷的操作方式征服了众多移动终端的消费者。结合移动终端设备利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在网上获取各类信息。

信息终端的实时性。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在无线移动状态下接入网络,使用互联网服务以获取即时资讯,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终端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利用这个特性,终端用户可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及时的、实时的、高效的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服务。

信息传播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综合上,更体现在渠道的组合上。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消息从仅限于文字,扩展为可以接收诸如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消息。从传播渠道来看,移动互联网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更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产品——诸如微信一类的通讯产品来实现文字、语音、图片等综合信息的传递,甚至能够实现实时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功能。

信息传播的私密性。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更具私密性,信息的一对一传播、定向传播更加精准、高效,个人信息保密的程度更高。

三、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特点

在内容要素上,相对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的要素更为丰富。传统媒体的要素是内容加形式,互联网媒体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社交要素。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情境的意义突显并被极大强化,移动互联网扩展为内容、形式、社交加情境要素的结合。与情境时代密切相关的五大要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移动传播业已发展成为基于情境的服务,更加强调对环境的感知和信息的适配。移动互联网致力于满足用户的个体偏好,基于空间或情景提供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盈利模式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手段更为多样化。与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媒体以强制性广告为其主要的盈利方式有所不同,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则是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互动性、可选择的营销策略,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特点,凸显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付费服务、在线交易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盈利重心。

在创新态势上,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手段更为多样,互动空间更为广阔,资讯内容更为丰富。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媒体的创新点基本只局限于内容方面,发散及外延的创新手段是十分有限的。移动互联网基于内容、关系、服务而延伸的创新手段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场景应用的多样,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前景。

四、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近年来,世界知名报刊被迫停刊或被收购的消息不绝于耳。2013年,美国最负盛名的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一举震惊整个传媒业。紧随其后,《纽约时报》亦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了旗下《波士顿环球报》《新闻周刊》也告别了纸质时代。其他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也没有了纸质版。未来的报纸可能不再是以印刷的形式,而是以电子媒介的形式呈现,掌握丰富及时的讯息内容再加上适应时代发展的展现方式,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其实是很明确的。

我国大多数传统媒体还没有关门大吉,但是危机感已然强烈,传统新闻业受到了新媒体的强力冲击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向新媒体转型是目前各类型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传播媒介性质的转变、受众阅读习惯的渐变、媒介操作行为的改变,使得传统媒体受众面日渐收缩,并且随之带来了广告收入的大幅下降,传统新闻业的颠覆性变革已经悄然开始。

与传统媒体和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虽然在信息载体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在信息内容上对传统媒体依赖依然存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资讯的快速浏览是用户的主要体验之一,而新闻的生产仍然是传统媒体的强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高质量的新闻仍然要依靠专业媒体来完成。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新的传播媒介的特性,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未来甚至可能是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等,否则传统媒介将仅成为新闻内容的生产方,而新闻的传播渠道和发布平台则将被移动媒介牢牢掌控,前者的盈利空间将被极大压制而迅速萎缩,以致出现前述被新兴移动媒介所收购兼并的不利局面。传统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资源及采编的相对优势,推出适宜移动互联网搭载的内容形式,适时而合理地利用用户碎片化的时间资源,这对开发并吸引年轻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为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五、关注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的第五媒体

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报纸被称为第一媒体,广播被称为第二媒体,电视被称为第三媒体,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革新飞速、发展迅猛,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覆盖率不断扩大,使其一跃成为社会主流媒体,“第五媒体”应运而生。第五媒体的载体是手机和其他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而其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门户、手机报纸杂志、手机电视、手机社会网络、手机微博、电子阅读、二维码等。第五媒体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中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技术、终端技术、手机网页浏览及显示技术、视频传输技术、电子书显示技术等多个方面。第五媒体的受众是使用智能手机或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的用户,其市场规模发展的基础主要为手机用户、手机网民以及智能手机的规模。预计到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将达到13.8亿,其中手机网民将达到10.6亿,渗透率接近77%。未来这些用户都将成为第五媒体潜在的受众群体,届时,第五媒体的受众规模将远远大于其他媒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在规模上将跃居“第一媒体”。

在现代生活中,消费者生活的时间、空间等资源更加碎片化,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被各种媒体所分散。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媒体也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随着媒体类型的演进,消费者的注意力逐渐从报纸、杂志转向广播,进而又转向电视,当代又从电视转向了互联网。由于第五媒体的承载终端和应用形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区别,相较其他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等具备受众群体广泛、内容源于生活、获取途径多样、传递即时准确、对象相对具体、信息较为可信等特点。

第五媒体具有的诸多优势,如传播范围广泛、精准高效、互动性强等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将变为替代关系,它无法完全脱离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而单独存在,必然要实现各类型媒体的融合发展。例如,新闻资讯、影视文学,既可以通过纸质印刷品传播,又可以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媒体传播,还可以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社交网络、微博等也同样向着互联网和手机等跨平台融合的方向发展。

目前第五媒体虽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其发展势头强劲,随着更多更好的应用形式的接连涌现,也必将带来更快生长的产业格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优化的商业模式。

[1] 李莹.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变化[J].新闻世界,2012(09).

[2] 綦星龙,卓光俊,张小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 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3(10).

[3] 於娅娅.浅议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新闻世界,2014(10).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终端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基于3964R协议的多控制终端加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