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5-08-15 00:53:15逯玉盈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类节目电视节目娱乐

逯玉盈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一、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概况

2003年CCTV-2播出的《绝对挑战》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档求职类电视节目,该节目主要介绍和传播职场知识,力求在电视上还原真实的面试过程。而真人秀元素的引入则要追溯至2004年由NBC 播出的曾创造了收视神话的《学徒》节目。随着《学徒》这档节目的热播,“忽如一夜春风来”,从2005年起,各种电视求职类节目遍地开花、生机盎然。众多节目之中,尤以中国教育台和江苏卫视联合播出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最为走红。迄今为止,国内电视求职节目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呈现出以《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独占鳌头,其他节目各有特色,同质化竞争的格局。

求职类电视节目收视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并产生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中原因是值得探讨的。首先,节目关注就业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高校毕业生以及适龄人群的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2014年,高校毕业生达700多万,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所以节目的播出可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次,节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即将毕业的学生以及缺乏经验待就业的年轻人通过收看求职类电视节目,从中获得求职知识和经验教训,以此来扬长避短,规避风险。再次,运用“职场真人秀”这一独特的手段,搭建了一个健康的就业平台,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使之不同于以往的招聘。另外,“限娱令”的客观推动也促使了该类节目收视率的提升。娱乐节目被洗牌后,各大卫视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公益题材,并试图以公益色彩掩盖娱乐气息,《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电视求职节目就是公益与娱乐的结合体。

二、求职类节目存在问题

(1)求职节目沦为炒作秀场。《非你莫属》自播出以来就话题不断,如“海归晕倒门”事件。节目中自称拥有三个学历的海归男被现场招聘者提出质疑后,竟然现场晕倒,最终海归男被招聘者全部灭灯。此举更是被质疑为节目组的刻意炒作,并由此引发李开复、杨澜等人的抵制。在李开复发起的网络投票中,短短十几天就有42万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有超过93%的参与者支持抵制倡议。

(2)节目话语权失衡。[1]电视求职节目的发展需要多元开放的价值观来共同维系,不应只有来自一方面的声音。话语权的失衡对求职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误导,也不利于节目取得预期的收视效果。《非你莫属》中,主持人张绍刚的强势刻薄,间接传递了负面的职场文化。《人民日报》曾发文章评论该节目,公开指出节目话语不应过于苛刻,给予求职者充分的尊重,以此来彰显平等和智慧。

(3)片面追求收视率 忽视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电视台在挑选求职者时常常偏向于一些有话题性的人物来参加节目,以此来吸引受众眼球,提高节目收视率,有时甚至不惜被质疑和批评。在“以收视率论英雄”的背景下,社会责任往往被忽视被遗忘。于是表演和做秀替代了真实平淡的求职过程,节目俨然演变成了冲突和话题的呈现场所。

三、电视求职类节目的发展对策

(1)推陈出新 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更是一个节目能够长盛不衰的法宝。推陈出新,创造出一批有生命力和传播力的作品,首先,需要严格控制求职者的筛选标准,要发挥好把关作用。其次,节目环节设置要更科学合理,本着节目主题的严肃性和节目内容的服务性,集中展示最具有可视性的关键部分。再次,节目播出后可适当与观众互动,既可寓教于乐,又便于服务大众,从而发挥良好的社会效应。

(2)娱乐有度 坚守电视文化品格。电视节目形态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正如尼尔·波兹曼在谈到美国电视节目形态时说:“现在电视决定着一切,在法庭、教室、手术室、会议室和教堂里,甚至在飞机上,美国人不再彼此交谈,他们彼此娱乐,他们不交流思想,而是交流图像。”[2]但如果仅仅寻求电视的娱乐消遣价值而忽视其守望功能,电视只能沦落为一种娱乐工具,而不会再是对人们现实生活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公器,也无法发挥其潜在为社会谋福利的巨大能量。所以,即便娱乐也请以品位格调为前提,做到节目的娱乐性与功能性的平衡设计。

(3)注重服务性 提高媒体公信力。归根结底,真实性是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生命所在,也是这类节目塑造公信力的法宝。求职类电视节目要牢牢坚守节目底线,尽义务、担责任、守本分,为求职、招聘双方提供一个平等互信的平台,守护新闻媒体的伦理底线和价值理想,切实维护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具体来说,还要改变“单调呆板、生硬说教、枯燥乏味”的做法,以生动的语言和形式丰富荧屏,做到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润物无声。

(4)整合资源 创新营销策略。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电视节目庸俗化日趋严重,中国电视节目形态只有不断创新营销策略,努力打造有品格有内涵的生态节目,才能挖掘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节目包装制作、主持人、营销传播等方面凸显自身核心竞争力,将整合营销理念完美地运用其中,创作出多方共赢的局面。

四、结语

电视求职类节目作为一种节目形态,它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作为新时代的电视求职类节目,理应突破庸俗和低级的倾向,功力用在刀刃上,走出单调、空洞和同质化的瓶颈,利用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赋予节目更多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做到收视率和商业利益并举,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共承担,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可能。我们期待着这样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节目能够寻求新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电视节目发展史上又一道绚丽的风景!

[1] 潘杨华.探析电视求职节目《非你莫属》的热播原因及存在问题[J].金田,2012(9):278-279.

[2]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

猜你喜欢
类节目电视节目娱乐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6年7期)2016-08-03 09:57:49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5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新闻传播(2015年15期)2015-07-18 11:03:42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