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学忠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石门九年制学校)
有教育专家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查。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有效的,由此可见,一节成功的课少不了提问,而其中有效提问更为重要。关于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设置、关于有效提问的回答等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机械化的记忆方法成了首选。机械式的记忆短期内孩子们可能会牢记,但时间稍长也会遗忘。如何来选择设置有效提问呢?符合情景,精心准备。上课文《山雨》有一位老师专门把这节课放到下雨天来上,先合上课本,根据此情此景进行提问:雨怎么来的、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对于亲眼见到的下雨情景的小家伙们回答得很卖力,于是课文中原本费力要讲的许多问题在老师逐一地提问下统统简单起来,有学生对课文中的这个比喻觉得不恰当:“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随即,老师带了几个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听雨落在不同的地方,声音有何不同。最后学生走进教室陈述了他们的所见所闻,老师趁机解释比喻句中喻体的合理性。后来这位老师发现每逢写下雨的作文,班里很多学生写得都很生动,也让作文增色不少。
有一个笑话讲到,将小孩子分为三六九等,处于班级最末的孩子最后却可能会是总统,所以老师对他们应该客气点。笑话归笑话,但老师在聆听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的确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孩子付出的努力,因为无论面对班内的学生还是讲台上的老师,小学生已经逐渐形成自我价值的意识,这会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渴望解决问题,来满足他们心中的成就感。因而,问题一旦提出,讲台下的每一个小脑瓜都在飞速运转,同时因为学习能力有别,有的学生很快可以想到,但也有学生要思考良久。在这样的情况中,老师就不能只盯着答案不放,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举止,肯定他们的思考过程。
小学语文课堂不同于其他,常常需要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才能让他们给出的答案更完美。一年级的课文《一去二三里》,上课时老师做了特别精心的准备,刚开始课堂内容进行得相当顺利,他们表现特别好,说到最后一句,老师拿出了提前准备的几支玫瑰,让第一排的两个小朋友站起来闭着眼睛闻花香,本意是想让他们体验花之香,或许他们有些紧张,说闻不到,下面的学生开始发笑。于是,老师让他们睁开眼观察花儿的美丽,都说美,还说家里种的凤仙花也没香味,和老师拿的花一样好看,于是老师趁机说:“八九十枝花,好多好多花,有香味的没香味的都美极了!”同样,在课堂上小学生有时候回答问题不光是不依照标准答案,有时候甚至会是“答非所问”,但就在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中却体现出学生最美的童心。四年级的一节作文课上写《我的妈妈》,有一位学生先口头陈述:妈妈身体不好需要动手术,我很高兴……全场一片哗然,学生憋红着脸不说了,在老师反复地鼓励与劝说中,学生终于嗫嚅着说:妈妈平时总说她的心里像装了药似的苦,通过这次手术我想告诉大夫让他给妈妈往心里装点糖。
表扬是完成提问后老师对小学生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鼓励,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十分渴求老师的肯定,这会让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但同时也要注意表扬的适度性:不能总集中在班里一小撮学生的身上反复回答与表扬,这难免会让这些学生滋生骄傲的情绪。因而提问完成后,即使对问题回答得不尽如人意甚至一言不发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与期许,让他们不能停止思考的习惯。
课堂有效提问的活动由老师发起,因而一次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多取决于老师,除了精心地准备问题,同时在陈述问题时老师务必清晰地说明问题,否则,学生多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发问,最终造成答错了或答不上来的挫败感,最后,不要设置过多超出学生知识面的问题,虽然教师的补充会让他们获得最终的“答案”,但内心的无成就感却会让这些小学生对语文失去信心与兴趣……
提问这个教学环节对于一堂完整的课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有效提问,教师更应该认真对待,好的问题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他们在一样的课堂时间里能得到更多更广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