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细节提高通讯感染力

2015-08-15 00:53杨志英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常德通讯细节

杨志英

(常德日报传媒集团,湖南 常德 415000)

在通讯作品中,能够用最精练的语言,将新闻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写中具有优秀的专业水平,那么如何才能将通讯作品写得精彩,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细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每个典型人物都是不同的,人物个性特点越鲜明,人物形象就越丰满。因此,人物通讯中选取的细节必须是可以充分展现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特征,包括外貌、职业、性格、素养等各方面。

《常德日报》一版头条《他是花下肥泥巴》,文章里的主人公宋自新刚被提拔为县农科所的书记,就开始着手帮农民找增收的路子。在写了他亲力亲为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纯天然彩色甜糯玉米的优质高产后,又开始帮农民找销路。作者用不多的笔墨,就将他跑市场的艰辛与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挑着一担玉米搭客车到张家界、怀化、吉首找客户,出门在外的日子,他吃的是两块钱一餐的盒饭,住的是几块钱一晚的旅店,白天挑担子登门推销,晚上背着包张贴广告。

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是说有一年春节前夕,宋自新接过负债累累的农科所。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家里的2万块钱给大家垫发了工资。为了农科所的正常运转,宋书记垫付开支不惜把自家搞得灯枯油尽,连妻子下岗买断的1万元也被他挪作了公用。为了与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又以近白描的手法写道:“他自己的家,却还是一间面积不到90平方米,墙面布满雨水渗透过的斑点,家具陈旧,门窗千疮百孔。家里的吊扇和洗衣机都是1990年结婚时买的,用了20年,洗衣机前些时候去修,都已经找不到配件了。他自己一年四季也只有三双‘老伙计’:一双运动鞋、一双冬皮鞋、一双凉鞋……”这样的干部,不必再做任何渲染,读者自会看到他廉洁为公的光辉形象。

二、细节使文章内容更生动

《常德日报》二版的《社会记录·生如夏花》主题专版,更可谓生动的情节无处不在,一群智障儿童的可爱有趣和小小顽劣,老师们的艰辛和乐观,无一不是通过故事和人物对话的鲜活细节予以体现。读来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倍觉温馨感人。

例如,描写4名智力残疾人运动员上课时的情节,就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实现的,作者写道——

透过窗户往里望,十多个学员正按要求在自己的本子上练字。除了徐乐,谁也没注意到我这个“不请自来”的大个子。徐乐正在唱歌,唱的是Beyond 乐队当年最流行的粤语版《光辉岁月》。即使记者钻进了教室,他的声音依然洪亮,洪亮到前排几位同学笑着低头掩自己的耳朵。文化老师胡梅冲记者摇头:“就是徐乐最淘气。”

在常人的眼里,这是一个奇怪的班级。班长郭蓉今年34岁,她后排的付雪刚满12岁,平均年龄超过24岁的一帮“孩子”,正在学习相当于正常儿童在学前教育时期的内容。我走到最后一排,在徐乐身边坐下,一来,这个位置可以把教室的一切尽收眼底;二来,我还想借自己粗犷的外形,震慑这个淘气小子,还教室一个纯净的学习气氛。结果,徐乐完全没觉察我的“阴谋诡计”,继续乐呵呵地在一旁摇头晃脑。

有记者在,胡老师决定来一场“汇报表演”,“我们把过去学习的诗词念一遍好不好?”“好!”班长站到了前面:“锄禾日当午”,下面就跟着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汗滴禾下土”……一首接着一首往下背,班长脸上渐渐有了老师的神韵,先是背起了双手,接着昂头开始在课桌前踱步,到后来就把手插进裤袋,踱进了课桌间的走廊里,那动作和教师的气氛一样自然。胡老师并不干涉,只是班长念错或者一时想不出新诗背诵,才会开口支援一把。

因为都有一身鲜艳的国家队奥运领奖服,4位载誉归来的运动员很容易从中辨识。身旁这个淘气的小子就是其中之一,像约好了一样,4个家伙这几天连银、铜牌都没留在家里,齐刷刷全挂在了脖子上。

这些精彩的细节,主要是对智力残疾人一系列细微动作的描写,生动逼真,细细品读,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也正是这些细节的描写,让整篇通讯充满灵气,刻画的人物让读者深受感染。可以说是给读者打开了另一扇看待特殊群体的窗户,整个报道传递出深厚的人文情怀。

三、细节使作品内涵更深刻

细节在反映人物事迹的深度和厚度上具有极强的透视力。一个细节,短则一个字到几个字,一个神情或一句话。长则一个故事或一个事例,他所反映的事件和人物事迹的深度和厚度都是人们意想不到的。

《大山里的绿色银行》也是一篇在《常德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通讯。这篇文章传达的是大山深处山民透过植物发家致富的信息,文章只有千余字,但其中生动的细节频频闪现,犹如一个活色生香的短片,让人情不自禁跟着记者“走”进了大山深处的绿色银行。为了传神地反映山民植树的积极性,表现绿色银行对山民的巨大吸引力,作者在记录一个普通七旬老农劳作的情景时,写到在与一行人的整个交谈过程中,老人都没住手脚地除着杂草,长把弯刀使得劲道十足,一剜杂草倒伏一片。写到这里,作者还不放手,“(老人)转过身子,系在后腰的木质刀套里插着一柄短把弯刀,刃口透着锋利的白光。”如此全副武装的劳动者,哪里像个普通的古稀老人,分明就是一个胸怀理想、满腔豪情的战士。老人尚且这般时不我待,更何况其他年富力强的山民,在植树造林开发绿色银行的行动中,自然不会甘于人后。这样的生动描写,没有一句套话,但是足以将党的富民政策已真正深入民心的主题加以揭示。

通过细节描写,揭示深刻主题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有了用细节说话的用心,采访中自然而然会做到更加深入细致,观察的角度也会更加多元,思考也会更有深度,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随之增强。

[1] 张勇.如何提高新闻采访中的写作质量[J].传播与版权,2013,7(11):31.

[2] 徐冬雪.浅谈如何提高新闻采访写作水平[J].新闻传播,2014,2(15):99.

[3] 马鑫.论新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2):110-112.

猜你喜欢
常德通讯细节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