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玲
(吉林动画学院)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学已经将培养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内知名的民办高校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尝试。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它具有国际观念、全球意识;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全球范围内就业;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网数据,吉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从合作对象和地区分布看,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占比12%、美国占比28%、澳大利亚占比14%。另外,由于吉林省利用地域优势,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开展了较多的合作项目,占比25%。
近年来我省民办高校外事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全省高校出国留学人数增加,回归率高;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华留学生在我省民办高校学习,建设和完善了一些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以及外语授课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亲华、友华、知华的力量;与多个国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一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程、教材和师资促进了高校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培养了一大批外向型和应用型人才;通过引进国外智力,促进了我省民办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能力,解决了一批重点和难点课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在全方面国际化成为发展方向的现今,全省民办高校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意识国际化。吉林省民办高校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观念,了解各专业在国际上的最新动向,且学校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国际化教育力度大。其次,不断改善学校国际化合作环境。为加强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建设,逐步营造国际化的氛围,促进国际文化和校内文化的完美融合。
吉林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规模,受师资、经费不足的影响。合作办学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授课老师不但要承担本学科课程的教学计划,还要求用外语教授本课程,有一定难度。费用问题也是当前国际合作院校面临的问题,优质的教育要付出优越的成本,目前就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这一问题,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民办高校有必要通过国际合作办学这种形式提高自身水平,也就是借外势拉动内势。
(1)省政府政策
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形式下,吉林省民办高等教育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振兴吉林输出多层次、多类型的应用人才。
(2)社会需求
吉林省是一个经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希望子女都能接受高等教育。此时,高等民办教育通过它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给那些想接受高等教育,却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考上公立本科的学生带来了希望。打破了以往的一考定终生,民办高等教育不仅有较高的就业率,而且考研率也在逐年增加。
资金投入保障问题是吉林省民办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主要问题。学校要承担引进教材、聘请教师、配备教学设施、提供学生奖学金等各种开支,所以日常经费开支很大,经济负担较为沉重。经费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制约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学院长远发展动力不足。
在招生方面,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以及追求经济效益,合作办学需要达到一定的招生和办学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同时,本科及以上层次办学需要获得教育部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审核,此要求限制了一些省属院校优秀合作项目的开展。
21 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外延速度极快,民办高校作为培育英才的新型摇篮,势必要体现其知识的创新型、接纳的灵活性、务实的特征性,在丰富现有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大胆地、及时地开展国际性课程教学,紧跟时代潮流,结合自身的特色,培养真正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来华留学工作,鼓励学生加入大学生国际联合组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面对整个世界,去感受、去认知、去触摸、去接纳,与世界携手,为世界和平发展而共同努力!
[1]程宏云,吕新生,赵倩青.安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J].科教文汇,2013.
[2]白士彦.吉林省民办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