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南县青坨营初级中学 郭红芸
最近学校举办一次经验交流会,让教学成绩优秀的老教师介绍自己成功经验。其中一位教师这样总结自己的教学特色:我最拿手的是为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解决不同类型题目的方法,让学生看到题目后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位教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对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精神可嘉、值得钦佩。但是,却引发了我对数学教学目的的思考:我们的数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解题能力?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记忆模仿能力?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阅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这个纲领性文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表现了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那位成绩优秀的教师介绍的成功经验却与此恰恰相反,教师代替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并将某个知识点上可能出现的题型进行总结,配以相应的解题方法。教师将自己的思维结果讲给学生,学生只需全盘照收,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必去思考,做题的时候“对号入座”,只需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去做题,就能得高分、考出好成绩。这样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符合新课标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吗?这不是传统教学培养出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吗?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我们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学有所获的快乐,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联系实际的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让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进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潜移默化地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保证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齐头并进。这才是我们新时代需要的数学教育和数学学习,才能与时代需要的素质教育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