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导交流中形成“同理心”

2015-08-15 00:53:16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瓦甸幼儿园
学苑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同理心小凯水瓶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瓦甸幼儿园 程 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并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近年来,我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种植活动,尝试在种植活动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促进幼儿的发展。

情景一:小班规定副餐吃好了就可以到自然角活动。今天,先吃完的是琳琳和小凯,他们抢先拿到洒水瓶,动作麻利地浇起水来,唰唰唰,每盆植物都浇了个遍,水混杂着泥土滴滴答答流到地板上。这时老师发现了说“别浇得太多,水都漫出来了”。紧接着,小雨和苗苗也吃完了,窗台上还有两个洒水瓶,他们各持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走了洒水瓶就浇起来,刚才被浇过的植物又重新被浇了一遍,有的植物甚至被重复浇了两遍、三遍。这时,有的植物开始积水了,地上也一片狼藉。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差、自制能力弱,简单的说教并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虽然老师及时制止,但治标不治本,过后孩子们会依然如故。如何化解这一问题?必须要立足于小班幼儿思维“拟人性”的特点。“拟人性”,就是幼儿常常会把动物或物体当作人,觉得动植物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因此,教师尝试用拟人化的口吻指导幼儿种植活动,不仅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同时把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的需求。

解决方法:

S:今天的植物宝宝喝了很多水,你们知道吗?

Y:知道,是琳琳浇的

是小凯

还有小雨……

(大家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了别人)

S:是啊,琳琳浇了一遍,小凯又浇了一遍,大家吃完了点心都去浇了一遍,植物宝宝就喝了太多的水了,就像小朋友小时候一样,妈妈喂你吃了奶,爸爸再来喂你,奶奶再来喂你,你吃得下吗?那你会怎么样呢?

Y:会不舒服

会生病

会吐……

S:是的,那怎么办呢?

Y:少浇一点水

不能许多人都去浇。

S:你们喜欢给植物宝宝浇水吗?(一个一个提问,再用举手的方法统计数据)(孩子们都表示喜欢)

S:那怎么办呢?

老师最后建议:以后我们浇水的时候,只浇自己的植物宝宝,这样植物就不会喝得太多了。

引导调整后效果:

一段时间后,每到自然角活动时间,大家都能精心地照料分配给各人的植物宝宝。

情景二:又一次点心时间,老师预先强调了浇水的注意事项,孩子们表示明白,这次第一个吃完的是小凯,他很开心地从窗台上拿起洒水瓶,不假思索地给自己的植物宝宝浇好水,他看见旁边乐乐、涵涵、蕊蕊的植物宝宝没浇水,就近浇起来。一会儿,蕊蕊、涵涵、乐乐来了,他们依旧给自己的植物宝宝浇了水。于是又有一些植物积水了。

虽然各人只能照顾自己的植物宝宝,减少了许多矛盾,但是,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良好道德价值倾向更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怎样既指导好孩子们的种植活动,又能借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呢?

解决方法:

1.通过“植物宝宝口渴了吗?”的师幼对话,引导孩子先去看看植物宝宝有没有真正口渴。如果口渴了就喂它喝点水,然后带它去晒太阳。这样的目的是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静下心来先找到自己的植物宝宝,仔细观察后,再决定是否浇水,浇过水后拿到指定的地方去晒太阳,可以巧妙地避免孩子们重复浇水。

2.通过“这是谁的植物宝宝?”的师幼对话,认识别人的植物宝宝,带领大家去认识、交流别人的植物宝宝,如“这个个儿高的植物宝宝是谁家的?这个叶儿长得多的是谁家的?”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尝试了解别人的植物宝宝,这是孩子“同理心”发展的基础。

3.通过“今天谁没来?”的师幼对话,让孩子关注今天谁没来,引导孩子思考他的植物宝宝口渴了怎么办?谁愿意去照料他的植物宝宝。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帮助”的内涵。

引导调整后效果:

镜头一:今天点心时间,老师这样提醒小朋友:“先吃完的小朋友,要先看一下你的植物宝宝口渴了没有,比比谁的眼睛亮哦。”第一个吃完的仍然是小凯,他哒哒哒地跑过去找到自己的植物宝宝,认真地看了一下,然后说,“我的植物宝宝口渴了,我给它喝点水。”

镜头二:今天,种植区里,先吃完的小朋友各司其职,有的在浇水,有的让植物宝宝晒太阳,这时乐乐对老师说:“苗苗让我帮她浇水。”“是吗,苗苗?”老师问,苗苗点点头。“那你自己想浇吗?”老师又问,苗苗又点点头,“哦,那你应该对乐乐说我想自己浇,你说了,乐乐就会把洒水瓶给你了,知道吗?”苗苗再次点点头。

种植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交往机会,在种植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语要非常明确,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具有可操作性和目的性,才能解决孩子们在种植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有效的师幼对话,激发孩子对动植物的关注,了解粗浅的种植常识,并在与植物的互动中,促进幼儿同理心初步发展。

猜你喜欢
同理心小凯水瓶
小凯身上的怪味
迷宫弯弯绕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意林(2016年22期)2016-11-30 18:05:27
浅淡“同理心”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科技视界(2016年23期)2016-11-04 23:07:40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电视指南(2016年9期)2016-10-21 11:46:36
环保新姿势—生生不息 的天然水瓶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8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
考试周刊(2016年19期)2016-04-14 00:34:22
洗澡
折叠压缩运动水瓶
童年的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