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轩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沈阳 110000)
综艺节目,是一种倾向于娱乐化的节目类别,它包含了众多的表演内容和形态,比如音乐和小品、益智和舞蹈等,是一种很受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现如今,综艺节目花样百出,相亲类、情感类、益智类、竞技类等层出不穷,节目中看点多样化,收视率连创高峰。
(一)从相亲类节目看受众关注热点的心理——以《非诚勿扰》为例
自从剩女一词横空出世后,江苏卫视瞄准这一契机,在2010年初推出了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对生活中真实的婚恋观进行聚焦,折射出部分社会文化,它满足了许多青年男女找对象和中老年父母寻找女婿、媳妇的焦急心情。
(二)从新型益智类节目看观众寻求与节目互动的心理——以《一站到底》为例
《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于2012年3月份新推出的一档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报名参与该当节目的嘉宾从属各行各业各年龄层的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恰是该节目突出的亮点。如今大多数人群以追求迥异感为目标,节目越无厘头越是特色所在,参与者大部分是为了让观众能在电视上以一种膜拜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表现,从而达到内心充实的目的。
(三)从职场类节目看观众追求新鲜感的心理——以《非你莫属》为例
就业的话题并不是热点,但却是人们找工作必须关注的新闻,针对此现状,天视卫星公司打造了招聘类节目《非你莫属》,给许多毕业生和找不到工作的人群带去很多机会,人们对于这种综艺节目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兴趣,从中他们能够了解当今社会的最新消息和职业现状,这是该类节目能够迎合受众的主要原因。
纵观综艺节目的发展史不难发现,这些年来综艺节目一直都在改变中前行,在迎合观众心理需求的前提下,节目必须随时注入新鲜的内容,才能在收视率上永不衰退,这就引发了一次次的综艺节目改革。其中最显见的一种改革主要是针对人们关注社会热点的心理进行的,这种宣传改革成就的综艺节目,就是以专注于掌握社会情状,将社会热点作为制作节目的主要内容的那些近期兴起的情感类节目、相亲类节目和职场类节目等。
体现一:大陆的综艺节目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正大综艺》这一风靡全国的节目,其舞台上的呈现形式多以主持人为主要亮点,也因此捧红了老一辈的赵忠祥、王雪纯以及杨澜等人,而当时最为惹人注目的就是如今的外景主持拍摄,给很多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开阔。
体现二:21世纪初湖南电视台推出大型真人秀节目,主要以歌手选秀为主,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这些节目的创新之处在于为青年百姓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明星的光耀让很多平民趋之若鹜,湖南卫视抓住人们追星的心理,制造了一个能够满足人们成为“民星”的狂热梦想的平台。这种对电视节目的心理需求,更加促进了这种选秀节目的涌现,比如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央视的《星光大道》……这就是电视节目创新和受众心理需求之间相互促进作用的体现。
体现三:观众的心理需求在电视节目创新中起着一定的督促作用,观众的心理会随社会上各种问题的展现而对综艺节目提出相应的变革性要求,要求综艺节目追随人们的视线,让节目不至于在一成不变的表演中消逝,反而可以不断吸引其他的观众投来欣赏的目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无限制的良性循环。
电视人必须增加综艺节目的趣味性,如培养出巧舌如簧的主持人,或邀请专家或明星,在主持人掌控节目流程的同时,给那些专家和明星们诸多发言的机会,双方配合默契,用幽默的语言给节目提升趣味性。
综艺节目在进行制作环节和内容、场景布置的过程中,应当自觉地把镜头更多地对准普通人,多涉及一些与百姓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内容,让观众了解到身边人的一些不平凡事迹,欣赏他们作为嘉宾展现的才华和迥然不同的一面,使电视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大大增强,更好地满足观众投注目光研究身边人的心理需求。
综艺节目应该是一种富有文化思想、能够帮助大众增强正面精神面貌的节目类型,节目的思想内涵是否上升到一种高境界,对于观众而言是提高文化品位的关键点。电视节目的制作应当将拓宽观众的视野和提升观众的品位作为初衷,以健康向上的内容代替庸俗低下的寓意,从而引领节目的新高点,给人们带去高端、优雅的的美感享受。■
[1]包鹏程.电视娱乐节目的仪式,叙事模式与意识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2008(4).
[2]蔡尚伟.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时代的影视方法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