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建
(福建省泉州六中)
高考美术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是走向专业美术教育的阶梯,它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绘画的基础组成,它直接影响考生的专业成绩。所以,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辅导值得我们实践与研究。
对于初学者, 总要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专业课程是什么?专业课程包括哪些内容?但往往绝大多数学生不知专业课程为何物。 这就是学习专业课程的盲点。 针对这一“ 盲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 专业课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从绘画基础训练的角度讲,它是培养造型能力发挥自我能力的基础。 其实,画形体应该在把握所画对象各部分的位置关系、 大小比例以及捕捉其形体特征的基础上,重视体积的塑造,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色彩关系,这样才能客观地表现对象。
学生在表现对象时的理解能力,决定了作品的内在。 如:在画人像时,对五官的基本形体、构成方式和解剖结构不了解,则不能表现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求学生在作画前,应先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 充分领会写生对象的基本形体组成, 如何构成,特征怎样,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表现,这样才能抓住关键,做到水到渠成、胸有成竹。
近年来,专业课程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艺术图书市场上的教材五花八门。这种状况使初学者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们难以从较高的层次认识不同方法间的联系,往往容易被“ 法”所困。作为专任教师应明确指出, 高中阶段接受的是基础教学, 以基础课程为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生能力。 学生目标明确,学习就更有针对性。 专业课程着重研究、表现物体结构中各个部分的组合原理、规律,除去一些非本质的绘画因素,强调本身固有的转折、起伏和结构关系。在研究、表现物象的外形、体积、结构、空间的同时,也研究、表现物象的光感、质量感、色彩感及主次、强弱、虚实的节奏变化等,既有本质因素,又有非本质因素。 学生对造型方法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具体的作画步骤都能熟练掌握, 考试时, 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形体准确,整体关系协调,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就考试而言,相对于一个学习时间不长、绘画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说,对艺术表现的诸种因素都顾及、重视的话,难度较大,如果掌握不妥往往容易酿成舍本求末。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侧重于对整体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尽量使学生在考试中不会因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考试成绩。
高中的专业课程教学,要遵循从由基础到深入的一般程序,又要根据考生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有所侧重、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要遵循“ 从简到繁”“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色彩静物、速写人物的训练是在有了一定造型基础后开始进行。 马克思曾说:“ 色彩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色彩语言比起其他绘画语言更有语言化的优势。由此可见,色彩表现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速写对培养初学者的造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速写不仅是检验作画者艺术感受与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能反映出画者的个性、爱好及绘画天赋等多种素质,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三者间在专业比例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
总之, 教师应以正确的方法、 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来辅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要明确专业提升没有任何投机取巧或侥幸的机会,学习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果!
1.专业训练要冷静观察。 考虑对象大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变化、虚实关系以及光线与大的明暗变化,色彩方面要考虑:画面总体色调、色块组成以及色调、色块之间的主次、前后、冷暖、纯度的关系。
2.专业训练要推敲构图。 要考虑物体在画面上的大小、位置,力求画面均衡、匀称、舒适,确定一个理想的构图。
3.专业训练正式起稿。 作画起稿要注意按照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方法。先安排好物体的大形位置,然后确定各局部形体的位置、大小,要注意透视变化。
4.铺大色调。 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基础上,要把握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素描要将基本的明暗关系,把物体的黑、白、灰关系分析清楚,避免局部地去涂抹,从整体上去处理。 色彩方面要抓住大的色块,调准颜色,主要物体的刻画应留有余地,其余部分按先暗部色、后中间色、最后亮色的次序,衬布、台面尽量一遍画好。
5.深入刻画、调整统一。 考试过程要将时间用于主体的刻画上,不要平均对待。 要做到认真观察,把握整体,将画面反复推敲,整体调整。
总之,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正确方法的指引, 还要有大量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课程的技能技巧。 所以,对考生的专业课程辅导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
[ 1]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
[ 2]朱万芳.专业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05-01.
[ 3]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4]朱建生.论素描教学.美术大观,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