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单亲视障学生教育现状研究——以浙江省盲人学校为例

2015-08-15 00:45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盲校单亲单亲家庭

● 吕 丽

由于各种因素和家庭变故,越来越多的视障孩子生活在“单亲之家”,他们中的大多数变得自卑、自闭、敏感,性情焦躁。生理缺陷加之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盲校单亲视障学生的教育复杂性更加凸显。本文以浙江省盲人学校为例,对单亲视障学生的现状及其在校行为表现等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引起对相关教育问题的重视。

一、盲校单亲视障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盲校单亲学生的数量

浙江盲校现有学生总数为235 人,从学前到高中(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下文为表述方便,职业高中简称职高,普通高中简称普高),共有24 个班级。通过调查,发现来自单亲家庭的视障学生有33 人,其中跟随母亲的有12 人,跟随父亲的有21 人,单亲视障学生所占比例达14.1%。在24 个班级中,只有6 个班级没有来自单亲家庭的视障孩子,只占全校班级总数的25%。相对的,有视障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班级所占比例为75%,每班单亲孩子的平均所占比例是1.38%,其中有的班级所占比例还相当惊人,如九(1)班所占比例是46.1%,六(1)班所占比例是33.3%,学前小班所占比例是28.57%,五(1)班所占比例是27.3%。

(二)盲校单亲学生的在校表现

对于单亲视障学生在校表现,本调查主要以学校七、八年级为样本数据,采取完整家庭与单亲家庭相比较的方法,着重调查学生的品德状况、问题行为。

1.品德表现

主要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辅以个别访谈,利用数据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百分比统计处理,对盲校单亲视障孩子品德表现调查涉及人生理想、价值观、为人处世、学习态度等方面。

在对比调查中发现,盲校普通视障学生和单亲视障学生在“学习目的和人生理想、日常行为规范、良好品行、学习成绩、对家庭生活的感受”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特别是在有明确学习目的和人生理想上,前者占92%,后者占20%,两者相差72 个百分点;在对家庭生活有良好感受上,前者占91%,后者占6%,两者相差85个百分点。对单亲视障学生品德表现调查发现,品德良好的仅占48.8%、一般的占34.9%、较差的占16.3%。

调查得出的数据令人十分震惊。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如果此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培养和引导,必然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2.行为表现

采用自编问卷,利用数据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百分比统计处理。对盲校单亲视障孩子在品德状况上与普通视障孩子的明显差异及在行为表现方面的显著不同进行调查评估。调查主要从情绪把控、求知主动性和意志品质三个方面进行。

在情绪控制上,单亲视障孩子更易烦躁、发怒,分别所占比例16.02%、17.02%,两者与普通视障孩子相比均高出近12 个百分点。在情绪宣泄方面,单亲视障孩子表现出情绪低落,所占比例为23.43%,高出普通视障孩子近20 个百分点;易发呆,所占比例24.31%,高出普通视障孩子近22 个百分点。这说明单亲视障孩子明显存在着情绪低落、易烦躁等极端情绪表现,这与他们生活中缺少关爱和沟通有极大关系,明显反映家庭离异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而从求知的主动性和意志品质角度看,单亲视障孩子存在学习困难的比例37.46%,高出普通视障孩子近17 个百分点。在学习成绩上也表现出明显差异,成绩不理想的高出近28 个百分点,由此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为难情绪,从而导致学习的持久性和效果不理想,这对他们的求知活动产生较大的障碍。

所以,无论从情绪反应角度看,还是从求知的主动性和意志品质看,单亲视障孩子在心理状况和问题行为方面与普通视障孩子有巨大差异。

二、盲校单亲视障学生的家庭教育

单亲学生家庭背景往往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态度及方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调查家庭的具体背景,有助于深入分析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进而为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一)盲校单亲学生家庭背景情况

浙江盲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文化背景与经济状况相当复杂,对待子女的教育态度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全面调查了单亲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

从父母从事职业的固定性角度看,33 位单亲视障孩子家长中,有相对固定职业的12 人,占36.4%,而无相对固定职业的父母为21 人,所占比例高达63.7%,且其中绝大部分所从事的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

从经济收入角度看,单亲家庭父母收入既不稳定且偏低,月收入在3000 元及以上的仅13 人,占39.4%,月收入在3000 元以下的为20 人,所占比例高达60.1%。而省统计局公布的2014 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全省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8145 元,其中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1572 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8689 元。可以看出,这里既有单亲家庭父母职业不固定的因素,更反映出这类家庭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处于底层。这样不固定的就业状况和低收入的经济现状,决定了其父母必然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维持家庭生计上,从而影响其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度。

从单亲家长受教育程度看,大学毕业的只有1 人,高中学历的3 人,初中有14 人,而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家长达15 人(小学有10 人,其中部分还没有小学毕业,还有3 人是文盲),所占比例为45.5%。从单亲家长受教育程度透露的信息看,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这必将影响他们对知识与教育的思考和认识,进而影响其对子女教育问题重要性的认知度,也决定了其在对子女教育方式、方法策略上的简单化和单一性。从我们的访谈、观察、了解看,只有少部分单亲家长对子女教育较为关心,关心度不够的占一半以上。

(二)盲校单亲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基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很多单亲视障学生存在抑郁自闭、怯懦自卑、狭隘自私、行为散漫等严重的教育问题。这既有单亲视障学生个人的因素,同时也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联系。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单亲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模糊,重视不够

不少单亲家长在自己婚姻破裂过程中饱尝痛苦进而迁怒于视障孩子。他们认为配偶的离家出走或过早离世,视障子女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于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出气筒,认为是包袱、累赘。视障孩子除了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得到基本保证外,其他需求几乎被忽视,家庭应给予的教育少之又少。

2.过度溺爱,包办代替

盲校一部分单亲家长总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无限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只要孩子能平安长大就好,在教育上就放松了要求,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良习惯不敢说“不”。还有些单亲家长总觉得对子女亏欠太多,想在金钱上给予补偿。

盲校单亲家庭在教育上还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隔辈教育”。有些单亲家长出于种种原因,把视障子女的抚养责任推给了上一辈人。

3.放任自流,撒手不管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而盲校单亲家长由于婚姻的失败,想“出人头地”而加倍勤奋工作。所以就顾不上管教孩子,更顾不上孩子的学习。另一类家长对孩子学业或教育放任自流,他们坚持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会自己克服困难。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不懂盲文,把辅导孩子学习的事完全推给了教师。

三、对盲校单亲视障学生进行教育的几点建议

单亲视障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及家庭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其行为表现和心理状况与普通学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既要立足单亲视障学生的特点,更要着眼于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大教育的角度,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立足单亲视障学生特点,完善师生有效沟通渠道

1.打通情感渠道,使单亲视障孩子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

单亲视障孩子大多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由于“隐私”关系,他们很少愿意向他人倾诉。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不轻易触碰他们忌讳的“伤疤”,而应在学习、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去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经常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生活中原本缺少的亲情。教师要能了解视障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向,和他们打成一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敢于倾诉,视老师为知己。

2.完善技巧渠道,以同理心相处,避免厌恶或过度同情

单亲视障孩子因其特殊的经历,往往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也大多不理想,而且教育起来难度较大,反复性也较强,很难在短期内有明显的变化和进步。于是,有的教师在多次教育未见明显成效的情况下,失去了耐心,甚至渐生厌恶情绪,说出诸如“你那么不争气,难怪!”“本来别人就看不起你,你还不给自己争口气!”之类的话,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这些行为,不仅使师生间产生隔阂,更增加了孩子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使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篑。所以,教师应该明白,单亲视障孩子心灵受到过伤害,比其他学生更敏感、更脆弱,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运用同理心技巧来处理师生关系,在学生学习生活及各种活动中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呵护单亲视障孩子的自尊心,艺术地、友善地、朋友般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尊心,树立自信心。

(二)注重三方合作,增强教育合力,构建视障孩子健康成长的“屏障”

1.学校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孩子直面现实,提高抗挫能力

盲校的孩子具有一种脆弱的“蛋壳心理”,而单亲视障孩子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切不可一味迁就,要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又具有两重性。生理的缺陷、家庭状况的不如意是客观的现实,必须学会面对现实,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自己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

要教育学生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单亲视障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轻易否定自己。因此要教育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

2.家庭教育中,家长调整情绪,客观对待视障孩子

单亲家长在教育视障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视自己的经历,调整好情绪,不能因为自己的经历影响到视障孩子对外界的了解与沟通。另一方面,要学会顺其自然地对待视障孩子,严爱适度。溺爱会使孩子以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而过高的期望值,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3.营造社会氛围,促进单亲视障学生融入社会

单亲视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社会各部门对单亲视障学生应给予更多关爱,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合作的关系,在他们的生活、就业上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1]钟经华.视力残疾儿童教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03-31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104-107.

[3]常艳春.离异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J].家庭与家教,2004,(4).

[4]罗尚荣,李晓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6,(12).

[5]袁进兴,徐洪妹.针对差异按需施教[C].香港:中国时代出版社,2006:13-21,36-46.

[6] 钱 志 亮,Sven.Degenhardt. 如 何 帮 助 视 障 人[M].北京:中国盲人出版社,2008:118-120.

猜你喜欢
盲校单亲单亲家庭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单亲爸爸育儿经:军事化管理收服“公主心”
论倾听单亲子女心声的策略
单亲妈妈张柏芝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