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在聋校阅读课堂上的应用

2015-08-15 00:45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21期

● 邹 敏

一、问题的引出

在传统的聋校阅读课堂教学中,一般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最后进行总结。对于达到言语理解阶段的听障学生而言,可以较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对于没有达到言语理解阶段的听障学生而言,他们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即使是在高年级阅读课堂,也有不少停滞在初级言语理解阶段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不爱说话,通常只用几个简单的词语与人交流,语言能力发展缓慢,对阅读缺乏兴趣。在知识面和信息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每一位聋生动起来,调动其积极性与参与度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平板电脑就是一个大型的移动图书馆,一个多元化的沟通交流平台;拥有了平板电脑,教师与学生可以自由地了解新闻,学习知识,探索世界。因此,对于阅读课堂而言,平板电脑的运用将是一个新的起点,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参与性都会有所提高。教师可以让听障学生集体阅读同一本书或依据每个人阅读能力读不同的书,检查阅读的速度和内容,整合阅读信息,拾遗补缺,特别是高年级听障学生中言语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更可以为其专门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增强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二、平板电脑在阅读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六年级的听障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量积累。但阅读时往往局限于文字表面,不会进一步去追问书籍的相关信息,例如作者生平、写作意图、写作背景等。因而,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名著,要求他们在平板电脑上认真阅读,尤其要关注与书籍本身有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中,笔者围绕特定的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形式完成任务,达到有效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例如,让学生课前阅读《伊索寓言》。由于《伊索寓言》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不易激发六年级聋生的兴趣。因而,笔者将本节课的目标锁定在自主学习《伊索寓言》的创作背景上,着重揭秘作者伊索与《伊索寓言》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疑问引发思考

(课前)学生用平板电脑自主选择播放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狼和男孩》、《农夫和鹳》……

1.谈谈寓言故事的特点:故事启发道理。

2.了解听障学生课前阅读《伊索寓言》一书的情况。

3.《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

(二)任务引领学习

1.《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吗?利用平板电脑进一步了解《伊索寓言》的创作背景,揭秘作者伊索与《伊索寓言》之间的关系。

2.布置学习任务。第一步:请同学们使用手中平板电脑上网搜索学习资料。男生搜索《伊索寓言》,女生搜索伊索;第二步:把你认为重要的资料复制、粘贴进备忘录中;第三步:细读备忘录中的资料,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你对学习资料的印象。男生汇报《伊索寓言》,女生汇报伊索。

3.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4.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进行现场操作。

5.教师巡视,实时指导。

(三)自主整合任务

1.汇报搜集的资料。

2.教师板书,提取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整合有用的信息,厘清思路。

4.根据关键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四)集体完成任务

一般而言,看到书名《伊索寓言》又见作者栏署名,便会认定《伊索寓言》一定是伊索写的。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伊索寓言》是伊索口授,经后人流传,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是古希腊人民集体创作的故事集,反映了古希腊人民的智慧。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聪慧的伊索,因此编纂了《伊索寓言》一书,署名伊索。

网络给了人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只要我们能认真阅读,整合信息,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物。

三、教学经验反思

通过利用平板电脑,笔者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升了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科学技术让教师能够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边做边鼓励,让聋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以下是几点经验。

(一)设定教学的目标

1.通过网络媒介及平板电脑,聋生能够独立搜集资料,并能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取舍,学习整合资料的方法。

2.通过课堂学习,自主探究寓言的特点,了解《伊索寓言》的创作背景,推理发现伊索与本书的关系。

3.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交流读书的方法,培养听障学生读书做笔记的意识和习惯。

(二)罗列教学的程序

在阅读课的任务学习中,笔者遵循“搜集——整理——整合——组织——表达——练习”的程序,带领聋生深入探求新信息和新知识。平板电脑是新时代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它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提升了探究知识的能力,为新型学习创造了便捷有效的路径。整堂课的设计,从目标到过程再到练习,都进行语言训练。师生与平板电脑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也都离不开语言的积累与探索。听力障碍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训练。

(三)依循教学的特点

任务学习要从第一条要求的推理和讨论开始,在不能得到肯定结论的时候,依次增加线索,直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学习任务非常明确,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操作平板电脑的自主学习流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请同学们使用平板电脑上网搜索学习资料;第二步,学生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资料复制、粘贴进备忘录中;第三步,细读备忘录中的资料,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你对学习资料的印象。就这样,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前一步骤是下一步骤的前提。

(四)师生的角色定位

在任务设计中,如果教师和学生有着明确的角色定位,任务就会更加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在这节课中,教师既是任务的参与者,也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始终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围绕《伊索寓言》,教师有侧重地引导学生进行收集整理工作,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纷纷组织语言,逐条罗列信息,整合资料。

在聋校高年级阅读课中,平板电脑的应用提升了聋生的阅读深度与广度。之后,笔者又运用此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绘本阅读的研究,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书本间、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平板电脑间的多边互动,是以教师布置的任务为引子展开的。期间,聋生的创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因为表达的欲望强烈,语言能力的提升也很快。

[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孔凡成.语境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陈军.新课程视野中的——聋校语文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