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雯雯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新疆自古便是民族文化活动非常丰富的地区,新疆地区东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较长,其中尤以舞蹈发展最具特色。现如今新疆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分为三种不同文化:绿洲舞蹈文化、草原舞蹈文化以及高原舞蹈文化等。为将民族特色舞蹈继续传承下去,积极寻求新疆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创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疆高校开设民族舞蹈课程也仅局限于艺术类专业,其主要是以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为主,着重强调舞蹈技能的专业性,学生未来职业也多以职业舞蹈演员为主。舞蹈课程多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多被当成学生的形体课,注重舞蹈的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
新疆高校民族舞蹈课程的实际教学因受到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以及就业等因素的限制,其并未能完全实现系统化的民族舞蹈教学。高校仅进行了单种或少数种类的民族舞蹈教学,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学习民族舞蹈,忽略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现如今,教学资源不合理配置、教学内容过于技巧化、民族舞蹈课程重视程度不足等是新疆高校民族舞蹈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如今新疆高校传统艺术教育课程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锻炼需求,其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新疆高校已经具备较好的活动场馆以及器材设备,再加上日益完善的师资条件以及高校的活动管制,其均为民族舞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备基础。民族民间舞蹈是最贴近民生反映民情的舞蹈,其积极开展可以丰富高校艺术课程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故在高校积极开展民族舞蹈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推广民族舞蹈,而且也可在极大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随着新疆经济以及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相较于从前均有较大提高,艺术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促使当代大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在增长其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艺术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疆高校教学活动中普及民族舞蹈课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形体训练是现如今新疆各大高校中十分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各大高校均在艺术修养课中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教学。形体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而且也可起到陶冶情操、健美形体的作用。如将民族舞蹈与形体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普及民族舞蹈,而且也可克服传统舞蹈教学或单纯进行形体训练的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民族舞蹈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为更好实现形体素质训练与民族舞蹈的有机融合,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将不同民族风情舞蹈音乐与形体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风情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例如维吾尔族舞蹈一般紧密结合音乐,因此,要想对维吾尔族舞蹈文化特点深入了解,就必须重视舞蹈音乐,具体包括规范性动作、舞姿和传神的眼神等方面紧密配合音乐,进一步理解舞蹈风格。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步骤指导学生把握音乐情绪:第一,初步体会音乐。也就是基本了解音乐,对其形成一个感性认知,粗略分析音乐风格,例如,欢快型、柔美型以及粗犷型。第二,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特定风格,包括乐器、音色和规模。例如,维吾尔族舞蹈欢乐型的音乐,可以知道其结构为慢、加快、快速和急速。之后再认真分析每个部分,包括伴奏乐器与增减情况,改变的调式调性和曲式风格以及节拍等。第三,重视不同音乐所匹配的风格。例如,慢板抒情音乐通常对应的是端庄、优雅的风格;而快板的音乐节奏则对应热情奔放的舞蹈风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自行分析音乐类型,并且在这个前提下设计舞蹈动作。
其次,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习特点,对于无舞蹈基础的学生应尽量选择动作简单但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舞蹈进行教学。舞蹈真正确立的明显标记是风格。舞蹈风格的具体标志表现为:舞蹈节奏、动律、舞步姿态以及音乐特点等,新疆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形成与各种因素有关,具体包括节奏、节拍、旋律等肢体动作、灵动的体态和眼神等。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些维族舞蹈的特点,体现出风格特点。
在新疆各大高校开设民族舞蹈类别公共选修课是一个推广民族舞蹈非常好的办法。从目前来看,新疆各大高校都在推广选修课加必修课的教学方法,选修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泛,并且形式多种多样,只要具有一定的民族舞蹈师资力量或者比较有能力的外聘民族舞蹈教师,就可以根据选修课的时间来开设民族舞蹈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推广新疆民族舞蹈,而且也可在极大程度上促使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的相关知识。开设民族舞蹈选修课程,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舞蹈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从而为热爱舞蹈的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此外,我们可以根据新疆民族舞蹈的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实践型课程和欣赏类课程。这样可以帮助新疆各大高校的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到舞蹈中来,让其更深刻的感受到民族舞蹈自身魅力。新疆一些高校的民族舞蹈力量在师资力量方面比较雄厚,并且还可以聘请民族舞蹈的继承人及专业的民族舞蹈演员来进行培训,这样就可以独立开展民族舞蹈课程;还有一些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应取长补短,共同开展民族舞蹈课程。
一般来说,舞蹈编创能力包括了多元化的因素,体现出自娱自乐性、礼俗性等特点,通过加工和提炼,便成为舞蹈的精华所在。
在新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创编积极性。创编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来说,新疆民族舞蹈的短句组合也可以编创出完整的舞蹈。学生们经过认真编排,进一步深刻认识民族舞蹈的风格。
例如哈萨克族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一些哈萨克族典型舞蹈动作包括手位、体态和动律等内容之后,鼓励学生编创具备哈萨克族典型风格的舞蹈,不要限制时间、音乐。让学生根据典型的动律动势特点,运用不同的空间、造型以及节奏变化,路线练习等等手段进行编排体验,甚至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和特定情境等。例如表现一位哈萨克族少女骑着马在草原上扬鞭追逐男子的形象,也就是塑造哈萨克族典型的民间习俗活动“姑娘追”的情境。这样的讲解和要求就使得学生在进行民族舞蹈专业学习的同时,又了解到了这个民族的舞蹈文化和生活背景。
教学讲座就是以讲座的方式将主讲人的一些知识、经验等告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改善心态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新疆各大高校所举办的各种类型讲座已经逐渐成为传播文化和精神的主要方式,是各大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学生经常会被禁锢在舞蹈教学的专业课本中,举办一次好的讲座,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思想禁锢,更好的去了解其他的知识,使学生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心态,继续学习。进行讲座的形式有很多种,对于时间的安排相对也比较自由,这样为新疆一些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高校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便利。以讲座形式来向学生讲授民族舞蹈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及学习动力。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民族精神、独特的气质及其特有的艺术性,其以多样的表现形式、多变的舞蹈动作以及意喻丰富的舞蹈神韵自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各大高校内积极开展民族舞蹈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而且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积极性,这对于民族舞蹈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李季莲.保护传统舞蹈资源发展新疆民族艺术[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4).
[2]吴萍萍.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的实现路径及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3]刘蓓.浅析新疆地域特色高职舞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基于新疆高职音乐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建设[J].北方音乐,2013(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