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慧
(慈溪市坎墩街道广播电视站 浙江 315300)
新闻采编是新闻节目制作的基础与核心,是对新闻素材进行判断、采集、加工、制作的过程,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其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和挖掘事实的本质,传递怎样的价值主张和社会责任,因此新闻好不好,关键在于采编,而采编人员任何一个素质结构的欠缺,都不会生产出优秀的新闻作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人类逐渐步入新媒体或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迎来了革命性创新,从物质层面变革了新闻承载形式,从传播层面扩大了新闻发布主体,从内容层面丰富了新闻表达方式。新闻采编工作在这一革命性进程中,在面临空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经受着较为严峻的考验。
一是信息海量化。自媒体具有较高的信息开放度和资源共享度,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储为内容,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并以全世界网民群体为受众,信息的接收者亦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种信息共享机制,大大拓展了新闻来源与丰富程度,使得海量信息、大数据传播成为可能。二是传播立体化。自媒体新闻以互联网络为传播载体,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以文字、音乐、视听等媒体形式传播,使新闻传播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新闻传播也更加立体化。三是交互化和即时化。自媒体采用信息双向互动传播机制,信息的发布者不再享有唯一特权,与所有网媒受众一并成为平等的信息传播主体,以毫秒为计算单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即时发布新信息、更新旧信息,使新闻传播真正实现了时时交互和即发即收。
自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反映生活本质、反映群众心声、反映实际情况”的工作原则,努力为观众提供及时、准确、热点的新闻信息,根据自媒体时代的媒体传播特点,使新闻信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新闻采编一般局限为泛大众化,缺乏对目标受众的细化和科学分类。自媒体时代,允许个人借助网络平台定制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其最终接收到的信息可以是普遍性的,也可以是特殊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但最终是以是否符合自己需求为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因此无论是基于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其发展方向都应定位于个体,关注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增强新闻内容的新颖性,以更加新颖的创意、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受众在收听收看新闻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舒适。
利用网络,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筛选甄别出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阅读,同时互联网使信息的交换更加扁平化,信息交换由传统的树状传播变为网状传播。互联网时代的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主动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由于信息交换极其方便,让每个新闻观众对某一事件发表观点变得可行,新闻的互动性大大增强,发布新闻不再是新闻机构的特权,每个媒体受众都有发布新闻的权利。为了适应这种转变,自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应该将新闻受众细分类别,并且主动搜集其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应该增强新闻的互动性,以满足新闻受众的要求。
传统媒体应该借助网络这个渠道拓展其新闻的影响力,同时也应拓展新闻的表达载体,从传统的文字、图片拓展为内容更丰富、更易于理解的音频、视频等传播载体。在新闻的内容上,也应该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时效性。从理论上讲,传统媒体可以借助互联网,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都予以加工、储存、对外发布,同时面对庞大的新闻数据,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检索的功能,让受众随时方便地查阅新闻报道,实现新闻信息的共享。
对于新闻采编来讲,时效性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比较容易实现新闻的实时发布、实时更新,彻底打破传统媒体时代的时间壁垒。同时,互联网也进一步增强了新闻受众之间以及与媒体机构的交互性,使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无论新闻机构还是媒体受众,都处在一个彼此平等的地位,提升了整个媒体界的传播速度与专业水平。
自媒体时代,新闻的有些特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以强化,如新闻的接近性即是一例。电视新闻想要吸引观众的目光、提起观众的兴趣,就必须在新闻选材上下功夫,使新闻选材更具有接近性。新闻的接近性包括距离上接近、职业上接近、年龄上接近、性别上接近、文化上接近、心理上接近等。新闻事件与新闻传播地点的距离越近,新闻就具有越大的价值,发生事件的场所与观众的距离越近,就越能够引起观众的关注和趣味。■
[1]史文利:《全媒体时代下编辑角色的重新建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2]蔡雯:《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创新》[J],《今传媒》2008(10)。
[3]刘寒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