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鹜已远》连载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与辛弃疾

2015-08-15 00:53:16
学苑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孝宗金兵抗金

(六)

到了这年岁末,辛弃疾劝说耿京归依南宋朝廷。春节过后,受耿京委托,辛弃疾等人渡江抵达建康城,面见宋高宗。被金兵吓得心胆俱裂的高宗赵构,见中原大地上突然冲出了一支奇兵,自是欢喜不已,顺嘴说了一些勉励的话,随即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知东平府,兼节制京东河北忠义军马,辛弃疾为右承务郎。至此,这支威震中原的“天平军”,终于得到了南宋朝廷的认可。高宗的几句夸奖,令辛弃疾满怀忠义如烈焰腾空,他要克日返回北方驻地,斩贼立功,走到海州,却惊闻噩耗:“天平军”内奸张安国,杀害了首领耿京,已经率部降金,被任命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知府了!辛弃疾闻讯,怒发冲冠,立即率领50名铁骑,直奔济州金兵营地。

济州大营驻有金兵数万人,其首领听闻如狼似虎的“天平军”意外覆灭,纷纷弹冠相庆,设宴狂欢。酒宴上,金酋咧嘴大笑,吆五喝六,张安国奴颜媚骨,举杯邀宠……突然,一队战马犹如滚滚铁流突入大营,一个彪形大汉闯入帐内,满座金酋面面相觑,张安国更是惊得目瞪口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大汉像老鹰抓小鸡一样,一把掳过叛徒,绳捆索勒,疾奔而出,随着哒哒哒哒一阵响彻天空的马蹄声,滚滚铁流席卷着张安国呼啸而去,等金兵喧啸而起杀声震天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做出这一惊天壮举时,辛弃疾只有23岁。他率领部属,将叛贼张安国押解渡江。这时候,宋高宗已被金兵追击得神不守舍,从建康逃到了临安。辛弃疾率众兼程南下,献俘于临安宫阙,高宗命将叛贼张安国斩于市。辛弃疾由此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他就此离开了中原大地,此后娶湖州长兴丞范邦彦之女为妻,开始了长达45年的南宋仕宦生涯。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辞海》云:“鹈鴂,即子规、杜鹃”。古代乐圣师旷谱曲之余著《禽经》,说鹈鴂鸣唳,草木衰微。词中的“将军”,指汉武帝时期率军出击匈奴,因兵败投降而身败名裂的汉将李陵。这首《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沉郁悲凉,跳跃动荡”(王国维《人间词话》),英雄之沉沦,泣血之呼唤——正是辛弃疾此后的人生写照。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南归不久,高宗禅位,孝宗登基,改元隆兴。锐意复兴的孝宗任命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两路军马,出兵北伐。张浚令濠州李显忠部、泗州邵宏渊部分两路北上,下灵璧,夺虹县,克宿州,捷报频传。孝宗龙颜大悦,任命李显忠为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使。岂料这一任命,引起心胸狭窄的邵宏渊嫉恨,导致两将失和。金兵反攻宿州,李显忠部被围困,金国援兵汹涌而来,宿州危在旦夕,李显忠派人坠城突围求援,邵宏渊竟拒绝救援,作壁上观,宋军全线溃败,退至符离,便一哄而散了,史称“符离惨败”。

这场惨败,导致孝宗决心动摇,张浚被贬,秦桧的余党汤思退之流登台,主战派纷纷被逐。虽然此后不久张浚重掌军权,立志雪耻,但在汤思退之流的鼓噪之下,孝宗很快就变卦了,张浚再一次被贬福州,不久病亡。可悲宋孝宗,空怀大志,却没有王霸之才,一生在抗战与和议之间游移不定。所谓中兴大业,由此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辛弃疾满怀冰雪忠贞南归宋廷,迎接他的,并不是美酒与鲜花,而是猜忌与戒备。那时候,自中原沦陷区南归的文臣武将,统称“归正人”。南宋赵升《朝野类要》指出,“归正,谓原系本朝军人,因陷蕃后来归本朝”。“归正人”这一称呼,政治含义十分微妙,含有明确的轻视意味。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是:举凡“归正人”,无论才华高低、贡献大小,一般只安排有职无权的闲差。辛弃疾出任江阴签判,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辛弃疾心头的抗金之火,虽然被兜头浇下一盆冷水,却依然熊熊燃烧。尽管官职卑微,他仍不断向朝廷进献抗金方略。乾道元年(1165年),他向孝宗皇帝进献《美芹十论》,“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宋史·辛弃疾传》),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战略举措。孝宗读罢《美芹十论》作何反应,不得而知;但此时的他,抗金之志犹存,雪耻之意尚在。万乘之尊,抚有四海,却做金人的“侄皇帝”,他岂能甘心!乾道五年(1169年)八月,孝宗又任命抗金老将虞允文为右相兼枢密使,督造军器,训练士卒,积极备战,并派遣著名诗人范成大至金朝,索要河南祖宗陵寝,并改定“授书礼”,为出兵北伐寻找借口。虞允文动身北上前夕,君臣二人甚至约定了会师之地。天空里雷霆大作,大地上万马齐鸣。一场雪耻大战,眼看就要爆发。然而,虞允文入川不久,竟积劳成疾,赍志而殁,抱恨九泉。孝宗闻讯,泪如泉涌,他的北伐之梦,再一次宣告破灭了!

在孝宗与虞允文谋划北伐的关键时刻,辛弃疾作《九议》上书虞相,围绕用人、攻守、伐谋、迁都、团结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阐述了《美芹十论》的丰富战略内涵。他以刘邦、项羽统率吴楚子弟诛灭强秦之史实,驳斥所谓“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的谬论;用“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之兵法原理,痛斥那些借口“符离惨败”“欲终世而讳兵”的投降派。《十论》与《九议》,表现了辛弃疾非凡的军事谋略与政治才能,是由宋一代流传下来的重要思想财富。可惜,他的这些远见卓识,根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的历史机遇。

(文章有删减)

猜你喜欢
孝宗金兵抗金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陈家有女
民间文学(2020年5期)2020-07-04 02:37:19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旗帜的威力
旗帜的威力
千眼观音
幸福·悦读(2016年9期)2016-11-08 17:21:40
吴玠吴璘及其子孙汉中宦途遗迹考述
吴玠吴璘及其子孙汉中宦途遗迹考述
岳母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