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经济类电视节目制作策略分析

2015-08-15 00:53: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类节目电视节目经济

金 成

(大连广播电视台,辽宁 大连 116000)

一、地方台经济类电视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

(1)术语过于精英化。由于普通大众的受教育水平不高,对于经济类电视节目中经常提及的诸如CPI、PPI 等专业经济词汇,往往很难理解其真实含义,及数据变化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影响。因此,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经济类节目尤其是财经类专题节目,专业术语较多,往往显得过于精英化,容易造成枯燥、乏味心理,敬而远之。

(2)缺乏本土特色话题。很多电视台的经济类节目都乐于谈论“高大上”话题,如房价走势、A 股行情、宏观经济等,缺乏与本土地域经济特色相关的话题。这一方面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观众产生视听疲劳,收视欲望降低。此外,与央视等大媒体相比,地方电视台的评论嘉宾水平往往与央视差距较大,导致可信性不强,观众容易产生看地方台评论不如看央视更准确、更全面的比较心理,从而使地方台在同质化竞争中容易失去市场。

(3)内容脱离生活。经济类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高高在上的宏观经济层面的内容讨论,本身就偏离了民众的实际生活,不能有效体现出对民众的直接影响,所以很难获得较高的关注度。例如,有关金融危机的话题,虽然足够的“危言耸听”,但由于其传导机制复杂,无法快速在现实生活中得以体现。因此,民众依然会觉得这是个遥遥无期的话题,不值得过于关心或担心。

(4)题材匮乏。与周而复始的生活和工作一样,可讨论的经济话题经常被反反复复地在多期节目中“回锅”了好多次,经济题材往往呈现出相对单调、匮乏之态。尤其是地方电视台,常规时期鲜有重大经济事件发生,因而更难挖掘到新颖的讨论话题,造成地方电视台的经济类节目往往可看性不强,而且重播现象也比较严重。

(5)可视性不强。经济类话题往往比较抽象,需要通过高度运转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对信息的理解。而数据型、政策型经济信息,如果仅仅依靠语言讲述,而缺乏具象的图像画面进行转化呈现的话,就容易使观众感觉看得比较累、烦,转而收看一些轻松简单的节目。经济类电视节目的可视性不足问题,使节目本身的娱乐和趣味性较低,审美体验和效果不佳,所以很难持续吸引观众的收视热情。

二、地方台经济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

地方台的经济类节目编辑人员多多注重节目的整体策划,开启智慧,深入挖掘经济类节目和本地经济的特点、特色,推陈出新,从而使节目影响力不断扩大。

(1)表述须兼顾和贴近大众。普通大众是众多电视栏目的收视主体,经济类节目也不例外。对经济类专业术语要进行适当地补充解释,不同的数据解读要兼顾到不同层次观众的欣赏水平。尽量通过比喻、图像化等方式,让观众能够容易理解接受。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曾说过,“我试着在节目中去量化一些枯燥的数字,比如去年彩电全行业亏损147个亿,对老百姓来说147亿是什么?我只对10万元有概念,因为可以买一辆小别克。所以我们把它掰开揉碎,147个亿可建多少个西客站,或者多少座梅地亚宾馆,一目了然。”

(2)突出地域经济特色。地方电视台经济类节目应立足本土,在内容制作上强化本土地域特色,走本土化路径。即便是国家宏观层面的经济热点话题,也应将其与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从本土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宏观经济热点。同时,要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进一步强化地方经济行业运行和发展走向分析,使观众通过收看节目体验到经济和生活的关联性,洞察到某些新兴行业可能会带来的商机,或本地传统产业的走势,从而为知识学习、工作选择、投资方向等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价值。

(3)密切联系生活。市场经济时代,无处不经济。生活中,人们处处都能感受到经济现象,听闻到经济事件。例如,前段时间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现象,就与生活息息相关。再如一些地铁、水价调整,蔬菜、肉类或鸡蛋价格变化等,都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相对比较关注的民生经济问题。记者通过深入市场,广泛调查,并采访相关专家,就能将行情变化情况和走势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的信息,能有效地调动起观众的关注度和收视热情,易于取得较好的收视效果。

(4)创新和细化选题。经济类节目必须在选题和策划上下足功夫,主动创新。以宣传、解读经济政策、信息为前提的基础上,增强实用性,注重实际传播效果。多选择制作与百姓生活相关、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题材,既兼顾国家政策宣传的重任,又使百姓喜闻乐见。例如,对当地政府引进的一些新项目进行调查跟踪,报道项目进展情况,解读该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薪资变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影响,将更有价值的信息传输给当地民众。再如本地房价现况及走势解读等题材,不能仅从总体上进行泛泛地分析和讨论,更需要细分到各县、区,并与周边城市房价情况结合起来谈,还应将本地几个比较知名的楼盘拿出来进行分析比较,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解读房价问题。通过精心策划,积攒人气,扩大节目的支持度和影响力。

(5)增强可视性。首先,对富含数据较多的经济信息进行分类式图形化呈现,以减轻观众的思考压力。其次,对具有娱乐、讽刺等效果的趣味性话题,利用各种非编或视音频软件配以漫画、三维动画、音乐、音效,增强视听效果,把对经济话题的解读过程变得感性又通俗,使观众既觉得有趣又印象深刻。另外,对突发重大经济事件可以实行直播,把观众目光直接引入到事件现场,感受现场氛围,聆听和观看事件进展过程,从而大大提升节目的观赏体验和效果。

三、结语

地方台经济类电视节目要想做好,必须把握准经济信息,突出本土经济特色,对民生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媒体竞争环境,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1] 周瑞,慕海燕.电视台经济服务类节目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报业,2014(3).

[2] 冯建军.关于做好经济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研究[J].今传媒,2014(1).

猜你喜欢
类节目电视节目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