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 沈 霞
谈起习作,似乎谁都有些头疼,更不要说小学生了。怎样使孩子们从内心真正爱上习作、快速提高习作的水平?“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近三年来,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班级博客这个平台进行习作指导的探索,现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南通市文亮小学WL200906是我们的班级博客,从2011年开始我就致力于它的建设,至今已发表文章2000篇左右。它不仅是我们班孩子的乐园,也是我们班家长的流连地。我想,这究其原因是我在其中开辟了习作天地,吸引了孩子和家长,并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在班级博客上,我开辟了很多跟习作有关的栏目:习作指导、习作园地、范文导读、班级活动、课余活动、班级荣誉(包括习作发表、获奖的展示)、课外阅读、读书感悟等等,不仅引导学 生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还引导他们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再现,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秀习作,提高自我修改习作的水平。同时,我把孩子的习作发表、获奖等信息全部呈现在博客上,孩子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在上面找到踪迹。
那么平时,我是怎样利用博客平台来开展习作指导、放飞孩子习作翅膀的呢?
任何一次习作,教师一般都很重视课堂指导,但仅凭课堂指导,孩子们一下子可能消化不了,特别是孩子习作的过程比较长,有时可能会把习作带到家里完成,这时学生再去看看博客上的习作指导,回顾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能更好地领会习作的方法,在习作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因此,每次课堂习作指导后我会把相关的内容上传到博客上的“习作指导”栏目,供学生习作时做参考。
朱熹曾经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模仿不同于抄袭,它是思维的再创造。因此孩子的习作需要模仿,可以从模仿起步。优秀范文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但课堂上老师单纯地读“优秀范文”又不免使学生“走马观花”,而博客展示优秀的范文能为孩子的习作引路,对孩子来说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讲评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我常把学生上传的习作投射在大屏幕上讲评、修改互相结合,避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真正教会孩子练就一双习作的翅膀。
众所周知,博客有“评论”的功能,如能发挥博客的互动功能,进行多方联动的欣赏、评改,就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习作的能力。因此每一次习作后,我都会引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习作上传到班级博客,鼓励孩子和家长利用课余时间一起认真地阅读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大作,同时写下每一篇文章的评论和修改意见,当然我自己也会积极参与其中。最后,小作者会根据大家的评论,再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修改。
那么,利用博客助力孩子习作的“飞翔”,具体有哪些优势呢?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主要有两种途径:(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认知上的限制,平时的阅读非常有限,因此写作文时往往无内容可写,而班级博客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
班会活动、校园美景等,不仅展示了有关活动的文字介绍,还有直观形象的图片介绍,江海绿洲、社会实践活动等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当然还有课外阅读、好书推荐等栏目,都为孩子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栏目的最大优势是,孩子们可以边看图片,边回忆活动,经过创作,再也不会为没有写素题材而发愁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轻松松地作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而在博客中大量发表孩子的习作,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让学生演变成“小老师”,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审视博客上的习作,既欣赏别人习作中的“亮点”,又对自己阅读的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在分享别人感受的同时,快乐自己,从而激发了自己的习作动机。这种互改式的阅读有利于写作的孩子与阅读的孩子共同提高写作的水平,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总之,利用博客平台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提高孩子习作的水平,就让我们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资源,放飞孩子习作的翅膀,助力孩子习作的飞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