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新产经》编辑部
2014年,有关各种中国民族品牌的新闻纷纷扰扰,却总有一些令人回味。
这一年底,曾经称霸一时的中国民族运动品牌李宁再一次宣告换帅失败,与之相伴的是近两年来的业绩大幅下滑,中国运动品牌王者的宝座早已拱手他人。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民族品牌电商阿里巴巴成功在美国上市,但在其背后,不同于抢占城市市场的乡村推广计划也早悄然展开。
看似毫不相关的新闻背后,却蕴含了相似的企业哲理。不论是李宁放弃原有的优势资源还是后来者安踏从中捡漏,也不论是阿里巴巴下乡刷墙还是京东商城将体验店开进县城,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民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为自己定位,而定位的结果,则需要市场来检验。
其实,有关中国民族品牌如何定位并非新鲜话题,探路者亦不在少数,只是成功者凤毛麟角;近年来更是衍生出是要迈向高端还是坚守朴素的些许争论。只是,争论也好,探索也罢,作为企业的战略选择,最终都要由市场盖棺定论。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为了迎合“战略”勇于开辟新的市场,还是坚守资源,制定更为平实有效的“战略”,都需要中国民族企业自己来思考。